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汇报三篇

更新时间:2021-07-26 来源:工作汇报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工作汇报】

工作报告是员工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风格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汇报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汇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更新、更深、更稳、更好地有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对于实现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关键一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相关阐述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战略地位,立足于战略发展全局,着眼于改善民生的价值导向,致力于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最终目标,全面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护航吉林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振兴新路。

  一、社会治理创新要着眼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价值导向

  从价值导向层面来看,社会治理创新要着眼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最终的价值归属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在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在同一标题中被提出,正说明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治理创新要立足于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民生导向,体现出社会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文情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要兜底线,在社会治理创新中补齐民生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也要求在未来的五年中着力补齐短板,努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说要织好社会安全网,社会政策需发挥托底作用,让社会底层抱有希望。只有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民生,社会才能稳定发展。而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正是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二要谋福祉,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增进民生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新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三要促公平,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促进公平正义。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解决民生诸多问题的同时还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做。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再被政府所垄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就使得原来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广大草根阶层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一旦有了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将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只有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持续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多数人,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困扰的突出问题,才能够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氛围,形成治理合力,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社会治理创新要致力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目标定位

  从目标定位层面来看,社会治理创新的最终目标要致力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主要有三个着力点:一是以协同共治助力社会治理社会化,实现多元主体的完美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意味着社会治理有赖于其成员的广泛参与,意味着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持续性状态,在这种治理格局之中,“共建共治”确立主体资格,明确主体的角色定位,要求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党委的领导、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充分鼓励社会协同、调动公众参与,最终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能越位,社会力量不能缺位,只有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最终实现多元主体的完美合作,助力实现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以法治建设护航社会治理法治化,增强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治国理政之重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把法治作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治理规范化、科学化、稳定化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走法治化的道路,因为法治不仅是社会治理合法性的依据,更是增强社会治理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基础保障。所以我们应该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去解决棘手的社会治理难题。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法治精神为引领,在社会治理中运用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治的刚性约束作用来规范社会主体行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树立法治权威,将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用法治保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社会治理智能化,保证社会治理的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主导因素和重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可以全方位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蜕变创新。在国家“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背景之下,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辅助社会治理,为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将加速完成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新技术手段驱动下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开放、权力更分散、流动性更强的新型社会,新的社会形态要求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尤其是在全新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各种主体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时任务需求会更加精确,要求社会治理要实现智能精准化,而高科技技术手段正赋予了社会治理对某项事物进行深度挖掘与多维分析的能力,进而将推动社会治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智能化转变。智能化治理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升治理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所带来的在线化、数据化优势,来加强高科技在服务民生、社会安全、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极大提升对各类重点人群的精准服务管理、对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进行及时排查整治的效果,在提高治理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智能精准性,为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未来任重道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于未来我们充满期待,期待新的发展,期待新的改革,更期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2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洪江市从提高对基础要素精准掌控能力入手,完善市级组织实施、乡镇固本强基的社会治理链条,推动完善基层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将重大矛盾纠纷风险防控化解在当地。

  一、开展工作情况

  1.发挥自治优势,夯实综治基层基础。

  2.打造联合惩戒平台,决胜执行难战役。

  近三年来,洪江市围绕建立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联合惩戒工作,实施的联合惩戒实打实、硬碰硬。 一是搬走绊脚石,破除打好“执行难”战役的壁垒。“执行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顽症,“执行难”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快速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律司法权威的信任。立案登记制以来,大量案件涌进法院,执行案件也随之增多,2019年的收案和结案的件数较2018年分别上升了40%和80%以上。为此,洪江市高度重视联合惩戒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向子顺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副职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各党政机关、各部门、各乡镇执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空前强大的社会合力。洪江市法院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领导带头干,踩着困难走,挂图作战,立志打一场持久战。 二是铺上“垫脚石”,增添打好“执行难”战役的信心。洪江市委常委会于2017年2月24日通过了《促进市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并由市两办行文下发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联合惩戒协助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省率先打响了执行难“攻坚战”,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信用惩戒力度,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最大限度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形成人人争做守信主体的倒逼机制。制定了《洪江市联合惩戒工作目标责任状细则》,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全市所有单位的大绩效考核(一类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二类考核),同时对市直机关、驻洪单位、各乡镇共128家单位就联合惩戒工作进行单独考核即三类目标责任制考核,就组织领导、管理机制、保障救济、奖惩措施四个方面作出硬性规定,由市法院会同市委政法委采取年中随机抽查、年终全面检查进行考核。全市层层召开联合惩戒工作会议,市直机关、驻洪单位、各乡镇共89家单位负责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市直机关、各乡镇、驻洪单位及供水供电、各银行、保险公司、医院实行联合惩戒责任进一步强化;市法院将所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下发到各单位、乡(镇)及村委会(社区),加强全社会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监督和督促。 三是装上“压舱石”,收获打赢“执行难”战役的成果。洪江市人民法院果断开通决胜执行难日常“标准套餐”即:每周二通报并分析“基础数据五件套”、每周三通报并分析“决胜执行难案件详情五件套”、每周四通报并分析“收结案标的三件套”、每周末召开决胜执行难工作例会,每月末召开月执行总结大会。“标准套餐”为该院执行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和高效的团队执行力,助力破解各类执行难题。洪江市人民法院通过开展涉民生案件、涉金融案件、涉公职人员等专项执行活动,执结涉民生案件410件,执行到位标的289万余元;执结涉金融案件101件,结案标的1.12亿元;执结涉公职人员案件26件,到位标的180余万元。在系列执行活动中对11名拒执人员予以司法拘留、对5名拒执人员予以罚款、对2名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和十个月,并将710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他们进行限高。为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对248案中的293名生活特别困难的申请执行人予以司法救济,发放救济款108.57万元。全市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传媒平台多渠道、多维度宣传诚信文化,及时传播全市推进解决执行难的各项重大举措,全方位展示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的效果。《意见》实施以来,三年来该院共受理案件2868件,结案2496件,实际到位标的额4.48亿元。

  3.发挥检察职能,办理涉法涉诉案件。

  市人民检察院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一是擦亮“一个窗口”,推进服务中心建设。对市人民检察院12309举报热线的功能进行拓展升级,设举报接待室、心理咨询室、信访听证室等功能区,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成集检察宣传、检务公开、检察服务、监督评议等功能于体的检察机关统一对外服务的网络和实体智能化公共平合台,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来访须知、受案范围、举报须知、投诉指南等内容,指导来访群众有序信访。 二是建立“两个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律师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律师代理申诉制度、接访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律师值班、预约接访制度,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集体访、缠访同访等案件均有律师参与接访工作。建立心理疏导与其他有效措施相结合机制,在化解信访矛盾中,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把心理疏导引入到化解矛盾工作之中,化解有特殊心理症结的矛盾纠纷。制定了《洪江市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被害人开展心理救助的规定(试行)》,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造成严重身心的被害人或近亲属,与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等单位合作,安排心理专家介入疏导。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5件,发放救助金25.8万元,对12名司法救助对象及家属开展心理疏导。 三是做到“三个对接”,科学处置群众诉求。对涉检诉求,实现检察院内部部门的预警对接。控申部门与侦监、公诉、民行等业务部门通过内部沟通协调,对案件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对涉检信访案件按案件承办科室分流处置。对其他涉法诉求,实现政法部门之间的预警对接,多方联动、协调配合,妥善处理涉法诉诉案件。对非涉法诉求,形成检察院和乡镇、市直单位间的预警对接。在做好记录的同时,与相关乡镇或管辖职能部门进行联系,引导信访人向乡镇或单位反映诉求,为其畅通诉求渠道。

  4.优化司法职能,强化基层法治建设。

  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 一是用好“传统文化”,激活基层经验。在市治黔城镇玉壶路精心打造“法制文化宣传一条街”。该街全长1000余米,共悬挂了40余幅法治文化广告标语,涵盖人民调解法律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法、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平安建设等方面内容。定期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10余场次,深入挖掘“法为上、人为本、调为先、情为牵、和为贵、让为贤”的传统调解文化,以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为教材,积极引导基层人民调解员把依法调解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 二是开展“法治宣传”,激发制度活力。法律顾问及专兼职普法志愿者利用重要节点和法治宣传日,采取法治讲座、以案释法、进村入户讲法等多形式深入开展新颁布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经常适用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与各行政执法主体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专业法、部门法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做到矛盾纠纷“事后调处”为“事前防控”。年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次,“法治赶集”活动30余场次,为15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 三是打造“调解队伍”,激励干部作为。20个乡镇、218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全部建立纠纷信息员,形成四级调解组织网络,拥有人民调解员857人。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作用,提高人民调解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人民调解员深入村、组、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纠纷建立档案,明确专人负责并及时予以调处。确保了乡镇、村(社区)无因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不及时或调处不当而引发“民转刑”、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体性械斗和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培育打造一批“明星调解员”、“品牌调解室”,坚持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推动线下调解向线上调解拓展,实现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55起,成功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303件。

  二、存在的困难

  主要是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意识不强、多重因素导致执行难困扰基层、涉法涉诉案件办理存在困难、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需提高等方面。

  三、意见和建议

  1.调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极争取包括机关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个体工商户以及外来经商人员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动员他们参与群防群治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中受伤、致残人员要给予妥善治疗和安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机关面临的巨大压力,让群众明确公民在社会治安中的责任和义务。

  2.加大对规避执行行为的惩处力度。

  法院应加大与公安机关、基层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发挥他们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势,帮助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让被执行人“无路可逃”。对轻微规避执行行为,及时查证,视情节依法给予罚款、拘留处罚;对情节严重,被执行人涉嫌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案件,坚决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积极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沟通和联系,统一思想认识,保证拒执罪案件“立得上、捕得了、诉得了、判得下”,用严厉的刑事制裁手段打消少数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企图,扩大刑事追究面,增加法院执行的威慑力,促进案件的执行。

  3.增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力度 。

  加强对基层检察机关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的领导,抓好政策指导、工作监督和宏观协调等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改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检察机关信访接待队伍结构,选派优秀及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轮岗参与接待工作,提高接访质量;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案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着力提高检察干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沟通协调,不断加大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典型案例宣传,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事喻法、以案学法,引导群众学会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依法表达诉求,化解纠纷。

  4.保障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一批具备比较全面法律知识和较强政策水平,具有调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能力,且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时间较长的人民调解员作为“首席调解员”,按照人民调解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还应加强经费保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调解经费同步增长机制,完善以奖代补和计件奖励办法,保障专职人民调解员合理的经费待遇和社会保险,不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第3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汇报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X村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将X村确定为区级试点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坚持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科学路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要做法

  (一)在“共建”方面。

  一是巩固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城市社区,健全完善了“兼职委员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十个一”区域化联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双清单、双认领”联建机制,社区党工委通过社区自主制定、上门征集辖区单位需求等方式,认领了辖区单位服务需求事项,向辖区居民开放了棋盘室、书画室、红观影室、培训场所等服务场所,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辖区单位认领了社区服务事项,开放了各自单位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资源共享场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按照“四定”“六个一”标准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辖区平安建设守护等工作。在农村,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四八”(五项机制、四项能力和八项体系。即:“建立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负责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村级治理能力、法治服务能力、德治教育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发展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网格管理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安全责任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心理服务体系”。)综合治理体系。

  二是持续深化网格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员”工作,落实了“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作法。

  三是探索实行巷长负责制。在城市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治理队伍,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巷长,综合协调管理各类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公司职工兼任信息员制度,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反馈网格内各类信息,及时将特殊群体的信息反馈到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巷长及社区党工委,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四是以职业化管理提升战斗力。全区全部行政村四委班子成员实行正常上班制,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绩效考核,2019年村干部年工作报酬人均X万元,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将村主要负责人每年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40%作为廉洁承诺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

  (二)在“共治”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完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情接待室、代表委员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用,开展居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居民代表议事工作,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诉求。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居民议事机制,打造居民协商议事阵地,研究解决违章建筑拆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地埋式垃圾桶安置等突出问题。

  二是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社区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聘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是丰富拓展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N”服务模式。采取多形式打造过硬网格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设立小区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等服务岗位,组织居民老党员开展不明文劝导、车辆乱摆乱放等“逢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先锋圆梦微心愿”活动,兑现微心愿。突出主题党日“党味”,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实践。在所有行政村按照“l+7+X”模式组建协商议事会(“1”即村党支部书记;“7”即七类固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班子代表、村民委员会班子代表、村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村民代表;“X”主要包括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程序开展协商(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初步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

  五是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村民褒扬惩戒和失德行为约谈等制度,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失德者向好向善,真正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实效。

  六是以德治提升治理活力。创新推行道德信贷工程,为星级文明户发放低利率的道德贷款。开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用积分换日用品。创新开展最美夕阳红“德润生日会”活动,每个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是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所有行政村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聘请法律顾问X人,组建“红袖章”志愿服务队伍X支,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在“共享”方面。

  一是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工作成果,实施老旧小区美化硬化改造工程。结合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网格周三入户日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行为,不断改善辖区居住环境。

  二是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安装便民服务终端,衔接推进服务窗口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

  三是拓展社区大学教育功能。采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试点社区设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根据社区实际以及居民爱好和需求,每周开设工笔画、书法、国画等班次,招募师资团队。打造红色教育观影室,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电影”的要求,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播放红色电影。

  四是持续拓展社区品牌。将党建活动和群众活动有机结合,采取“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日、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

  五是着力推进共管共享。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管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设施管护标准,按照每村X万元的标准设立基金专户,选聘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村庄保洁和设施管护,建立分段包干、划段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民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矛盾纠纷呈现出“诉求利益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体化、化解复杂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原有住宅小区设施的老化,辖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落后,人防措施还存在薄弱点。

  四是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度还不足,部分在职居民习惯当旁观者,对基层治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不愿参与进来,持观望或者冷漠态度。

  四、对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深入开展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各类组织共管,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制,引导各方面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自治实践,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德治水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在各镇设立涉农纠纷特邀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诉前调解联席会议制度、诉前工作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督导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健全诉前调解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结合综治中心建设,在各社区(村)卫生室建立心理驿站和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援助服务,重视流浪乞讨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警力,实现村警务室全覆盖。以“雪亮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布点建设、联网共享、智能应用和统筹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全面推行“红袖章”工程,动员组织辖区内已退休且身体较好的“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以及爱心人士,出屋上街,看家护院,为全区平安建设做贡献。

  四是建立居民恳谈会、访谈日,设置意见建议箱,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留言功能,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进一步发挥道德银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作用,积极动员公益组织、党员、居民群众以及热心公益人士自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为您推荐

乡镇、街道主题教育阶段工作汇报汇编5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今天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乡镇、街道主题教育阶段工作汇报汇编5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12:38:45   乡镇教育工作专题会议记录   街道主题活动  

关于上半年机关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三篇】

工作汇报的写作思路是:首先都做了哪些事,简明扼要,通过工作,对岗位和工作的认识。格式大体就是标题、正文、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半年机关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三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12:38:29   党支部上半年党风廉工作总结   2021年度支部党风廉工作报告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阶段教育工作汇报(合集三篇)

 “汇报”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汇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阶段教育工作汇报(合集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12:38:13   纪检干部教育整顿专题研讨发言稿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集中教育自查问题清单  

乡镇纪委教育整顿工作汇报范文(精选四篇)

整顿,汉语词语,拼音是zhěngdùn,指整理使有条理或有秩序;使不健全或不正常的健全或正常起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纪委教育整顿工作汇报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12:37:58   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专题汇报   2020年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情况汇报  

纪委书记履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工作汇报范文(精选4篇)

书记,原指负责文件记录或负责缮写的人员,在一些政党和政党型社团中也指主持日常事务的领导人。社会主义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般称“总书记”或“第一书记”。中共各省、市行政区等第一领导人,对应为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等。今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委书记履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工作汇报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

2024-04-28 12:37:46   纪检组长履行一岗双责报告   纪检组一岗双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