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18 来源:调研报告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调研报告

  市工业园是我市本级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也是市本级工业税收的主要增长源,市工业园的建设在我市工业建设中举足轻重。为了促进市工业园的发展,近日,我们对市工业园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郴州市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考察。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园发展状况

  2003年7月,带着市财政投入的50万元启动金,工业园在一片荒坡上开始了创业;2005年省委、省政府授“优秀工业园区”;2006年获批为湘西地区唯一以制造业为主的省级开发区;2008年获批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园区。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市工业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主要是:

  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园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首期7.86平方公里的水、电、路、通信、宽带、电视“六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并建设了绿化、亮化和行政中心广场建设工程。第二期22平方公里,市政府已与陆道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初步框架协议,由陆道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亿元,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国家级新加坡(怀化)生态工业园。

  2、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园区累计实现合同引资124.2亿元,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入驻。泰格林纸、汇源果汁、海联食品、金珠米业等企业的项目已经投产;娃哈哈、小丫丫食品和深圳景达服饰等企业的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中化集团、中集集团、雨润食品和凯信服饰等知名企业形成了正式合同。据测算,到2012年园区内工业企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财政收入将达6亿元,同时,可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

  3、征地拆迁建成和谐家园。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建设、统一购买、统一管理”的“七统一原则”,高标准建设拆迁户家园。首期启动了1500套安置房建设,已安置了农户584户,2003人,并制定了安置、就业、入学、养老等惠民政策,实现了安置农民居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进行了2339人次的教育培训,实现781人就业。对园区60岁以上无地或少地农民以及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0多万元。

  4、财政收支自我快速增长。除财政当初50万元的启动金外,截止2008年9月,工业园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251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102万元;加上向金融机构贷款近5亿元,用于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和融资贷款贴息等支出达6亿多元。2008年财政总收入可突破1亿元大关,预计2009年财政总收入将登上2亿元新台阶。

  调查认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工业园管理者在我市工业园建设中,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符合贴近怀化实情、符合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最主要的是:

  坚持大胆改革创新。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建设怀化生态工业园的决定》(怀发[2003]6号)和《关于印发〈怀化生态工业园建设开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怀办[2004]14号》文件,对工业园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大胆改革的创新精神。一是理顺工业园行政职能,“行使部分市级管理权限”,支持工业园独立自主地处理行政问题,使工业园在开发建设中,打破了各种行政审批不便的制

  约。二是充分赋予工业园理财功能,“实行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封闭式管理、零收费”制度,充分显示了工业园的经营活力。市委、市府大胆改革创新的政策,对园区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建设高效服务体系。工业园实行了“特区”性服务,对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真正实行了“无费区”;入园企业投资项目所需的各种证照,由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全部代办,并在最快的时间内办结;与村组及农户关系的协调由协调指挥部全部负责;创建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引进全国大型物流企业--深圳万港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物流和劳务服务,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社会管理成本。

  培育敢想敢干队伍。想得更远,做得更好,成为工业园的经营理念;“敢想、敢干、敢试”成为管理者在园区建设中的“三敢精神”;“从小事做起、从岗位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服务、讲责任、讲奉献、讲学习”,“有精益求精态度、有艰苦奋斗作风、有永不满足精神、有清正廉洁正气、有以园为家思想”是工业园提出的“三从四讲五有”的行动准则。

  二、外地开发区成功经验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当时,财政投入2000万元,规划面积为110平方公里。1991年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园区成立8年后,1996年财政收入才达2000多万元;2003年开始,步入了快车道,当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亿多元。去年,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6.2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0亿元,开发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高新开发区的发展,为长沙市城市扩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郴州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89年,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达12亿元,开发面积达13平方公里。去年实现财政

  总收入1.5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8600万元。

  从两个开发区考察的情况来看,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1、有良好的行政管理机制。高新区是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副厅级单位,属于长沙市派出机构,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编制由省编委核定。该开发区有41个机构,为了增加高新区管理活力,目前正在进行机构调整,设16个内设局,为正县级,其他机构以中心形式运作。高新区进行独立运作,行使市一级审批权,如国土开发,由高新区国土局报送有关材料,市国土局只是签字认可。郴州市开发区实行领导职务高配,管委会主任为郴州市委助理巡视员,便于开展各种协调工作。

  2、有良好的征地撤迁机制。为了便于征地撤迁工作的开展,高新开发区内的东方红和雷锋镇划归高新区管辖,园区内的征地撤迁工作由高新区自行负责,避免了园区与乡镇之间的矛盾。

  3、有良好的财政管理机制。从1996年开始,高新区实行“核定基数、定额上解、超收分成、节余留存”体制,一定五年不变,并设立独立的国库。在这一体制里,高新开发区有一定上交任务,市里负责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这一体制的当年,高新区只有2000万元收入,而市里要负担园区开发的投入,所以市里顾不过来,园区也没有办法独立承担建设任务。鉴于发展的需要,2003年实行固定上解3451万元、固定补助两税返还4300万元,园区收入全额留存,园区内一切建设由开发区负责的体制。这一体制极大地推进了开发区的发展,财政收入成倍增长,所以,一直沿袭至今。

  三、加快我市工业园发展的几点建议

  考察比较认为,我市工业园在市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招商引资效果及其实现的财政收入,在短短五年时间就达到我们考察园区的十年经营水平,大胆改革求突破,尽心服务谋发展,使我们看到了美好前景。

  但是,调查发现,我市工业园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工业税收贡献率不高。2008年工业园可实现财政总收入1亿元,但工业提供的税收只有2000多万元,税收的来源主要靠建安营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的机遇性和一次性税收。由于工业暂时未能成为有力的税收支持,因此,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靠融资解决。二是基建贷款还本付息高峰到来,资金瓶颈难以化解。根据合同约定,从2009年起,工业园除需逐步偿还5.8亿元借款本金外,预计年应付利息最高达4300万元;三是体制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园区行政功能受到制约。内设机构如税收、国土存有缺陷,办理收税成本高和征地申报困难较大;长沙和郴州开发区,地方税收征管手续费分别为5.5%和8%,而我市工业园为9%,税务部门还嫌低;工业园领导级别与所承担协调任务不相适应,在园区建设中与市直部门及所在县协调难度大;园区内乡镇及村组行政管理与园区建设管理分辖,征地拆迁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是一级财政内涵尚未完全体现,未享受到两税返还政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市内外工业园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园的发展,建议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创新意识。一是增强改革意识。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没有明确禁止的,就可以大胆突破。二是增强发展意识。清醒认识工业园所处于贷款筑巢、工业贡献率还不高,园区基础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攻坚阶段,要牢固树立放水养鱼,涵养财源的发展意识,切实消除工业园近期内应为市级财政提供可用财力的观念。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充分激发和强化园区的发展活力和责任。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工业园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理顺关系、增强行政效力。一是园区领导实行高配,为增强协调能力提供领导保障。二是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为园区行政提供组织保障。加快设置工业园国土局、税务局等必要内设机构,以便更高效地开展征地征税等工作。三是调整园区内乡镇管辖关系,将园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镇逐步划归工业园管辖,以利开展征地拆迁群众工作。

  3、进一步放水养鱼,完善理财功能。一是将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延期至2014年,待工业税收实力强大、自我偿债能力增强时再予研究。二是充分赋予园区财政职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工业园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业园有关财政政策。

  4、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支持监督。一是建议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视察,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发挥人大作用,推进工业园的发展;二是加大支持政府建设工业园的力度,将市委、政府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决定和有关文件形成人大决定或决议,将市委、政府发展工业园的意图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意志;三是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加强对工业园财政预算的监督,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利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调研报告

  近几年,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园区建设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规范完善?这些已经引起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园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中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对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园区的界定

  园区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为了摆脱传统的经济社会环境平台和运行机制束缚,设计营建高质量的综合环境,实现高素质经济主体的优化组合,而在空间上拓展的新型经济主体。园区一般都以发展高技术和新产业、振兴科教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给予入驻企业特殊经济政策。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载体。

  二、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园区建设是一种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统一规划、配套服务,使某一产业能够相对集中起来,节约管理成本,产生规模效应。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园区的建设过多地考虑招商引资的功能,将土地作为一种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资源要素参与了市场要素的配置,各地的开发园区都期望通过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种较低层次的园区建设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1.园区数量多,面积大,占用耕地多。一方面,园区数量猛增。但另一方面,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2.园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国土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为了争食外资资本,各地在土地供应上完全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而是给足优惠政策,以低于成本价供地,甚至零地价供地。同时,还推出各种税收减免、配套融资、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等优惠政策,以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如此行为,造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大量流失,据估算,近些年来,园区土地优惠政策减免的出让金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3.农民补偿政策难以落实,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受损害。园区的过度建设,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园区占用农民的土地数量多,但是,由于在以前的政策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规定偏低。同时很多的园区低价供地,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兑现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使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受到极大的损害。

  4.开发区产业结构雷同,资源大量浪费。政府主导的以土地降价与变相减免税收的方式吸引外来投资的开发区建设,已经无法顾及产业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制约经济发展,造成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5.开发区的土地管理混乱,土地使用极不规范。现行的建设用地报批方法为“圈地行为”开了政策口子,有的地方和企业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手续后,不是按报批时的项目实际需要供地,而是尽量扩大用地规模,甚至圈而不用,等待土地升值获取暴利。国土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的审批方式很难控制,只能被动供地。

  6.环境保护存在“死角”。有一些园区的领导只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重视环境保护。主要表现为:

  (1)受园区管理体制的制约,园区自设的环境管理机构无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

  (2)部分园区内部布局混乱,不同行业交叉污染。

  (3)环境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排污收费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4)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优势难以发挥。

  三、园区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我国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探其原因,有其体制根源:

  1.多头管理使园区层出不穷。我国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园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园区、高新技术区、外贸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等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园区,结果造成一个地区园区重复布局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区域投资与布局的角度来看,由于园区的土地及政策是政府垄断性资源,在相同的城市建立过多的园区,很容易造成非市场作用下的政府竞争,结果导致土地资源被浪费、政策资源十分廉价。

  2.各级政府对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正确的认识。现有的任期考核体制使各地政府过分看重GDP、引资额等“数字”指标,在全国利益和地方利益、全局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权衡上也存在着偏差,过分强调地方利益,急功近利思想泛滥,造成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盛行,从而使开发区建设越来越热。

  3.现行的财税管理体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争相设立园区。现行财税体制是分税制下的中央和地方分成。同时,一些省、市又规定,在地方分成收入中,谁引来资金,谁享受税收。这就鼓励了各级政府纷纷设立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以取得项目投产后的税收收入。

  四、对策

  不可否认,园区经济是当前我国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正在提供着源源不尽的动力。诚然,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走一些弯路,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应当看到,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去解决。在这条发展道路上,政府将扮演领路者的角色。

  针对目前园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落实到开发区的建设上,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对园区建设用地要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目前,我国不仅有国家级园区,还有省市级园区,更多的是乡镇园区,往往一个市里有多个园区,功能定位不清,结构趋同,分散财力物力。要严格控制各类园区的设立,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必须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应对一些闲置、空壳园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积极鼓励盘活使用存量土地或旧村改造进行园区建设,对确实需要调整或扩大园区,必须充分论证后,上报省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各类园区建设用地供应由市、县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政府对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从严审批开发园区,限制以开发园区为名盲目圈地。

  3.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防止园区遍地开花的无序混乱局面。为解决各地园区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可以实行省市级政府或市与区县政府联合出资,委托专业机构运作管理、统一规划、招商、布局。

  五、结语

  总之,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经济聚集的重要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正视目前园区存在的问题,并全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不断把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

  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

  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二是经开区产业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是突出表现为家具产业的发展一枝独秀,但同时家具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草根经济”,也受制于“草根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家具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的“草根经济”瓶颈:整个产业在龙头企业扶优扶强,全国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培育方面的较为欠缺,缺乏优质上市及潜在上市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引领,家具产业亟需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转型升级再出发的新要求;

  同时,南康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以首位家具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为主要力量,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矿产品加工产业受制于政策导向及稀土产业布局影响,主要以锡产品的深加工为主,比较单一,导致家具产业集群发展之外,缺乏与其相呼应的新的工业增长极。在集中攻坚促进首位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家具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开发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三)在更深层次全面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换句话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南康经开区与省内排名前列的开发区相比,在全面深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整体上还有差距,存在短板。

  1.配套齐全的要素环境有欠缺。一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与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缺失;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急需加快引进完善提升。二是园区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健全问题,如未规划相应的商业服务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公交等通行线路较少,部分老园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员工住宿等后勤保障、生活娱乐设施不足等导致企业员工生活不便,需要进一步改改善。

  2.企业生产、物流综合成本还偏高。当前企业生产、物流等综合成本偏高。一是各家具企业普遍生产、仓储一体,运输靠外包且单价高,致使第一公里成本增加,二次装卸、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二是专业物流仓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山和龙岭,但龙回、镜坝、唐江等乡镇家具集聚区企业众多,周边没有配套专门的物流仓储区域,致物流成本增加,造成交通拥堵;三是我区备料及拼板类企业较为分散,目前除龙回共享备料中心外,尚未规划建设其他专业备料及拼板中心,企业均自行拼板和备料,造成木材资源一定的浪费,增加企业成本。

  3.涉企行政审批等政务环境不够优。一是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没有做到“应进必进”,“体外循环”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没有把所有涉及的职能整合到服务中心,中心窗口仅仅是“收发室”,企业反映还需“两头跑”甚至“多头跑”“重复跑”。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事项不全不广。如“赣服通”目前业务以个人事项办理居多,为企业服务的较少;不少部门有自行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做不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造成群众企业办事需要反复提交材料。

  二、工作建议

  1.推动开发区放权赋能工作,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一是推动明确经开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加快开展实施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二是根据省市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围绕理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运行机制最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方,推进改革创新的各项工作;三是深化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以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和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为样本,创新“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公司+基金”等运营模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园区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

  2.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矿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南康工业(电子)设计中心和国际高密度集成器件研发中心等平台,瞄准5G战略制高点,围绕磁电功能材料及器件、新型光电显示、智能终端制造三大细分市场,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规模、有特色、上水平。支持矿产品企业发展锡材等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话语权”,全力支持培育开源矿业打造全市首家百亿元企业。

  3.以实施家具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把南康家具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家具产业“七大中心”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月星集团南康智能制造基地、上市企业美克家居“美克数创智造园”、中意投互联网家装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汇有美、博品等智能共享喷涂中心达产达标,加快龙回智能备料中心建成达产,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优化家具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家具“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家具企业生产制造水平。

  4.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培育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充分利用赣州毗邻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态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格力电器的落户为契机和突破,全力支持服务好格力电器项目建设,力争格力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明年全国“两会”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试产。加快格力电器(赣州)再生资源项目、格力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布局塑料件、包装材料和仓储配送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家电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南康工业由家具由“单核”迈向“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的“三核时代”。

  5.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聚焦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招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关键环节共享平台,把企业干不了、干不好的政府牵头干,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是聚焦整合企业需求,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产城融合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及周边生活、文化、娱乐等配套,推动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

  三是聚焦破解物流运输两个“一公里”问题,在龙回、镜坝、唐江分片规划专门区域用于物流仓储布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缓解东山、龙岭物流企业较多造成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堵塞;引进大型物流公司,整合资源运营仓储物流,分别入驻仓储布局,推动物流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规化布局,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在龙回、龙华等园区内建设共享智能化备料、喷涂及拼板中心。

  四是加快推动实施并联审批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推进项目审批“一窗办”;搭建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应用、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一体化,畅通问题解决通道;建立企业反馈问题协调调度联席会议机制,畅通企业诉求申请和收集渠道,动态企业问题台账管理,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在最短时间尽快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综合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帮助解决,建立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强化政策“面对面”宣传指导,让企业不仅知晓政策,更懂得应用政策。

为您推荐

全面从严治党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全面从严治党调研报告(合集五篇),欢迎品鉴!

2024-03-28 19:40:01   全面从严治党调研报告材料   2023全面从严治党调研报告  

从严治党调研报告汇编4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从严治党调研报告汇编4篇,欢迎品鉴!

2024-03-28 19:39:57   2023全面从严治党调研报告   全面从严治党调研报告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3-28 19:39:52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6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6篇】,欢迎品鉴!

2024-03-28 19:39:49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北京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最佳四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最佳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28 19:39:46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最佳范文大全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最佳范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