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2-06-07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对新时期文化活动的开展展开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基本形式,指出了新时期文化活动的开展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新时期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望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基本形式;原则;问题;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提升我国综合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需要我们积极转变理念,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转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对于群众文化有不同的理解。从历史上来看,人们对于群众文化从各自不同的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但这些见解大都具有一般普遍性。总体而言一般的理解认为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一,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本形式

  由于新时期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相应提升,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变得更显突出。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达到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多样性、丰富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推进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开展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而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不同年龄段、地域文化特色、受教育的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例如在开展针对学生群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受教育水平开展相适应的文化宣讲活动;在我们当地的一些居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时,可以结合我们本地的文化习俗,文化特色展开相应的文化活动。定期的对本区域内的居民社区、企业单位等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人文历史讲座、消防安全常识讲座等,科学、合理的针对人们的具体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广义上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一般认为,群众文化就是人们在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之外产生的,一种相对的自娱自乐,追求自我文化需求发展的娱乐要求。因此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具体目标,就建立在对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之上。面对全社会日益加速的人员区域性流动等变化因素,在开展群众文化实践活动中具体的实践参与者,就一定要将相应群众的年龄因素、地域文化因素、受教育的层次,以及是否有过参与文化活动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尽可能的实现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从而将群众文化活动带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不仅在逐渐提高,对于满足文化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也在不断被提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已经难以满足,因而需要广大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的实际生活,通过体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联系各方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开展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要。

  四、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各地目前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群众文化在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的过程中,也客观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设施严重缺乏

  在对于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过程之中,由于一些比较群众社区年代比较久远,相对经济条件可能不是特别好,加之领导又不太重视等因素,活动的开展情况就难以进行,从而难以满足区域内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比如,一些地区的群众想要跳跳广场舞,但却苦于缺乏合适的活动场所而只得选择在人车稀少的马路上进行,这不仅会影响到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再比如,一些地区很少设有图书馆,难以满足群众查找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的需求。不健全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这一方面虽然有所重视,经费投入近些年来也有所增加,但是面对需求量巨大的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还是显得“杯水车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群众精神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群众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这样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化馆的闲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领导和群众的参与度不够

  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的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党政机关领导

  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就失去了可靠的政治和物质保障,活动的进行就变得举步维艰。同样,即便领导予以支持,如果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力度不够,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目前的基层文化活动建设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有所不足。

  (四)缺乏基层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

  我国的城乡差别较为严重,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薪资待遇及发展机遇相对较好,这使得一些文化艺术类的高校毕业生往往选择留在大中城市发展,而不愿到乡镇、农村等基层场所发展自己,这也导致了基层地区的专业化的文化活动人才相当缺乏。与此同时,缺乏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的指引和带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较为缓慢。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文明礼仪知识培训,使我找到了融洽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文明礼仪,从而更加懂得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在我的督促下,我局组织了以“内练作风,外树形象,做文明国土人”为主题的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活动,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为着力点,进一步普及了礼仪知识,制定了礼仪规范,提高了礼仪意识,加强了礼仪实践,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力。

  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塑造文明国土窗口。

  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在日常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中,对内影响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对外展示着国土资源局的形象,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办公室同志均能够以规范的言行举止,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人际关系,维护国土资源局的良好形象。去年,原地质矿产局并入国土资源局后,办公室每天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内线、外线电话不计其数,但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始终不离口。每当你打进我局电话,必然会听到“您好,这里是××国土资源局,请问您有什么事?”办公室同志无论对待上级领导还是来访群众,都是心平气和,态度和霭,文明有礼,待人谦虚。

  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信访,在工作中严格实行局里制定的信访接待“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开水解渴,一句好话暖心,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上访人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对“哭闹型”的,一杯热茶、一张笑脸,充当“亲友团”;对“叫骂型”的,勇于忍受,甘做“出气筒”;对“别有用心型”的,据理力争,维护党和政府的尊严,切实搞好土地信访,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86起136人次,立案5起,处理1起,4起处理中;办理去年遗留案件6起,结案4起,2起处理中;办理市国土局批转案件1起,批转上访信件3起;办理县信访局批转案件4起,批转上访信件2起,其中,赴省上访1起,赴市上访1起,均按要求上报查处结果;参加行政复议案件2起,维持1起,1起审理中;参加一审诉讼案件2起,维持1起,1起审理中;参加再审案件1起,正在审理中。

  二、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努力做到文明执法。

  普法宣传是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的有效措施,更是创造依法行政良好环境,推动文明执法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在普法宣传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日常宣传与阶段宣传相结合,一般宣传与专题宣传相结合,面上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普法宣传教育。

  一是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在县城广场、主要街道设立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咨询台,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制成宣传版面进行展出,向过往群众散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材料,请主管副县长做电视讲话,通过在县电视台《锦屏艺苑》栏目举办国土杯专场晚会,演出群众喜闻乐见、寓教寓乐的节目等,掀起集中普法宣传的高潮。

  二是借助县法院公开审理的有关涉土、涉矿行政案件,使参加庭审的当事人或第三人在审判中真正认识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质和严重后果,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三是借助农村临街墙壁,刷写固定标语口号,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增强人民群众基本国策观念和依法用地、依法采矿的自觉性。

  四是借助市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局所依法进行的矿业秩序整顿活动和对土地、矿产违法案件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进行现场录像和采访报道,使广大人民受到生动的宣传教育。

  五是严》格执行听证程序,组织好听证会,使参加听证会的当事人或第三人享受陈述权和申辩权,在与案件承办人员的相互辩论和质证中,明白“法”与“理”,主动接受处罚意见和建议,积极履行相关的义务。

  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我们将国土资源法制宣传与查处各类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相结合。提高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制意识,并对一些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起到以案释法的作用,为文明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意识,树立了法制观念,形成了珍惜资源、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舆论氛围,为文明执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作为一名女同志,肩负着家庭和工作的的双重责任,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女性只有具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实现家庭和工作双重的人生价值。对待办公室繁而又杂的日常工作,我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的工作,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并被县政府评为“文秘工作先进个人”;家中公婆年迈多病,性格多疑,在生活上,我给予她们以细心的关怀和照顾。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助残志愿者服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助残志愿者服务帮扶工作,围绕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种服务需求,更加广泛的开展助残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不断壮大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

  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占居民人数的7%,大力推行助残志愿者帮扶注册制度,助残志愿者服务注册人数达到603人。在方便注册和方便服务两个方面下功夫,建设以注册助残志愿者服务为主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帮扶队伍,进而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

  二、弘扬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精神,深入开展方式灵活、效果实在的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活动。

  1、开展“弘扬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精神,促进文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活动。为残疾人及困难人群送温暖;开展文娱活动进千家万户送欢乐;组织开展各项公益慈善活动为残疾人家庭民送安居。用这些切实可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组织助残志愿者参与建设“居民自治、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家园”活动,积极探索结对型、集中型、求助型和互助型等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方式,引导、鼓励、支持广大助残志愿者在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帮助就业、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科普咨询、法律援助、文体活动、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使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项目齐全、内容实在、运行机制完善的工作新局面。针对困难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开展科技培训、义诊义治、普法宣传、康复治疗等服务活动。

  3、开发培育特色服务项目。服务项目是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工作发挥作用的形式和载体。从残疾人事业情况出发,以关爱弱势残疾人群体,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开发、拓展特色康复服务项目。完善“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支撑”等关爱帮扶传统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