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更新时间:2021-10-29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思政,读音是sīzhèng,汉语词语,解释为谓思行善政。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学校思政课,2021年3月24日星期三下午,我校在广州校区第二会议室组织开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研讨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尹小川主持。我校党委书记周云、校长王庭槐、副校长李中生,教务处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开始,尹小川处长首先介绍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实施方案》精神。对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解读,希望能在本学期形成适合我校的思政课改新方案。

  接着,王庭槐校长发言:“高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刻理解和把握方案的内涵和要求,明确自身使命,高质量认真完成教学工作,奋力开创思政育人新局面。”

  李中生副校长表示:“学校重视思政课,要提高思政课老师的待遇,要留得住人才,让思政课老师有尊严,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以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

  周云书记发言:“《实施方案》是指导我们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思政课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要朝着“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目标不断迈进,保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

  马院院长叶启绩发言:“结合教育部文件要求,我院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课程之间的沟通交流,马原、毛概、史纲、思修、形势与政策等几门思政课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减少重复授课,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有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运用学习通网络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打造受学生喜爱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切实发挥好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作用。”

  最后,与会教师围绕《实施方案》内容,结合学校及学院的实际情况,聚焦“六个要”“八个统一”,从创新思政课程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内容建设和教材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落实推进相关工作提出了思路。

  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1月21日,学校在X4-309会议室组织召开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座谈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李金奇主持。副校长尹念东,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质量办、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参会。

  李金奇表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它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如何贯彻落实,李金奇谈三点意见。第一,深化学习。要把学习实施方案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要与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联系起来学。第二,深化改革。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上深化改革。他希望马院的教师教学改革走在前头,成为标杆,成为示范。第三,优化机制。各个职能部门要一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使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第一学院、第一学科。要建立联席机制,每个学期集中研讨一次,把研讨的成果向常委会报告;每年要有一次成果展示,用可视可见、可查阅、可看可交流的形式把它展示出来;要建立激励机制,评优评先,让教学改革者有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尹念东在讲话中谈学习体会,并结合如何贯彻落实做指示。他说,本次座谈会开的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对我们本科学校、对于大学生而言,方案主要强调使命担当,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对思想史的了解,逻辑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而言,强调理论教育和学习,要做好组织领导,组织好教学,培训好老师,使用好教材。就贯彻落实方案,尹念东强调,学校要尽快出台湖北理工学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行动计划。他指出,相关理论课程目标和内容很清晰,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教学方法、评价和改进,要从知识、能力、情感、评价和考核等方面建立目标体系,进一步形成教学成果,还要加强对教学研究的理解。他强调,要加强课程组织体系建设,明确课程负责人和课堂负责人。

   会上,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凤庭领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务处副处长罗建军汇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等相关情况。他汇报了课程目标与体系、课程内容及教材、课程改革与创新、对照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的方面。他说,课程改革与创新主要围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信息化几个方面推进,思政理论课四年不断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融合发展。

   全体与会人员轮流座谈发言,交流学习体会及下一步贯彻落实想法和措施。

  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才问题。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按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大学生由浅入深开展人生思考。第二部分为法律部分,系统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及法律的要求,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及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让学生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共51个学时。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共68个学时。

  3、《“形势与政策”教育》

  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大

  一、大二两学年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个学时,共64学时,合计1个学分,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四、“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1、党性原则:必须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学中不容许有违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声音。

  2、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政课”既是知识课又是思想政治课,“思政课”教学既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又要面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以知识性为基础,以思想性为核心,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3、素质教育与行为养成相结合的原则: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学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在提高思想修养、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国际风云变化的实际,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究实效,防止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5、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考试和考核改革,不搞“一刀切”。

  6、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选取上,更加突出职业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同时,根据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注重个人幸福、拜金主义倾向),强烈呼吁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以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依据,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要求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方向,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通过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在思想素质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为未来的提升和发展拓展空间。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调整各门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协调好与高中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调整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而又积极有力的作用。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既要注意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又要注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五、推进“叠加式”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总体要求

  1、各二级院系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在注重自身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同时,关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人文素质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自觉地、有意识地在专业实习中总结、锻炼、提升。

  2、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在关注自我职业发展的同时,关注本岗位群在浙江乃至全国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与前景,从而坚定专业思想、谋求个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让学生利用专业实习这个走出课室、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的大好机会,拓展视野,关注社会,感知企业,理解民意,培养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在社会现实环境中加深对思政教学内容的认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践教学实施途径

  配合各二级院系各个学期学生专业实习的工作方案和时间安排而实施。各二级院系思政负责教师在专业实习基础上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实施实践教学监督检查、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1、实践教学任务

  每位学生从思政课教学角度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要求:

  第一,必须用规范稿纸或作业本誊写,并写明报告标题、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等。

  第二,坚持原创,不得抄袭,否则以零分处理。

  第三,每学期实习结束后,由各班汇总将实践报告交给二级院系思政负责教师。报告成绩纳入思政课社会实践课成绩管理,不交报告者以零分处理。

  2、实践教学主题

  同学们应立足自己在专业实习岗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关注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形势,放眼专业实习阶段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撰写实践教学报告。

  3、实践教学管理

  1、实践教学按专业自然班实施管理。由各二级院系思政负责教师安排本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会同各二级院系的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管理。

  2、指导教师对每个自然班有一次以上的全员指导,同时还应开展到实习点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多种其它形式的指导。

  3、实习结束后,由各班收集全部实践报告交实践指导老师批改,报告成绩记入为本学期思政实践课成绩。

  六、教学方法改革

  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1.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运用讨论式、专题式和案例式教学法。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

  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复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填鸭式”教学转向有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拓展“思政课”的新载体。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二级网站建设,使其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专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发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把主流思想和真实信息贯穿于网络,积极解决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努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进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在内的教材体系的系列化、立体化建设。

  3、构建德育活动课堂模式。

  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出德育活动主题;将活动主题提前布置给学生,把每个班学生分成小组,由各小组共同设计活动方案,任课教师批改指导并选择优秀方案在班会也即德育活动课上实施。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参加班会并做点评。最后由各小组互评,并以最后评分作为小组德育活动成绩;德育活动课后每位学生上交一篇心得,教师及时批改总结并作点评。

  4、设计项目化教学方案。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因此,项目教学更适合专业课教学。比如:我们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扬起理想的风帆”主题演讲;“幸福和金钱能成正比么”班级辩论赛;“一封家书”感恩父母;“每周新闻速递”“美丽杭职随手拍”等展示项目。

  5、尝试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课程采用实践性体验式学习方法。它的着眼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学生背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出生命的活力。这种教育方式大大加深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这种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行为的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能力的锻炼、品质的形成、素养的提高过程。在“体验课”内容设计上要认真推敲,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及其理论现状,力求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年轻的学子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高认识分辨能力、抓住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七、评价和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由课堂基础文明养成考核、平时成绩、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教学成绩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要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笔试、演讲、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在学校统一部署的前提下,科学、高效、扎实的展开改革的各项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在经费投入、师资培养、教改立项等方面学校将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