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4篇】

更新时间:2021-07-23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篇一】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均得到创新变革,在提升教学综合质量,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基础上,教师期许通过教育模式创新,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进行探析,以期为提升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综合成效,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培养

  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科学认知、实验能力均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制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影响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效,究其内因主要源于教师未落实科学有效的教育创新方略。基于此,为了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微课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由于微课创设主体为学生,教师所设计的微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心理需求相符,因此可与学生心理诉求产生极大的共鸣,而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所总结的现实问题,则可成为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依据,促使教师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有效缩减课堂上的无用时间,使得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介于高中化学教育资源有限,无法为学生展示所有金属物质化学反应过程,为此教师可利用微课信息化教育资源,结合教学需求,整合丰富多变的金属化学实验视频,供学生自主研究,用视频化教育手段,赋予化学知识全新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金属物质反应视频,总结化学实验结果,掌握金属物质反应规律。其中,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观察,总结化学实验结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总结等核心素养的过程,同时可有效落实高中化学教育内容,使教学综合质量得以提升。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演化而来的课堂教学创新方略,教师从传统课堂教育“主角”身份,转化为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过程中,赋予高中化学教学无限活力,学生通过合作探析达成教学任务,并总结学习疑问积极反馈给教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目的,同时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可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简单的制氧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略,探析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中,学生在制氧实验过程中,通过调剂反应物质剂量,酒精灯火焰燃烧情况等实验调节方略,同时观察实验研究结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灵活变通、勇于实践等核心素养的过程,使课堂教育创新更具成效。

  为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除有效落实化学教育目标外,还应通过教师引导,提升团结协作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时,该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理解与背诵,若采用传统教育形式,采用口传心授教育方略,学生无法体会到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化学教学综合成效。基于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做好“职能分配”,如有些学生化学理解能力极强,可以为组内成员讲授化学知识点,有些善于总结的学生,可以为小组做好合作学习笔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上,以便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难点,而这些学习难点,正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依据,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需求,使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3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化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学科,应注重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等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传统高中化学教育以考试为最终目标,对化学实验教学并不重视,仅针对与考试大纲有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开展高效教学,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基于此,为了使高中化学教学综合质量得以提升,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印证化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教师在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便于操作的小型化学实验,如镁条在空气燃烧、氯气制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硫在空气中燃烧等化学实验,使学生通过准备、组装、清洗实验器材、实验原料配比等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验走进化学,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提升学生对绿色化学实验的追求意识,其中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赋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无限生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教学创新成为提升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其中高中化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教师应积极发挥其教学优势,灵活利用实验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微课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扭转传统高中化学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考试的消极教育状态,赋予化学教学科学性、趣味性与学生本体性,在有效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05):3-7.

  [2]林小驹,李跃,沈晓红等.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05):78-81.

  [3]汪纪苗,王星乔,包朝龙等.核心素养框架下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特征研究[J].化学教育,2017,38(09):1-6.

  [4]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基于"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4):9-12.

【篇二】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也在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旨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效课堂,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提出几点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4-0032-02

  引  言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不断地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在具体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垃圾分类广告,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一说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情况:从投放上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从来源上可分成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从危害性上可分成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等。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类,从而导入本节的主题内容“物质分类”。在具体探究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几种化学物质,如固体氯化钠、硫酸溶液、氧气、醋酸溶液、氯气、固体氧化镁及高锰酸钾,让学生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结合学生的分类,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物质分类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在化学学科中为什么要根据物质组成对其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本质,让学生明白物质分类应当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以此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借助化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素养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内容比较多,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学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实验教学大多是演示实验,即教师只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告诉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实验内容进行细化,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动手参与化学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对其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如设计碳酸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的装置时,应选取广口瓶,因为广口瓶的体积比较大,而实验消耗的试剂量比较大,如果加入浓盐酸的量不足,将无法再次添加,这将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甚至会造成实验失败;在实验中选取浓盐酸作为试剂,因为其具有挥发性特点,对实验现象具有一定的影响;气球容易脱落、漏气等。结合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引入“Y”形管,对整个实验装置进行创新,不仅解决了以往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装置设计得更加科学,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想要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化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将学生划分成合理的小组,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3]。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探究化学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铝的化学性质探究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使用砂纸打磨一根铝条的表面,其表面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打磨之前的铝条相比,打磨后的铝条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打磨之后的铝条接触什么物质会发生反应?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通过相互交流,对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同时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指导和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向学生展示空气质量的相关数据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空气质量指标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将这两种物质的指数作为评定空气质量标准?这两种物质有什么样的危害?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化学之间的距离。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引入相应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拓展: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常常利用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这一性质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但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二氧化氮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硝酸,而是其中一部分转化成一氧化氮,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才能保证二氧化氮被充分吸收,解决硝酸生产实际问题及污染物排放问题呢?针对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并开展相应的探究和验证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 五、注重课堂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结合问题思考和探究,设计相应的推理活动,采取相应的验证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具體活动中,问题设计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验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吃糖,那么什么是糖呢?哪些物质属于糖呢?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糖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做出相应的回答,并且对不同的糖进行分类和总结,加深其对糖的组成和分类的理解。在知识过渡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葡萄糖被彻底氧化之后,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葡萄糖在人体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而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且做出相应的回答,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储存方式、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之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在生病不能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医生通常会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水溶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能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  语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渗透和引导。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借助化学实验活动,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引入生活化内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兴芳.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30):11-12.

  林兆霞.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215-216.

  李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1.

  作者简介:刘丽华(1976.7—),女,海南东方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篇三】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可见,英语核心素养涵盖了很多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学科;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什么是英语核心素养呢?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英语教学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优良品行的健美少年。英语教学以往以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其实这远远不够,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心智和生活,从培养“全人”的角度来考量。
  英语核心素养听起来似乎很生疏、很难懂,其实它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购物、餐厅点餐、陌生人问路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体现有趣,有用,有效。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首先,需要师生融洽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要求我们针对实际因材施教,多关心鼓励学生,建立合作的、互动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其次,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笔者设计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 At the zoo”话题时,笔者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并能说 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对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陈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主动学习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判断。
  在教学新版PEP六年级下册《Then and Now》这篇故事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中的新词。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故事图片理解cavemen;当读到house robot时,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发现机器人正在做家务,这样便轻松理解了house robot的意思;当读到Heal the world.Make it a better place.时,学生联系前文中人类破坏地球等这些信息,一下子猜出Heal the world.的涵义,顿时,孩子们洋溢着很有成就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它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首先,要明确分组,在分组上,教师要注重在成绩、能力和兴趣等各方面的协调;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人表现关系到整体的学习状况,学生就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变化。所以说,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用英语交谈,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行。
  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观点,在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新版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Unit2《My Week》时,可以先由Amy经常在家洗衣服,做饭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通过帮妈妈做家务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例如,教学《I am angry》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生气时候的行为动作。而在后半节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气时表现出的随意摔东西、打人、骂人、踢垃圾桶等行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让学生知道负面情绪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向学生传授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2(210):91.
  [2]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篇四】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从新版本的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跟旧版课程标准相比较来看,我们发现更加能反映出课堂教育跟培养核心素养目标的内部的联系,特别是在旧的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了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为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了探索方向,而如何落实需要我们亲身去体验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目标;高中化学教学;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高中的教育教学方面,教育部于2018年初重新制订并出版了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提出培养学生的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这为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出了探索方向,下面我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在核心素養培养目标下我的个人体会和见解。

  一、现实情况分析

  虽然教育改革多年来都在进行,教师的授课也积极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爱学主动学方向转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学校对成绩的要求不降反增,所以大多数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依然存在较多的满堂灌现象,对此,我们要找到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衡点,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立足长远,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旧理念到新理念,不断更新,把握平衡,达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从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已经经历了一次教学改革,更换了一套教材,目前正在经历第二次教学改革,任何国家都要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用最新最优秀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与时俱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一个是要把握课堂节奏的平衡。课堂的教育教学是不是有序,师生的互动是否有序展开,这些取决于每一位老师的调控安排,教师要积极发挥作用,控制好课堂教学的方向。另一个我认为是要做好知识的向外发散和内在整合二者间的平衡。任何一堂课都要实现一定的目标才是有效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进行解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不单单是发散,也要将发散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即既要有分也要有合,达到二者的平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之前,通过氯气的性质进行过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自主地、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节课让学生试着通过预习结合之前所学画出金属钠的简单思维导图,并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导图的作业进行展示并介绍思路,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达到对课堂知识的解剖

  化学知识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宏观是肉眼所见,而微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视角,学习化学需要建立微粒观:宏观现象,微观解析,最后能用化学术语来表达(如化学方程式、守恒观、平衡理念等)。

  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对钠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即创设情景导入,一个是通过滴水生活小魔术(酒精灯芯暗藏金属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个用2001年珠江水雷事件报道来让学生展开思考: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铁桶内窜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剧烈爆炸。人们接触了打捞上来桶内的物质,双手剧烈的疼痛……

  然后让学生思考:大家对金属钠一定很感兴趣,但是钠是危险品,装满钠的原料桶漂到珠江一定是工厂管理出问题,是人祸。2018年11月5日碳九泄露事件也是一样。涉及危险品、化工污染的工厂及企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同学们又能如何承担呢?1、这段报道中找出体现金属钠性质的语句有哪些?从这些语句可以推断金属钠具有什么性质?2、这些“水雷”该如何处理呢?在思考讨论完,我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一步一步从宏观到微观,如同解剖一样达到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如何处理“水雷”同学们一般只能讲一两点皮毛,可以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培养实验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课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验安全教育:钠是一种有趣又危险的金属单质,大家做实验要注意安全,必须严格遵守要求,并戴上护目镜。高一学生分组实验做得还不多,实验过程中应该渗透实验的观察方法,让他们能有所收获。

  探究1: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取一小块钠,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以及表面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①钠的保存方法;②钠为什么能用小刀切割;切割后的颜色以及颜色变化。强调实验安全:钠的取用必须用镊子;观察后钠应马上回收到试剂瓶中。实验完后,由小组成员叙述实验现象,并由其他学生补充。请同学描述出钠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钠的保存。

  探究2:(教师演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现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反应。

  对比探究1和探究2,试找出两者间的异同点。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金属钠(约绿豆般大小,实物对比)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观察:①钠在水中的位置;②钠的形状;③钠的运动;④是否有声音;⑤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

  探究4:钠是否会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呢?同学们自主探究一下。强调实验安全:钠只能取绿豆大小(每个同学桌面均有绿豆实物),吸干表面煤油,保持安全距离,戴上护目镜。 以上实验,我希望通过金属钠相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能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通过钠与水反应实验,初步学会有序的实验观察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证据意识和模型意识,恰当推理,达到对课堂知识的有效领悟

  化学核心素养中要一个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素养。二者是每一个同学在化学的课堂中必须要培养起来的解决化学问题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要教导学生用事实存在的实际证据如实验事实,构建与知识相关的模型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直观的把握,再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最终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知识。

  在本课学习中,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指导学生宏观现象,微观探析,并指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以及氧化还原概念,确定最终反应的产物,最后术语表达,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该实验事实证据推理结合微粒观,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应该是钠与水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之间的反应的结论,那么钠和盐酸的反应就很容易理解了。并进一步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事实证据推理得出钠应该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结合书本应用钠能置换熔融氯化钛中的金属钛,引导学生对比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得出钠想置换金属所需的条件:得出置换必须在非水溶液以及熔融状态下进行。水对金属钠的影响是很大的。

  钠与水反应说明钠很活泼,为什么钠的性质如此活泼?构建模型:原子结构性质,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极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此性质活泼,体现很强的还原性。

  接着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酒精灯芯藏钠为什么能滴水生火?2.金属钠在实验室如何保存?3.珠江那几个还没有爆炸的水雷该如何处理?除了注意隔绝水等,还需要注意人身安全。

  (五)傳承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我们教书育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化学教师,除了传授化学学科知识之外,另一个必须承担起的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在化学中的科学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也是如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再次回到课堂开头的珠江水雷事件的报道,教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综上所述,2017年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目标是可以在实际的化学课堂中来操作并实现的,当然,实际的化学课堂有许多的变化、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就一定能让五个核心素养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