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改革的相关案例探讨

更新时间:2021-09-16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教研可以从三个角度探索,分别是知识管理、社会学、心理学。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研改革的相关案例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研改革的相关案例探讨

  摘要:案例教学是当前计算机应用教学效率低下现状的有效解决方法,它在更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师生交流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多是以教材为蓝本,教师一项一项地讲解各项操作步骤,然后学生上机依葫芦画瓢地学习操作技能。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所教授的操作项目过多,且每个项目又十分简单时,学生不屑一试,但让其独立完成某项完整的工作时却又无从下手,结果是学生学得没劲,教师教得乏味。为了打破这个怪圈,我们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研究问题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和功效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以案例为基本元素,以知识点为基本内容,启发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素材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形成专业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所要达成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品质等目标都是以案例为中介来实施的。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变传统的单向信息沟通为全方位的立体沟通,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把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具体化,并将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获得内化了的知识。案例教学还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和合作,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将来工作情景的挑战。

  2.案例教学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体系,在实践操作上也主要是机械地介绍“菜单”式的操作步骤,操作实例过于简单,很少有综合实例内容。案例教学法首先推动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它要求教学内容既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搜集、精选大量的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案例。例如:选取“学生毕业推荐表”制作作为Word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可以使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实践,在将来毕业自荐时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编辑、排版任务,做到学以致用。根据学校学生科“班级百分制周评比表”案例来开展Excel教学,学生对身边的案例学习兴趣很高,并通过对该案例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评比中的依据和标准,以此来规范个人日常行为,并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教师备课环节的改革――多学科涉猎,聚集体智慧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付出更大的工作量。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所有的知识点,甚至要涉猎其他学科领域如财会、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为了能提供最恰当的案例,给学生最满意的效果,还应发挥集体智慧,通过教学部同行的集体备课,博采众长,探讨出最可行、最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案。

  2.3教师授课环节改革――激学生兴趣,引学生拓展

  案例教学法实施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授课环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让其明白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意义。然后把案例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具体的效果,从而激发其制作兴趣,涣发其创作动力,引导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对案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通过整个案例的制作应该掌握那些知识点,培养什么样的技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案例。然后有选择地把案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将一般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制作;最后根据学生制作案例的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作总结性讲解和拓展。

  2.4师生交流形式的改革――创新学习载体,深化师生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载体单一,主要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之下,我们可以创新师生交流平台,创新学生学习载体,如制作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建立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录制集案例演示与语音讲解为一体的教学视频,制作网上考试系统和在线答疑系统等,通过QQ、E-mail、MSN等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这些都将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效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课余学习巩固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考核评价的改革――形成性为主,终结性并重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注重的是期末考核,且考核内容偏重于理论考核。案例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考核和学期期末考核并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学习过程性考核采用分模块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完成案例时体现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创新性作品的完成情况。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实践操作考试,利用考试系统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引进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考试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认证考试。学生通过考试可获得《全国信息化岗位技能证书》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工程师岗位认证或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以考促学的学习氛围。

  3.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3.1案例是载体,目标是核心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案例不可无,也不可滥,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用单纯的案例讨论代替基本理论的系统阐述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案例教学法并不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案例,而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通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2内容要有层次性,前后要有连贯性

  计算机教学案例类型多样、内容各异。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的、课时分配,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设计和选用教学案例。每节课、每个模块的案例都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性问题,并注重前后连贯,有机衔接,前面的案例为后面的作铺垫,后面的案例是对前面的拓展和深化。

  3.3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着力点不是在讲授,关键在于启发、引导、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案例。学生是主体,他们之间可以展开讨论,甚至辩论,其目的就是要把问题分析透彻,最后解决问题。师生的定位要准确,不能越位,更不能颠倒,否则,案例教学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案例教学了。

  参考文献:

  [1]李杰臣.Word在文书处理与排版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牟连佳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6).

  [3]赵丽琴.案例教学法在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教研改革的相关案例探讨

  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案例研究,同时它也是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活动载体。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文就自己在教研组如何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案例研究的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即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进行研究,使其成为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一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必须也只有通过具体的课例研究来实现。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开展课堂案例研究,不是在“作秀”,更不是在“走形式”,而是着重于教师专业发展,着重于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能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心理负担。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开展课堂案例研究,才会有内驱力。

  二、课堂案例研究什么

  课堂案例研究应该以问题为指引,问题是研究的载体,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研究就没有丝毫意义,也就无所谓研究效果。在课例研究中,要“猎取”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力求“公开课要有常态课的真实,常态课要有公开课的精彩”。由此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开展以课堂案例研究为载体的“三三一”活动

  “三三一”活动即“三课三评一反思”(其中“三课”是指汇报课、观摩课、公开课)。新任教师或青年教师执教汇报课,优秀教师执教观摩课,骨干教师执教公开课。课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分别对三课进行评议,评议分为自评、集体评议和组长点评三种形式。评议的内容主要聚焦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问题,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客观总结,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遗憾的分析和完善。“一反思”就是执教老师的课后反思,就是以研究的态度去总结和审视自己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然,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对于新任教师或青年教师而言,可能更多关注于知识;对于优秀教师而言,更多关注于学生;而对于骨干教师而言,更多关注的是有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论关注哪一点,都要根据不同的关注点,建立不同的反思“支架”,找准反思的“参照物”。在教师个体有效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反思后的交流、探讨、学习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课例研究一定要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是学习、交流、反思密切结合的过程,是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过程,是同伴互助的过程,是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新教学方式的过程。

  我相信,只有真正聚焦课堂教学,敢于“出丑”,勇于“出洋相”,才能发现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勤把脉、勤诊断”。及时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把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作为我们教师道路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不懈努力,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总之,课堂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中心小学

  教研改革的相关案例探讨

  摘要:《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体系完备,同时又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是教学人员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精心进行课程设计,不单纯依赖教材的内容和顺序,在保证原理性知识讲授清楚的同时,增加实践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摈弃不合理的闭卷考试方式,引入比较全面的考试考查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据库原理》这门课是计算机、信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既有很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国际上,获得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的科学家中有好几位都是在数据库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而且数据库学科本身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与数据库息息相关。因此这门课的教学,不能单纯遵循某一本教材的内容,应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的同时,能够与相应的应用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对于学习的理论,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者“自主学习”,即在教师、教材、教辅设备等的协助下,学习者寻求应用机会。其中:一套系统地循序渐进的学习材料、一个能充分理解学习者需求,同时又能为其提供充足可靠样板的老师,以及多样化的原理与实践接触途径等,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针对数据库这门课程,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首先选用一套适合的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一书中对数据库原理相关理论知识有完备的介绍,配合数据库开发也有相应的配套作业,因此考虑作为主要推荐教材之一。在此基础上,紧扣当今数据库理论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多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相关书籍及文章作为参考。主要课程内容注重数据库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结合教师自身参与过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实践,采用“案例”法,让学生由浅入深,提高思维能力;在生动的案例教学启发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设计内容,体验出数据库设计的魅力;在全新的教学方法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改变闭卷考试模式,引入全新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这种方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好的体现和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容易造成对课程失去兴趣,单纯听讲的模式也造成学生“抬头率”低,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因此,我们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驱动教学法,以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为例,介绍数据库的原理,设计及具体的开发应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把数据库的理论用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改变通常的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改为具体的数据库应用开发系统的实现及以多媒体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

  1.“案例”教学法。《数据库原理》课程既重视原理的知识,又与具体的应用实践密不可分。例如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必须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相结合,我们采用的是适合中小规模开发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SQLSERVER2000,那么数据库查询语言的讲授就与具体的管理软件相结合,结合实际的例子,例如以学生-选课系统为例,先分析这个系统的需求,根据需求分析,进行逻辑设计,建立相应的表及视图,查询出信息系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鼓励同学根据自己的设计兴趣进行相应的查询。在数据库设计阶段,同样以“学生-选课系统”为样本,根据依据前面的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同步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E-R图;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式,引出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最后进行数据库运行实施与维护。每一步的理论知识都有配套的实践内容相对应,这种“案例”式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容易接受。

  2.以学生兴趣为主线,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以学生兴趣为主线,鼓励学生把数据库的理论用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用不同的课程阶段,启发引导学生逐阶段掌握相关的知识。具体授课过程,改变书本安排的内容,将整个课程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侧重数据库的发展、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介绍;第二部分立刻开始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讲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数据库应用作为自己的数据库目标,并参考教师讲授的需求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很多学生以自己的身边实例为原型,例如有教室座位管理系统设计、食堂点餐系统设计、儿科医院管理系统设计、足球俱乐部系统设计、甚至还有进行游戏管理系统设计。这种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个学生在最终的报告中这样说道:“作为一个狂热的球迷,能够为自己喜欢的球员进行管理设计,感到非常兴奋。”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创造,以应用为目的,达到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目标。

  3.改变考试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专家宣称:考试是阶段性检测和监测手段,考试成绩绝对化是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息的主要原因;考试只是教学评估的工具,老师必须科学地使用;要真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淡化成绩。我们大胆摒弃了考试这一传统方式,替代的是要求每名学生进行独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从数据库的设计到应用开发,最后提供一个能够运行的系统,并且要对各个阶段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以多媒体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在具体应用实践过程中,需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例如要利用VB技术访问数据库并编程设计应用程序的界面。教师仅仅给出一个用ADO控件访问数据库的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具体软件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学习。设计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包括界面的美化,数据库功能设计都需要学生们在业余时间自行完成。实际上,学生们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从查找资料到在互联网上学习,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最终所有学生都交出来自己的应用开发结果,尽管有的还很简单,功能还比较单一,但是每个同学都能够自己亲自参与设计到编出自己比较满意的应用系统。教师考查的形式是要求学生不仅仅给出开发的程序应用,而需要利用多媒体报告的形式,把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全部过程,从需求分析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及物理设计考虑的因素,及开发的结果包括界面,开发设计的思想,实现的系统功能各个方法一一介绍出来。最后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表达出来,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很多同学通过这次的公开报告,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总结能力,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深深体会到学生自我潜能的一个提高,同时许多学生感受到自我突破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样的效果绝不能通过一般的闭卷考试所能达到的。

  《数据库原理》本科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述,更应该结合具体的开发实践,体现出浅、趣、新:内容上讲述浅显易懂,特别是关系数据理论的讲述上,趣味性体现在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具体实例,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通过调研,建立自己所关心的数据库设计,体验出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魅力;“新”体现在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突破教材,书本的限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最终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卫国,严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Server[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许丽娜(1975-),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可见光及微波地表参数遥感反演;牛瑞卿(196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质灾害交叉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2Z1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205);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8CB42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