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2-05-09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经济模式下,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同时也需要本地的创业群体,依托本地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来促进地区的发展。当然,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瞬联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18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19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19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懂项目、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另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目落地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网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雨花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雨花台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由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雨花台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整合招商网络、资源信息、项目信息共享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的问题。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转变“官本位、权本位”思想,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理念。一是“强化招商意识”和“树立有意识招商”。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区位和产业特色精准招商。二是摆正“取”“舍”。要树立科学招商、理性招商观念,既要敞开大门,扩大开放,大力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大项目,也要克服“招商饥饿症”,坚持走绿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坚决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拒之门外。

  2.“放管服”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应加强上下级部门协同、衔接和配套,消除政策冲突矛盾,进一步优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制衡机制,减少因机构间的职能交叉与重叠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工作建议

  1.完善招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领导联系重大招商项目制度,项目责任单位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项目联系县级领导汇报,促进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顺利落户汉源。

  2.持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坚持开展“进千企”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一批急迫问题,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增强服务招商企业能力,确保企业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打开新局面。

  3.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对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优项目、大项目在用地政策、环评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保障,减少审批环节,着力打造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务流程,为企业投资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学习力度,以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相关办法、各种商务礼仪为主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台账,着力提高投资服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营商环境氛围有所欠缺

  山东省各级政府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但对于营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力的软实力作用还缺乏充分理解;譬如《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已于2018年9月下发施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由于在思想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全方位的宣传学习,未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良好氛围,造成服务对象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知有限,没有认识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红利等。

  虽然通过各级政府对优化营商工作的持续推进,职能部门已基本不存在“吃、拿、卡、要”、“不作为、乱摊派”等现象,但由于思想解放不到位,观念变革不彻底等原因,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思维固化,个别职能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过度追求“规范化”,缺少“开拓精神”。比如很多地区的施工许可业务,结合实际情况已采用容缺办理,效率提升明显,但仍有部分地区仍然固守原有的流程。此外,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表现为执法缺乏人性化、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导致企业的利益诉求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

  2.营商环境举措落实有待提高

  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事项较为繁杂,不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予以办结,企业重复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间协调沟通仍需加强,个别项目的办理环节仍存有强化统筹、提升效率的空间。比如“办理施工许可”项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环节,相关程序和所需材料与其他项目存在重复现象,严重影响工程验收时间。同一个市不同指标的评价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反映出各职能部门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重视程度有差异。

  部分职能部门尚未充分理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的实质,没有精准把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部分举措仍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未真正在业务办理环节、办理时间和提交材料数量予以改善。比如部分通过电子化办理的业务虽从形式上降低了提交材料的数量,但事实上的办理环节、需要上传的信息材料并未减少。从《问政山东》上可以看到目前很多政策与落实之间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3.制度性成本仍是制约要素

  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核心是制度的设计与供给,这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调研发现当前各级政府都很有情怀,也想做实事,譬如各类政府的财政特惠、补贴政策等,其出发点很好,但有的企业可能不买账,基层政府还非常忙碌,追求一蹴而就的“政绩”,这就表明制度供给不明确,导致制度性成本上升,应有的资源配置效用和公共服务价值没有实现。

  4.制度高地缺乏突破口和抓手

  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整体上还处于微观层面渐进式改善的阶段,带有对标先进努力追赶的性质,难以走出路径依赖的趋势通道,表现为经济结构内生性优化动力不足,企业构建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能力不强、活力偏弱。山东省东中西区域差别明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革创新大胆突破的制度环境还有待加强。隐性的市场准入壁垒不同程度的存在,国有企业混改的力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