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更新时间:2021-12-20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思政,读音是sīzhèng,汉语词语,解释为谓思行善政。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摘要】“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社会变革对未来学生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正确、本领技能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得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思想建设得关键阶段。高校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多元化得接收外信息和思想观念。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起着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同时肩负着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进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高校学生得思想政治教育,史艳芳教师认为高校所能做的就是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并“有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延伸思政课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余欢欢则通过对课程教材现状、教师教学现状、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要创新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上提升课程育人功能”的建议,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对策研究

   课程思政实质上就是隐性的德育课程,利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思政不仅指课程本身即课程内容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而且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种因素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受到的道德影响也多来自课堂,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是不可分的一体两面,在课程的学习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专业课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巧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深刻地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在专业课堂上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坚持推动高校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高校德育资源,形成高校德育合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极大的充实教学内容,相对与传统的教育内容来源与教材和思政教师的理解,在教学内容在能难在短时间内更新,思想教育课程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科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内容也相对枯燥和乏味,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根据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相关结合实际热点和背景的思政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思政课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对素材的讨论交流来加深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通过互联网可以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二)利用隐性课程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

   隐性课程是间接地、自然而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目的。以临床学习为例,此类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隐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角色定位、规则、医德、等级制度,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遭受压力烦恼时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在对待病患的时候。在隐性课程的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重视知识学习中精神和心灵的丰富,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意志和性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让教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生命力。他坚信只有培养出明辨是非、绝对坚定性格的学生,才是统一国家、壮大国家的唯一出路。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精选专业课程案例,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具体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实现思政内容的自我教育。最后在教师点评环节,再一次深层次地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等。

   四、研究意义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同时,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同时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改变思政课程孤岛效应,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必要途径,也是探索创新、由本及里的教學改革应有过程。在新时代下应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全方位能力素养提升,坚持正确理念,注重德业相授,树立价值观念,灌输职业精神,培育更多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有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洪杰,王振兴,钱彬,等.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2]陈宏.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9(4).

   [3]武娜.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9(8).

   [4]王立新,王英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程思政”的嵌入和隐形渗透,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价值观——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9KCSZ00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一次调查研究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研究内容

   该内容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找出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笔者以国家教委直属的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综合性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及以广州市为主要管理体制的广州大学为试点,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0份,经检验有效问卷为205份。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受测试人员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在被测试基本情况性别一项的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女生占73%,男生占27%。这充分说明女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所占的优势,也反映了在对本专业的培养、研究以及学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具发展潜力。

   (二)对于国际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情况分析中,51%的同学认为只是听说过,而对于"知道"的则只有1%,这充分说明我们对于国际上所进行的教学以及学习方式不管是在老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关注不够。这在随后的问题中也得到了证明,其中,只是听说过我国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政策支持的占40%,而在受测试学校中没有听到过研究性学习讲座的占50%。当然,41%的学生也认为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没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有一半的学生反映本专业没有实施过研究性学习,甚至有45%的同学根本不知道国家教育部对本专业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计划中是否得到了体现。仅有27%的人认为国家教育部对本专业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了体现。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国家在研究性学习的宣传与实施方面对本科生的影响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对于国家在本专业的指导原则方面关注的欠缺。这两方面都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在对于该题目的设计时,笔者主要从国际、国内、本学校、本专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对于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分析中,据调查显示,81%的同学赞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主要原因是研究性课程可以扩大知识面,并且很实用,占了总数的54%;其次就是研究性课程促进了我对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这说明研究性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在我国的大学生当中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与信心,并且对本专业的研究性课程以及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研究性课程之间的关系上有所知觉,但是不够深入,仅占总数的16%。有6%的学生不赞同开设研究性学习,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研究性课程中的内容太难,学习起来有难度,其次是研究性课程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影响了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这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一些学生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接受式学习为导向,没有树立起研究性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有同学不喜欢思想政治课,其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这反映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材存在着多方面与现时代不相融合的地方,主要是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第二个原因是,与教材无关,只是不感兴趣,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问题;最后是课程本身实用价值不大,这说明了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学专业对于以后的工作是否有用更是当代学生所追求的一个价值趋向。在有同学喜欢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39%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现实问题,有时代感;19%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对品德培养有重要意义。这充分反映这部分同学能够很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的内涵,并且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有自己比较深刻的感受与领悟。

   对于"如果要考核本专业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成果,你希望采用哪种方式"时,35%的同学认为教师规定题目,独立完成一项实践性作业是最佳选择,这说明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但是对于老师仍有一定程度上的依附。30%的同学认为按平时在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试验报告、一件小制作、演讲等);教师规定题目,独立完成一项实践性作业(如观察、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撰写报告);以及按平时讲课的内容出题、考试都可以,这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仍然是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与教师主导的方向上。

   在设计该题目时,笔者在是否赞同本专业开始研究性课程之上谈到是否赞同的原因以及由此引申出是否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分析,最后又提到了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式方面,有56%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这也证实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专业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课题内容,35%的同学认为最好是师生共同拟定,而仅有9%的同学认为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这也说明了某些学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但还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同学们参与讨论的情况,有时讨论的占近一半;基本不讨论,习惯听老师讲的占28%;21%的是经常讨论,但不太深入;经常讨论,效果很好的仅占4%。这也说明了当今的教育教学方式还主要是采用课堂为中心,仍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仅仅是在形式上有所反映,如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同学们提出问题或是发表观点有一些机会的仅占到58%,机会很多的占21%,14%的同学认为机会难得,以及在对本专业学习时,课后作业的主要形式是55%的同学选择阅读资料或阅读图书。45%的同学认为本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但也有30%的同学不知道本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生对于图书资源的把握方面有待提高。

   (五)学习方式方面,35%的同学认为多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是他们希望今后上研究性课程的主要方式,12%的同学认为实验室应开放,多给他们研究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希望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强烈愿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收获,13%的同学认为在试验或调查中动手能力或社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在社会中设计一些简单的试验或调查。10%的同学认为乐于并学会了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能力。可见,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期待。在谈到是否赞同国家或学校有关部门创办研究性学习的学刊来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84%赞同的优势压倒了只有6%的不赞同。但是42%的同学只是偶尔参加思想政治课的课题研究或实践活动,33%的同学有时参加,17%的同学从不参加,仅有6%的同学经常参加,这一方面说明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有待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长期传统遗留下来的学习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这种现象在以下两个问题中也得到了说明,分别有63%与6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本专业的教师具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但是真正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却是令人感到有些遗憾。

   在最后一个开放题目"你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时",笔者归纳出一些主要观点:

   第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当前国内外出现了许多重要时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社会思想潮流、道德观念和社会时弊,以及当今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课只有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联系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实际。如果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与学生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第二,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已经结束,学生的理性认识应该转化为实践,及时地提高自己在思想与政治方面的素养,才算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过程。这是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学习过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学生所学到的德育知识、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等,都应及时地转化为行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及时转化,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达到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

   思想政治专业的课程学习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我们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具体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灵活自如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

   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在内容和形式的选取上对社会与学生周围的事与物有所考虑,但总的来说,脱离社会和学生生活,将思想认识、政治认识孤立于现实实践之上,而所追寻的思想和政治的认知,变成了一种纯学科的理论,而不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说教式现象还相当普遍。

   第三,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忽视学生自主性,仅仅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条条"进行背诵,这种说教式的灌输因缺乏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与自我感受,使得思想与政治教育的培养流于形式、空谈和无效。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自我感受、体悟、研究,形成"深信"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而不是老师以自己的思维辨别力、价值理解力、是非判断力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行为,缺少植根于学生现实的基础,这种对学生的一系列教育如同空中楼阁,天方夜谭。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不能有效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使其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整体性、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内容的政治性与教育性等特点,但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此方面没有进行很好的把握,更不用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研究性学习方式方面的有机融合了。

   第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基本形式等方面有待加强研究。

   从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教师的知识素养与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本校图书资源方面进行说明实施研究性学习所具备的条件,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与非主干课程之间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方面进行研究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研究也应成为我们进行探讨的一个焦点内容。

   五、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够有效开展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方共同转变的结果。在我们大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国家、社会、个人都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真正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王而冶.研究性学习大有可为[N].教育信息报,2001,(6).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摘要:社会发展新时期,国家更加注重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尤其是铁路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铁路系统的技能人才,承担着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以及维护国家轨道交通行业安全可靠发展的重要使命任务。因此,加强对铁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势在必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融合,是开展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新形式,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感染,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责任感、职业道德素养、思想觉悟水平等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对铁道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是思想道德水平,为铁路系统培养高多全面素质人才。

   关键词:铁道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必要性对策

  

          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包含思政理论教学课堂和专业教学课堂。实现思政教育与铁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融合,既能提升铁路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同时培养其岗位责任使命感,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促进德育效果,强化铁路人才的工匠精神,为国家铁路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输送更多的铁路工匠。因此要对当前铁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融合途径,真正发挥铁路职业院校各个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

   一、铁道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在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导致铁路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1】而且很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理念存在偏见,更加不愿意在专业课程中浪费时间融合思政教育。

   (二)缺乏全员育人共识

          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很多职业院校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轻视思政教育,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协同教学效果。在铁路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者各自肩负不同的责任,其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往往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双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教学意识,甚至部分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或抵触情绪,影响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开展。【2】而且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效果难以进行量化评价,难以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具体的考核,对课程思政的开展带来难度。

   (三)融合教学机制不健全

          在铁路职业院校教学中,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学评价、论文发表等指标进行考核,缺乏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量化考核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在融合思政教育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铁道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高铁走出去”的号召,铁路职业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为国家培养能够数量操作精密器械的高级技工,更要注重提升铁路人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岗位责任感,提升铁路系统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打造大国工匠。【3】因此,铁路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要注重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强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思想觉悟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完善课程顶层设计

          要深度挖掘教学教材的内容,对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对铁道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开展课程思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岗位面向需求的差异性,并要对不同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在课程思政设计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性应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铁道职业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强化责任意识,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实施。铁道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时,要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从而科学判断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效果,为教学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三)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养

          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铁道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强化文化丝蕴,而且还需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想觉悟水平。教师要对思政教材以及专业课程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找到两者的融合之处,形成方位、多角度的融合途径,积极挖掘专业课程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政元素,如名人轶事、学科历史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启发与感染。【5】教师要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善,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助力教学目标的完成。铁道职业院校决策者要树立长效性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多元化的培训活动,逐渐形成德育意识,构建职业学生思政教育系统共识。

   (四)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是构建课程思政重要保障。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不仅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关注教师的教学评价。与以往分数评价方式不同,在该评价方式实施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性观察,注重对学生思想、态度、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协商人性发展的量化考核。此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映。【6】往往结合学生评价结果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正面的,那么说明教师在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比较好,而且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关爱和鼓舞,教学方式较为科学。但是如果学生的教学评价是负面的,那么说明专业教师在构建课程思政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效果不佳。基于此,铁道职业院校在对专业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评价结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开展,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察机制,并完善奖惩措施,对专业教师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铁路系统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合思政教育,既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和岗位责任意识,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性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磊,张兴海.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J].广西社会科学,2021(02):180-183.

   [2]任蓓蓓,王琛艳,鲍英基,董薇.“工匠精神”背景下道路桥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04-105.

   [3]孙文娟.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0(04):11-13.

   [4]倪斌,张新冉.高职院校“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27-128.

   [5]陈大千.新时代铁路专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水平创新体系的建立[J].环球首映,2019(05):68.

   [6]韩广来.技道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与运用——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