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照检查材料

更新时间:2021-09-09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党员干部要时刻记得自己“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始终秉持初心不变,始终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照检查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照检查材料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是理念,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讲的就是手段、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要做到这两个方面,我想首先要加深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理解。

  一、加深对“我是谁”的理解

  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谈,一是党组织层面,中国共产党出身工人阶级和同盟军农民阶级,党旗是镰刀和锤子,这是自诞生就带来的胎记,本身就代表工农群众,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二是自身层面或者说个人层面,即每一个公务员,也就是我们当中的每一个。我们大都来自普通的工农家庭,兄弟姐妹及亲朋好友当中大多数仍是工人和农民,也有的下岗,生活困难的。当下社会,确实有分工,确实有阶层,我们要承认。但我们来自哪里不能忘,这是根本;群众意识不能淡,这是情怀;为群众服务不能出偏差,这是职责。二三十年来,我经常作一个同样内容的梦,梦中或在考场上抓耳挠腮,或意识到高考落榜无比的失落和绝望。为什么经常作这样的梦?这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个梦传达了一个强烈的潜意识:身份的转换有时就是那么突然那么简单也那么不简单,简单与不简单之间,它绑架了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我们今天所从事的职业,客观地看,代表了一定的身份,属于社会的管理层,但本质上就是工作分工的不同,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的活儿不同,这个不同,不仅仅体现在是进行社会具体工作还是社会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的工作责任更大,受社会的监督更大,群众的要求更高。我想,9月10日,李克强在大连会见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企业家代表时指出“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没有贵贱之分说得就是这个道理。离开了自己的职业,回到家庭中,回到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又都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接受社会其他方面的管理。所以,我们要有角色意识,有职业定位,更要有本色意识和素养定位,千万不能忘记自己就是老百姓当中的一员。

  二、加深对“为了谁”的理解

  这个问题很明白,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庄严地政治承诺。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政党中,明确地将自己的宗旨承诺为为人民服务的,我没有统计过,估计不多。这个承诺,一方面表明了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没有忘本,表明了自觉担当、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说明了共产党人自觉地将自己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纳入了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所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立党之本,是永葆活力的执政之基。所以,我们党所主导的政府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的公务人员要强调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要真正弄明白为了谁,我想要悟透以下几个道理:

  一是要悟透理性和感情的关系。

  从理性上讲,道理大家都明白,不用我啰嗦唠叨了。我想真正要把服务人民的意识树立起来,内化为一种责任,流淌在你的血液里,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我在这里强调“融入”两个字,要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本真的生活现状,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清楚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诉求,尤其强调精神层面的融入。

  要融入,最好的办法是体验,体验他们的生存过程生存之道,体验生活的艰难和不容易,顺着他们的眼光去观察社会,沿着他们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就会给自己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就会在工作中自觉地换位思考问题,既强化全局意识,又积蓄自己对土地、对人民的敬畏情怀。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定位正确,不至于发生“你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群众”的错位认知。沂蒙精神的典型反映:最后一把米作军粮,最后一尺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告诉我们的是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领导的解放事业的无私支持,更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与共产党人的血肉联系,这种感情的凝聚,达到了生命共同体的境界。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融合得好,我们发动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战斗,抛头颅洒热血,都在为对方付出,都在得到对方的回报。毛主席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还说:“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我想,沂蒙精神的两个支点就是付出和回报,是党和群众双方的相互付出和相互回报,而鱼水深情血肉联系则是沂蒙精神的表现形式。

  很多时候,理论是需要环境和条件才能发挥作用的,而定位的准确,感情的融入,往往就是环境和条件当中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对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技巧,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本要求。我们常讲的感情影响屁股,屁股决定脑袋,可能就包含了这层意思。

  二是要悟透谁是人民群众。

  我理解,人民群众既是一个泛指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泛指是说他指的是社会人群中的更具有平民色彩的大多数,人民二字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相对的概念是指他是与社会的管理层或者说领导层相对而言的,当然,认真考究起来,我们也常说管理层的人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但在社会学意义上讲,人民群众还是更多的讲的是泛指的、相对的概念。这样讲,是想说我们要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社会实际存在的不同阶层。

  从社会管理、社会宣传的角度,为了社会和谐,凝聚力量,我们可以淡化社会阶层的划分,但这不应当成为我们看不到社会分化、社会差距的理由。我们常说社会是运动的,动态的社会有分化是正常的,而社会固化却是可怕的。其实,看不到分化甚至固化,才是更可怕的。因为只有看到问题,才能具有忧患意识,才能想办法避免动荡式的分化和消极意义的固化(也有积极意义的固化,比方说条件优化、阶层优化后的固化)。所以,我们对人民群众这个概念要从心里搞清楚。悟透谁是人民群众,才能谈讲联系讲感情的事情,才能谈修炼为民情怀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对人民群众的理解的误区,一种是无限宽泛化,所有的人都是人民群众;一种是无限个体化,每一个人都能代表人民群众。无限宽泛化也好,极端个体化也好,都是极端化的表现。无可否认,人民群众是由一个一个的具体的人组成的,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也是通过对具体的人来联系表达的,从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上来讲,宽泛化也好,个体化也好,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对的。但从工作层面来讲,极端化的认知是不利于操作的。我们讲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是某个单位某个部门的绝大多数,是某个阶层某个行业的绝大多数。而极端化的认知,貌似理性公正,其实恰恰忽略了人民群众当中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包括不同阶层间的差异性,也包括同一阶层间的差异性。简单地说,任何时候,群众都有左中右,都有上中下。忽略了这个差异性,就很难分析社会现状,把握主流社会心态,掌握主流社会诉求;就会被一些个别的社会现象影响判断,扰乱心智;就会在复杂的状况下,不敢面对群众,不敢面对群众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畏首畏尾,手足无措,不敢担当,失去办法。我们要警惕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极端化的认知思维,放大社会矛盾,挑动社会怨恨心理。我们共产党人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指的为绝大多数人的服务,如果把人民群众的概念极端宽泛化或者极端个体化,那么当年的土地革命就没有办法搞了,现实社会的一些发展项目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了。潍坊城中村改造中,400多拆迁户居民给三家钉子户下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值得仔细品味。

  为了群众,可以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理由,也可以是无所作为逃避工作的借口。二者的分水岭,是要看人民群众的多寡,是不是真的是“群”众,是不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我想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干部?一个领导干部,要干事创业,要公道正派,要依靠群众的大多数创造出一种新的气象,就必然要对平庸、懒散的行为和作风进行干预,对不公道正派的现象进行抵制斗争,有的时候千注意万注意还是会得罪人的,还是会遭到一些诽谤诋毁的,因为在现实的利益场里,要干事就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工作格局和利益格局,得罪人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事业当作比自己的小得失、小悲欢更重要的事情。这样做,可能短时期会有效果,但时间长了,也会被更多的群众所鄙视,所抛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自己工作状态的抉择,也面临着对他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何营造干事创业的生态环境,如何建构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要面对的。当然,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服务,不是意味着与少数人的对抗,而是意味着在法律的框架下去做过细的工作,去做开拓性的工作。而这,尤其需要精准的判断,需要担当的责任和创造性的勇气。

  三是要悟透权力和责任的关系。

  民间谚语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领导,意味着拥有一定的权力,意味着担当一定的责任。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手段,责任是对权力的定位和规范约束。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后就显得胀饱、浮躁,就容易陷于以权谋私的怪圈,我想根本的原因是只记得了权力,忘记了责任,只记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忘记了权力是谁授予的,权力也是可以被剥夺的,把权力等同了权利。

  我常想,自己靠着组织的培养,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官半职。如果不恪守道德,履行职责,失去了职务,自己能够做什么呢?这样想并不是过于看重职务,而是强调职业素养、职业责任对于我们人生旅途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在社会上走一圈,价值取向有高低,拼搏能力有大小,但总要留下自己的轨迹和印记。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强调入世,强调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情怀,所以古人常用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境界来激励自己。我想,从积极的意义上去讲,立功、立德、立言就是人生责任意识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拥有了一定的职位,拥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如何正确理解权力和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直接影响自己立功、立德、立言的行进姿态。在责任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官德,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如何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在问题面前不逃避,在日常工作当中有作为,在急难险重任务下敢担当,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我们必须经常加以思考并认真予以咀嚼体味的。

  三、加深对“依靠谁”的理解

  依靠谁?当然是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问题。有一个例子:毛主席曾经问一位领导何为政治,那位同志讲了很多,毛主席说你这个太复杂了,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这形象说明了紧紧依靠群众的道理。依靠群众,大家都知道,如何依靠群众,却大有学问,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依靠群众,方式方法很多,但根本的是要以为了群众为前提,解决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诉求,靠服务赢得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遵循宣传规律、遵循广大人民群众认知思维习惯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一些工作,往往满足于在体制内循环,开了会就算部署落实了,要什么要什么讲了一大堆,为什么要也讲了一大堆,但往往怎么要讲的不够,怎么保证这个要的追踪督导不到位,时间一长,不但争取不到群众,反而让群众反感我们只会放空炮。宣传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尤其要遵循宣传规律。一些重大的主题宣传,要形成声势,做扎实的工作,但切记运动式的大轰大放,只图一时热闹,实则让群众逆反,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有些事做过了,做简单了,往往好选题起不到好效果。做到这一点,在急功近利风气盛行、浮躁现象层出不穷的当下,不仅仅需要头脑的清醒和理性,更需要坚持道理坚持真理的勇气。争取群众依靠群众,这也是一个能力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比方说先进的、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产品、精神产品的打造问题和免费供应问题,就很值得研究。战争年代的宣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宗教宣传品的提供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现在的宣传品提供又是一种什么情况?仔细地研究一下,很值得琢磨回味。能够让我们从本源上去思考一些问题。尽管我们思考了,有一些问题也未必能够做到马上解决,但它能够让我们增强问题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去为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而努力。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照检查材料

  通过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讨论,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感悟深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政治宝库,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思想之源。只有解决好这个最朴实、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找准定位、有的放矢、永葆生机,才能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业绩。

  一、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自觉把权利服务于人民。

  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时刻铭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在选人用人上把好关,在作风上带好头,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配备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要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同命运、心连心。要真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掌握群众所思,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动力和方案,和群众一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弄清“我是谁”这个问题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用来造福于民,不至于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坐标,丧失了做人做事的原则。

  二、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回答好“为了谁”,是为了我们能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是为了搞清楚为谁服务、为谁谋利这个根本性方向性的原则问题,是为了始终坚持我党的宗旨和性质、时刻提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之本。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为群众选好干部,牢牢把握工作方向、标准,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选干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的群众、直接服务于群众,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村居活动场所标准化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三、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组织部门应带头做表率,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听民声、查民情,既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又向群众学习。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组织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尺,深入基层多开展民意调查,多召集群众民主评议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弄清“依靠谁”,我们才找到工作的方向;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集思广益。

  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入学习,找准工作中的目标方向,找准工作的力量源泉,争做政治坚定,党性纯洁、公道正派、勤奋敬业、务实创新、清正廉洁的组工干部。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照检查材料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每名党员都要深思、回答的重大课题。简而言之,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就此问题我结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做了深入的学习、思考,现将自己认识向各位汇报,请批评指正。

  “为了谁”,是反映党的执政宗旨的价值观问题。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奋斗的目标方向。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践行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教师,我们做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

  “依靠谁”,讲的是力量的源泉问题。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汇聚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我是谁”讲的是安身立命之本。弄清“我是谁”,对于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至关重要。弄清“我是谁”,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进一步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的前提与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牢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工作中牢记责任担当,尽职尽责,不遗余力的将自己所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从这里我们知道:“为了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依靠谁”,一切依靠群众;“我是谁”,我是园叮在新形势下,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回答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只把它挂在嘴上,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作风上、廉洁上付诸于行动,把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负使命,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