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2-05-07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内容摘要】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并采取积极措施挖掘教材中家国情怀培育的素材。本文对家国情怀的含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让他们逐渐地学会能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当前众多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从而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也有所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人的家国情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人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并对国家和人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另外,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指人们对国家以及社会的深爱。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措施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提高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师的经历总结出了渗透家国情怀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紧扣教材,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要求历史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史料素材,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事实上,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史料都涉及到家国情怀。例如,当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解部编新教材中有关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挖掘教材素材,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历史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华北危机以及一二·九运动史料,并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一自然段。当初中生在阅读这部分史料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者相关的视频。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很多初中生都被中国人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品质所感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国家认同感。

  2.创设情境,渗透家国情怀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无法离开情境创设,从初中历史学科来说,创设情境改变了历史教师传统口述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教学。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有效渗透家国情怀。例如,当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教材《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正式上课的时候,初中历史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并向全班学生展示张自忠将军、左权将军壮烈殉国的图片以及事迹介绍。通过观看图片以及事迹,学生会深深地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其次,当学生逐渐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展示抗战书信并再次加深学生对两位将军的认识。最后,当学生看完这些内容以后,历史教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通过以上措施,初中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3.联系实际,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将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历史相联系,从而有效渗透国家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执教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章节的时候,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2017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新聞视频,然后通过“国家为什么要设立公祭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国家设立公祭日一方面是告诉别人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另一方面是为了深切缅怀同胞。对于学生们的答案,历史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同时也应当对该问题进行补充:国家设立公祭日的第三个原因是希望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总之,将初中历史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当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学生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将其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耿霞.浅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

  [2]张再良.浅论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8(7):37-37.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摘要】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通过文字、图片、录像,告诉后人时间长河中的故事。我国近代经历了不少战役,例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这段历史是辉煌的金色,也是醒目的红色,这抹红色既代表着我国的核心主义价值观,也蕴含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和平作出的牺牲、抛洒的热血。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有国才有家,教师应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力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将铭记历史、爱国如家的思想传达给学生。

  【关键词】铭记历史;爱国如家;家国情怀教育

  中国是始终珍惜并捍卫世界和平的国家,和平的世界给了中国发展的空间,中国又通过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和平。例如,辅助友国经济发展,提供医疗(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政治(运用世界地位帮助弱小国家)、军事(抗美援朝、抗法援越等)等方面的帮助。我们多么幸运,出生在这和平年代。

  一、开展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价值

  1.历史教学和家国情怀的联系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因为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和平的国际立场,和谐的社会环境。过去的七十年里,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一次战争,也没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惨烈的战争让中国无数土地被染成鲜红色,也是战争让中国告诉世界,我们最强大的力量就是爱国。

  因为热爱国家,军民同心抵抗侵略;因为爱国,为了保护身后的净土,战士们奋勇杀敌;因为爱国,文人为中国发声,用笔杆子写下的文章凝聚每个中国人的心。

  历史是真实的过去,让学生了解到过去的事迹,体会到身处一个和平的国家有多么的来之不易,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家国情怀以及蕴含在历史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抗美援朝战役运用于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心灵感触,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体现在每一个爱国者身上,那么,通过什么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呢?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战役时,要先阐述清楚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实力、政治立场,参战势力与局势分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当时的中国要去打这一场援外战,且1950年初中国才建国几个月,国力和政治地位与现在相差甚远。

  通过分析抗美援朝时的中美局势让学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并且结合当下中美关系摩擦的时事告诫学生们,即使是和平的今天,依旧会有别的国家主动做出对中国不利的举措。作为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正是家国情怀让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在短短的七十多年间创造出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二、家国情怀教育的民族自豪感路径

  以抗美援朝、抗日战争代表的历史战役固然让中国伤亡惨重,但也奠定了现如今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相对于抗美援朝时期是天差地别,但也正是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决定才使得中国越来越好。在很多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1.通过抗美援朝战役培养学生自豪感

  如果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让中国彻底站了起来,那么,抗美援朝就让中国跻身世界大家庭,跟热爱和平的友好国家肩并肩地向前进。

  中国人是自豪的,这种自豪感来自于先辈的精神传承。传统的历史课教学会显得内容枯燥,如果将教学搬进抗美援朝博物馆,带着学生按照时间轴了解战争的过程、了解中国如何打出一场场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漂亮仗等,那么,就会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学生体会到这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对于后人的积极影响。

  如果学校所在地区没有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可以将教学楼的走廊自下而上地记录这些历史性战役。比如,一楼设置抗日战争的会议长廊,带着学生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边走边讲解,抗美战役的内容就设置在一层楼尾部到上一层楼的前部,将中国地位的攀升和战争转折点结合在空间转变上,加强记忆点。

  2.抗美援朝战役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未来路径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结合高新科技力量和历史著名战役的方式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例如,利用VR设备模拟抗美援朝战役中彭德怀将军的视角,体验抗美援朝战役自“三八线”摩擦到美国与联合国力量的介入,中国委派志愿军,第一阶段的五次重要战役,第二阶段的边打边谈时期,明白当时的境遇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是在保家卫国。中国帮助邻国,是在切断其他国家的侵略路线,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或者,以六人为一小组利用VR设备直观地体会在抗美援朝战役中一个小队的战斗过程,真实的沉浸感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

  三、结束语

  正如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一样,战争给未来带来科技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后人一定要铭记历史,通过科技手段回顾历史、感受历史,理解抗美援朝战役的重要性,发挥家国情怀,认真学习,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君慧.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10):194.

  [2]石仲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13(5):56-65.

  [3]杨征.浅谈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及措施[J].魅力中國,2020(5):62-63.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只有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他们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良性发展。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有效价值,全面掌握历史素养的培养要求,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从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重要的保障。《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核心素养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已经得到证实,广大教育者只有全面掌握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将其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落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宗旨。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立足历史教学的实际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争取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将学生的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一、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

  家国情怀实际上是一种认同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个体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有机统一。从家国情怀的本源来说,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概括,主要涉及民族情怀、爱国精神等内容,主张个人应将小家与大国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发展、国家建设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以这么说,家国情怀实际上是联系个人与民族、国家的纽带,同时也是实现家国两相依的重要保障,只有将其渗透到教育领域当中,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个人与国家的和谐、统一。

  二、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基本宗旨

  现阶段,广大教育者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应全面掌握历史素养的本质内涵,以便将历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而家国情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宗旨。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与历史事件接触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历史事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以便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这一阶段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最终将会影响人生发展方向。加强对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为他们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借助历史发展规律解决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聚焦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主观意识主要受感官刺激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就要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与冲击,以便为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情境教学恰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会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体会家国情怀的内涵,争取在强化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历史故事情境:英国商人阿美士德访华,不仅没有见到皇帝,还闹出了很大的笑话,导致强买强卖活动无法实现,最终引发了鸦片战争。通过故事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图片或视频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在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实现动态化教学,从而促进历史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将历史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分享到班级群里,促使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体会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怀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微课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视频保存,时不时地拿出来观看,以便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将家国情怀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机械式的理论指导很难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价值发挥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积极贯彻落实教学主体要求,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争取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促进历史教学体系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法、翻转课堂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与组合,争取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同时,也能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降低家国情怀的培养难度。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以便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民族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结构有着较高的要求,广大教育者只有不断均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便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信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或历史知识竞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指导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引导学生搜集多样性的历史资料,借助历史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从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到公益组织中参加义务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四)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通过对家国情怀本质内涵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鉴于此,学校及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将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体系建设当中,争取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满足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教师可以从当地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着手,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景区等,并在参观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优秀文化,以此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自身的发展与家乡建设、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将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广大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生活化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乡土文化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一方面历史教师需要对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作为历史教学的理论指导依据,以便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创造良好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促使学生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做出正确选择,从而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最终将历史教学的有效价值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