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来源:读后感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分享的是列宁-《国家与革命》读后感。这本书是饮誉世界的政治学名著之一,立足于20世界初页俄国革命的实践,总结了欧洲革命特别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与革命相关的理论。

  这本书的内涵非常丰富,由于时间问题,我主要分享我在读后总结出的一条逻辑线,分别是列宁眼中的国家的概念、革命的概念以及国家的消亡。本次分享是我个人在读后的总结归纳,各位同学如果觉得有不妥之处,欢迎随时指出,我们一起探讨,我坚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首先,我们先看列宁关于国家这个概念的讨论。国家不是从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比如说氏族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成阶级的时候,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历史上,曾经有过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那么结合列宁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帝国资本主义时代。阶层的分裂也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剥削与斗争。在马克思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而具体的压迫手段,也就是国家工具可以有军队、监狱、银行等等。而这种工具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秩序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说到这里,关于国家这个概念的理解,推荐大家阅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

  因此,总结看,在列宁眼中,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名词,其实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工具的代名词。所以被剥削的无产阶级,渴望革命,渴望建立政权,消灭剥削。

  那么,谈到革命。在这本书中,无产阶级革命有两层内涵。其一是通过暴力手段,而且也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武力夺得政权,这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其二,也是更深远的一步,是无产阶级要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彻底打碎打破国家机器。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谁,自然是剥削他们的人,也就是资产阶级。那么,如何保证无产阶级政权稳固后,避免剥削这种情况发生呢?列宁分析到,剥削自于资本,而在政治上,体现在武装力量和特权上。因此,打碎国家机器的第一步,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军队问题,二是国家官吏问题。一个是暴力机关,一个是特权阶层。通过这两步,彻底打碎打破国家机器。列宁在这里举了巴黎公社的例子,关于军队,巴黎公社的做法是废除常备军,而代以武装的人民。关于国家官吏,公社的市政委员是普选选出,只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罢免,而且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这样的做法,是免除了国家官吏的政治职能,使他们变成了随时可能被罢免的国家雇员。这两大措施,在列宁看,核心是消除特权,进而消除资本,消灭剥削。没有了剥削,没有了压迫,自然就革了国家机器的命。

  最后一点,是国家的消亡。我的理解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剥削关系的消亡,导致国家这个机器的消亡。无产阶级革命,是对剥削阶级的革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了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人们既然摆脱了资本主义奴隶制,摆脱了资本主义剥削所造成的无数残暴、野蛮、荒谬和丑恶,也就会逐渐习惯于遵守多少世纪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提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而不需要暴力,不需要强制,不需要服从,从服从到习惯,再不需要所谓国家这种强力机关的特殊机构。没有了这些需求,国家机器职能的消失,也就带了国家这种统治阶级的强制性手段的自然消亡。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国家与革命》这本书里面的一条逻辑思路。国家的概念,革命的概念,以及国家与革命的结果――国家的消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家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双重内涵。这两点解决后,国家消亡这个列宁口中看似拗口的结论,也就逐渐清晰易懂了。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一书主要由列宁对马克思关于国家和暴力革命的补充,其语言也采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马克思的双关思想.由书中偶然提到的对于苏维埃里面存在的一些机会主义者和自标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的批判可以推断出列宁也有打算用该书修正一下党风的意味.因此该书讲得较为入木三分,在详述我的读书心得前,不得不担心我还是大有可能把问题看得太浅.

  这里不妨分章节来论述我对《国家与革命》全书的认识.列宁一开始就尖锐地点明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关系.国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在毛主席带领我们建立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社会主义国家一词也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了社会主义四字上,却基本忽略了国家的含义.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对立的两个阶层,并由此引发阶级斗争.而国家就是立于社会之上,为了不让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由于阶级斗争而自毁的工具,并由国家的特殊武装力量得以实现.不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由对立阶级里更为强大的一方所建立的,压迫阶级用于压迫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也就是说,国家是统治阶级为了把压迫的理由正当化所使用的工具.

  回到我们国家,我们一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拥有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目标而高兴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我们依然只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进一步说,在我们国家,统治阶级就是占大多数的普通的人民群众.根据马克思的定义,我们也必然有着被压迫的阶级,列宁在书中提出马克思所认为的无产阶级所压迫的对象只可能是一直压迫无产阶级的压迫阶级.在我看来,这一点是我们大部分官员没有学好的,忘记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钱与权的关系总有点不清不楚.诚然,让世界感叹中国崛起的也是钱,唯有中国似乎在金融危机下依然屹立不倒,只是,单凭钱来论事的官员却正是走在了非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努力.

  国家特殊的武装力量不同于人民自主的武装力量,即与马克思认为的共产社会的武装力量“武装的人民”有所区别.其依然由一定的法律,监狱等补充手段使压迫合理化.无产阶级关注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但固有的资产阶级因为掌握着生产资料,不经过彻底的有效的手段打击国家机器,则不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法国巴黎公社的实践,由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也认识到了无产阶级要掌权,要靠的这一有效手段就是暴力的革命.因此,与的社会主义革命含义不同,《国家与革命》一书更为强调的为“人名真正的革命”.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和列宁都认为国家是会“自行消灭”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一向观点是符合的.马克思所认为的共产主义里并没有阶级之分,国家则是其中的一个过程.国家依然存在着官吏和税收制度,这两点也不会出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站在我的观点上,依然觉得这种社会有点遥远.扩充到世界的范畴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难道不能算作阶级斗争的大概括吗?马克思断言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来临,出于人类普遍的希望,我也在希望那一天的到来.如何在当代为共产主义打下基础,则是我一生应该努力探寻的问题.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提到不少次的屏清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关系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理解,本文也没有过多涉及,写于此,望能提醒自己日后继续学习.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国家与革命》写于198-9月,195月出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加深和激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地垄断经济形势,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加重了对劳动群众的压迫和剥削。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对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列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一段话十分清楚的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19秋开始,列宁就着手系统的研究国家问题,《国家与革命》就应运而生了。

为您推荐

藤野先生读后感精选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读后感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2024-09-14 14:11:32   藤野先生课后题及答案部编版   《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党员干部违法典型案例读后感精选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违法典型案例读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9-14 14:11:28   党员干部违法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违法案例启示与思考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读后感精选四篇

现在香港再一次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在哪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中国人的脊梁也直起来,当虎门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了。当祖国拥抱香港的同时,也让外国人滚出了中国的领土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新时代合格党员读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9-14 14:11:23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读后感400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读后感500  

金色的草地读后感悟四篇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草地读后感悟四篇,欢迎品鉴!

2024-09-14 14:11:19   金色的草地读后感悟三年级   金色的草地读后感悟20字  

小意达的花儿读后感100字作文【三篇】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该作品于1983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吴贻弓执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意达的花儿读后感100字作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9-14 14:11:15   小意达的花儿读后感100字作文怎么写   小意达的花儿读后感100字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