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10篇

更新时间:2021-07-09 来源: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心得体会范文】

&ldquo家风Family style,亦称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或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家庭传统是为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员确立的价值标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篇一】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二】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个家庭都应弘扬优良家风,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树立好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使命。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下的这句名言,如果说以前初读时还有点不明就里、一知半解的话, 最近通过品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仿佛摸到了幸福家庭之为什么相似、不幸家庭之为什么彼此不同的一鳞半爪,也前所未有增强了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家庭是什么,什么是家庭幸福?

  这一铭心之题,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曾论述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和万事兴”,字字句句,饱含家国深情,饱含对家庭幸福的向往。人生而在世,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也都希冀享有家庭幸福。可以说,家庭幸福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和起点,“拥有时不觉得有什么,而一旦失去,就会觉得特别可惜”。曾经一段时间,有关家庭、伦理的影视作品大量占据荧屏,比如《都挺好》《父母爱情》《情满四合院》之类,其要旨是在唤醒人们对家庭的珍惜和热爱、对家庭幸福的反思。特别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下,家庭因其在给予人们休憩、修养、支撑甚至疗伤作用方面,所起到的其他任何环境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重视家庭,这一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传统,在今天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读本》一正一反共计49个家庭,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追求幸福这个目标上几乎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便是腐败分子,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家庭同自己一道跌入无底深渊。这从书中摘取的当事人忏悔可以看出来。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同的理想信念,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些共和国荣誉获得者,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并以此引领整个家庭盎然向上、积极奋进。相反,那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对待家庭上有的贪图享乐,有的放任纵容,有的互相算计,有的共同为恶,尽管轨迹不同,但都导向了堕落的悲剧。正是在这种正反强烈对比中,在激烈的情节冲突中,给读者带来深刻的震撼和深长的启迪: “恋亲不为亲徇私”“济亲不为亲撑腰”,这才是领导干部为官和追求家庭幸福的底线。

  家教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家教?

  顾名思义,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第一课堂,也是影响每个人终身的资源或者财富。家庭教育之所以很重要,首先在于它的无可替代性,父母是第一老师的角色任谁也代替不了,有人因此把家庭教育称之为人生第一教育。正如哲人所言,“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在步入学校之前,我们主要接受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包括言传和身教。可以说,家教是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记忆最深处,深刻影响每个人思维习惯、性格特点、处世原则的基石。历史上,“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封坛退鲊”,太多的典故反映了家教作为第一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

  《读本》中有25位英模党员、24个违纪违法案例,在家庭教育上可谓表现迥异、高下立判。书中这些共和国勋章、“人民楷模”“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许多人一方面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爱国爱家、正直正派、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有很多是传承于父辈的美德。另一方面,他们又以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向自己的配偶、子女乃至身边人传播这种美德,让传统家教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书中那些家风问题突出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几乎都存在一个背弃家教初心的过程。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加大,“三观”被一点一滴地扭曲,逐渐把家庭的教诲、父母的面命置之脑后,同时也因自身不正,对家人或者疏于教育,或者往邪路上带,直至身陷囹圄而致悲不自胜。 这何尝不是在教育引导和警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家庭教育绝非小事,人忘了什么也不能忘本,在家教上欠账是必然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

  家风是什么,什么是优良家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家风者,家庭之风气也,它非一朝一夕形成,却能够破坏在“一朝一夕”。说它非一朝一夕形成,是因为凡一种风气,无论是家风还是其他什么风气,其形成必然有一个行为—习惯—风气的发展过程,某种倾向性行为在一个家庭被千百次重复,慢慢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久了就会“成自然”,变成家庭风气之类的东西。说久一点,有的家风的形成可能是需要一代人、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家风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弟子规》,许多都是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丰富完善才于焉有成。说它能够破坏在“一朝一夕”,是因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不容易形成的好习惯、好家风,坚持下去需要恒心和毅力,而一旦崩塌却是几年甚至更短时间的事情,不能不引起时刻注意、谨慎对待。

  无论是25位英模党员,还是24个违纪违法案例,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的家风。不同的是,他们有的是在继续向上,有的却是幡然向下。阅览全书,我们既感动于于敏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孙家栋家更有力量的“不言之教”、张富清家“前人不搭‘捷径’后人莫求‘沾光’”、黄旭华“对国家最大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也为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追求物欲带坏家人”,山西省水利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潘军峰夫妻联手把家变成“权钱交易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养儿不教毁子害家”,重庆能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放松自我放纵家人”,带来无可挽回的家庭悲剧而慨叹。“风”似无形,其实有迹可循。家只有用心来经营,家风只有身体力行来涵养,才能让整个家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家国同构,把“齐家”作为“修身”和“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一环,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次清晰地证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也是这套《读本》所要带给我们的教益和启示。

【篇三】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四】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25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篇五】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清风传家》中的25个故事,让我在工作和生活间隙反思自己职业和家庭的意义,其中最打动我的莫过于高铭暄和张飚的优秀事迹。

  高铭暄老师作为刑法泰斗,我曾有缘在北师大见过他一次,当时高老师已经年近90岁,但从外表丝毫看不出衰老的气息,就感觉那是一个很有气质的老人,穿着黑色大风衣,独自走在北师大校园里,步伐坚定。那时我只是知道高老师是刑法泰斗,教出了我国第一批刑法博士,高老师给我的感觉更多是尊重和敬仰。而《清风传家》中描述的高老师,让刑法泰斗的形象逐步走到我身边,看到了作为一个男人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尽善尽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高老师从父亲高鸣鹤处得到的《治家格言》以及深厚家教,是原生家庭给予他的最珍贵礼物。从求学少年到学界泰斗,高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贯穿了半个多世纪,让人敬佩。而高老师在家风传承上也做到了潜移默化,比如通过给女儿讲《白鹅》寓言故事,告诫女儿虽然父辈立下大功,但是如果子女没有出息和本事,终究难以在世上立足;

  比如他教育儿子不是刻板说教,而是通过家属院楼道摆蜂窝煤这件小事,让儿子认识到应该把蜂窝煤摆的高一点、窄一点,这样能给过路人留下更宽的路;

  比如他教育孙子不浪费粮食,是在一次吃自助餐的时候帮助孙子在早上吃掉了很多孙子拿多了、吃不下的肥肉;

  比如对于拎着两盒茶叶来看望自己的学生,高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抱走家里的一箱苹果,否则就不收下学生的茶叶。清风传家,高老师从没有做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感化身边后辈。高老师的故事,恰恰是中国传统家风传承文化的典范,不追求物质享乐,不关注外在变化,坚持内心坚守和学术追求,坚持将远大理想和家庭规划结合,坚持把家庭义务和子女教育结合,这种家庭氛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检察官张飚前辈的事迹,我早有耳闻,他从2007年开始发现张氏叔侄案存在疑点,到2011年退休后第一次出远门去杭州重走张氏叔侄案的案发现场,到2013年张氏叔侄案平反的故事,在全检察系统都广为传颂。但过去关于张飚前辈的故事还仅限于电视媒体上,还仅限于张氏叔侄案,直到2020年11月我有幸参加最高检西部巡讲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讲,在西北边陲广袤荒野上奔驰赶赴一个又一个基层检察院,并有幸前往张飚前辈供职的石河子检察院参观张飚工作室,我才了解到他工作的具体环境,一个鲜活的监所检察官形象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选择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西部巡讲,是因为西北边陲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院曾经接待过多批次兵团检察官的长期学习锻炼任务。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和多名兵团的汉族、维吾尔族检察官有过长期共事经历,过去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兵团充满陌生。这次在兵团的十多天巡讲,我的主要时间就是坐在车上从一个师换到另一个师,也正是在漫长的路途上,我才通过窗外的荒凉感,慢慢体会到兵团人的累年付出和风险。在兵团的最后一站,就是石河子检察院,走进检察院大厅就能看到墙上挂的大幅张飚检察官宣传画。

  张飚对生活和工作的坚韧,是从他父亲身上继承和传承下来的。在兵团的时候,我多次了解到第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在展览馆也看过当年第一代兵团人在戈壁上挖掘的住所地窝子,《清风传家》中也记载了张飚的父亲张世英,在1959年创建福海渔场时候,挖地窝子、夜宿荒滩、对抗野兽的事迹。身在兵团家庭,张飚也曾有过入伍经历,部队6年锻炼更加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我觉得如果没有老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没有兵团家庭的艰苦传承,没有戍边经历的艰辛磨练,不会锤炼出一名检察官对一个案子、一个疑点、一个线索的百折不挠。优良家风,也是我们检察事业的护佑。

  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向先进学习,以身作则,是我们新时代检察官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

【篇六】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要求,《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读本下发后,我单位立刻组织学习,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个党员通过借阅的形式,自学《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并撰写心得体会,从正面典型中汲取经验做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切实从思想认识层面树立正确观念。在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同时,注重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学习,通过树立良好家风来规范家人行为。

  二是身体力行,抓好家风建设。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将正确的思路付诸实践,通过严以律己给家人树立榜样,通过严格要求,规范家人行为,时刻关注家人思想动态,做到时刻警醒,防微杜渐。

  三是立足长远,做到严以治家。好的家风都是从严入手,从小抓起,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抓紧抓好三观建设,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入手,从规范家人行为准则入手,做到治家严谨,清风自来。

【篇七】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清风传家》中的25个故事,让我在工作和生活间隙反思自己职业和家庭的意义,其中最打动我的莫过于高铭暄和张飚的优秀事迹。

  高铭暄老师作为刑法泰斗,我曾有缘在北师大见过他一次,当时高老师已经年近90岁,但从外表丝毫看不出衰老的气息,就感觉那是一个很有气质的老人,穿着黑色大风衣,独自走在北师大校园里,步伐坚定。那时我只是知道高老师是刑法泰斗,教出了我国第一批刑法博士,高老师给我的感觉更多是尊重和敬仰。而《清风传家》中描述的高老师,让刑法泰斗的形象逐步走到我身边,看到了作为一个男人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尽善尽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高老师从父亲高鸣鹤处得到的《治家格言》以及深厚家教,是原生家庭给予他的最珍贵礼物。从求学少年到学界泰斗,高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贯穿了半个多世纪,让人敬佩。而高老师在家风传承上也做到了潜移默化,比如通过给女儿讲《白鹅》寓言故事,告诫女儿虽然父辈立下大功,但是如果子女没有出息和本事,终究难以在世上立足;

  比如他教育儿子不是刻板说教,而是通过家属院楼道摆蜂窝煤这件小事,让儿子认识到应该把蜂窝煤摆的高一点、窄一点,这样能给过路人留下更宽的路;

  比如他教育孙子不浪费粮食,是在一次吃自助餐的时候帮助孙子在早上吃掉了很多孙子拿多了、吃不下的肥肉;

  比如对于拎着两盒茶叶来看望自己的学生,高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抱走家里的一箱苹果,否则就不收下学生的茶叶。清风传家,高老师从没有做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感化身边后辈。高老师的故事,恰恰是中国传统家风传承文化的典范,不追求物质享乐,不关注外在变化,坚持内心坚守和学术追求,坚持将远大理想和家庭规划结合,坚持把家庭义务和子女教育结合,这种家庭氛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检察官张飚前辈的事迹,我早有耳闻,他从2007年开始发现张氏叔侄案存在疑点,到2011年退休后第一次出远门去杭州重走张氏叔侄案的案发现场,到2013年张氏叔侄案平反的故事,在全检察系统都广为传颂。但过去关于张飚前辈的故事还仅限于电视媒体上,还仅限于张氏叔侄案,直到2020年11月我有幸参加最高检西部巡讲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讲,在西北边陲广袤荒野上奔驰赶赴一个又一个基层检察院,并有幸前往张飚前辈供职的石河子检察院参观张飚工作室,我才了解到他工作的具体环境,一个鲜活的监所检察官形象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选择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西部巡讲,是因为西北边陲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院曾经接待过多批次兵团检察官的长期学习锻炼任务。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和多名兵团的汉族、维吾尔族检察官有过长期共事经历,过去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兵团充满陌生。这次在兵团的十多天巡讲,我的主要时间就是坐在车上从一个师换到另一个师,也正是在漫长的路途上,我才通过窗外的荒凉感,慢慢体会到兵团人的累年付出和风险。在兵团的最后一站,就是石河子检察院,走进检察院大厅就能看到墙上挂的大幅张飚检察官宣传画。

  张飚对生活和工作的坚韧,是从他父亲身上继承和传承下来的。在兵团的时候,我多次了解到第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在展览馆也看过当年第一代兵团人在戈壁上挖掘的住所地窝子,《清风传家》中也记载了张飚的父亲张世英,在1959年创建福海渔场时候,挖地窝子、夜宿荒滩、对抗野兽的事迹。身在兵团家庭,张飚也曾有过入伍经历,部队6年锻炼更加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我觉得如果没有老一辈兵团人的艰苦卓绝,没有兵团家庭的艰苦传承,没有戍边经历的艰辛磨练,不会锤炼出一名检察官对一个案子、一个疑点、一个线索的百折不挠。优良家风,也是我们检察事业的护佑。

  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向先进学习,以身作则,是我们新时代检察官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

【篇八】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篇九】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篇十】读《清风传家》心得体会

  读完《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深深为25位英模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风传家》中的25位英模党员,有科学家,有医生,有军人,有老师,有干部,职业不同、领域相异,家风确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

  对党忠诚。“我是党的干部,就应该听从组织的召唤,到艰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在事迹被报道后,仍在考虑着要怎么更多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我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我愿意为这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贡献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时付出我的生命”!吴良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热爱祖国。“愿将一生献宏谋。”在氢弹之父于敏的家,爱国是不变的主题。“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心中,国家事业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证明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一心为民。钟南山、张伯礼、顾方舟医者仁心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铭暄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朱彦夫、李保国、谢高华投身于脱贫攻坚致力于让乡亲们富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严以律己。25位英模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张富清为家人立规,前人不搭“捷径”,后备莫求“沾光”。在郭明义看来,房子可以不宽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荣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在叶聪的家里,正面清单不设限多多益善,负面清单很明确:不能做的事情绝不能碰。韦昌进面对老战友的请求,情感归情感,原则归原则,作风的口子决不能开。

  淡泊名利。冷静看待贡献,清醒面对荣誉。于敏只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孙家栋评价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顾方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吴文俊看清名利“不为获奖而工作,应为工作而获奖”。樊锦诗告诫儿子“人不是为物质、为金钱而活的”。

  精神传家。好家风需要代际传承。英模们的好家风,都是以“精神”为载体,既继承祖辈,也传承后辈,一代一代传一代。《严以治家》中的24个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风的,比如,杨玲玲的母亲一直教育她“我们吃的是公家的饭,要好好地为党工作”,易军的父亲曾因为一句党风不好的话用饭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着红色家风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家风被抛在脑后,贪念战胜了理智,“物质”占了上风,一家人、整族人被坏家风所裹挟,奔向不归的迷途。可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最后,再让我们重温一下25位英模党员的名字: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吴文俊、顾方舟、程开甲、于漪、高铭暄、麦贤得、张伯礼、王有德、王继才、朱彦夫、李保国、高德荣、樊锦诗、吴良镛、韦昌进、叶聪、张飚、郭明义、谢高华、黄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们学习,见贤思齐、修身治家,树立传承良好家风。

为您推荐

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通用7篇)

实训,即“实习(践)”加“培训”;本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引入到“营销管理”和“商务管理”专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通用7篇),欢迎品鉴!

2024-02-29 16:45:23   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3000字   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开展作风整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展作风整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2-29 16:45:17  

公安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安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29 16:45:08   公安机关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   公安局禁酒令心得体会  

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心得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政治灵魂。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强

2024-02-22 14:01:09  

作风建设不够扎实深入原因心得

  作风(拼音:zuòfēng),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互信范文网

2024-02-22 13: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