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3篇

更新时间:2022-06-17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集体经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集体经济。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1篇

  摘要:南通市通州区滨江临海,面积1166平方公里,总人口125.64万人,辖12个建制镇和4个街道,共有217个涉农村。近年来,该区积极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自2009年富民强村计划实施以来,目前涉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86万元。通州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在苏中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规律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措施;建议;南通市通州区

  1.南通市通州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1培植大企业、壮大大产业、打造大平台

  通过强力实施“骨干再造”和“再造骨干”两大工程,改变村级民营企业个头小、实力弱的局面。筛选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企业着力培植,千方百计助其做大。以园区为载体筑巢引凤,瞄准全国、放眼全球,大力招商选资,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加速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强企业。立足家纺产业、机械、建材等优势产业,力促设备升级、技术改造,推动产业上档升级。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集群。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逐步改变传统产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增强经济运行的安全性。紧盯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市场、提高效益。科学规划园区工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利用园区规划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以壮大园区经济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引导各类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工业集中区的集聚效应,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工业经济板块。

  1.2以产业化经营方式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根据区域实际,科学确定村居农业发展重点,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着力发展设施出口蔬菜园区、设施葡萄种植基地、全封闭养鸡基地、山羊养殖场等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项目。积极筹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力打造富民兴镇主导产业,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谁有带动能力扶持谁”的原则,每个产业发展都引进一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同时通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形成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新载体,逐步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

  1.3加强三大合作社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各村居资源和产业特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组建技术服务型、实体经营型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实现专业合作组织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土地股份+专业合作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户土地流转收益,努力把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打造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1.4加大村级经济发展要素的扶持

  以对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对内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扩大建设用地置换规模、抓好集体土地流转为主要方式,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多途并举争取指标,最大程度满足发展需求。通过招商引资、银行借资、社会融资、项目投资、政府出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发挥银达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将“筑巢引风”和“引风筑巢”相结合,采取企业垫资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分期付款的办法,有效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鼓励群众以土地入股、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各项基础建设。针对农村劳动力多而不专的实际,加强对现有各类培训工程、项目的监管,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根据本地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继续抓好务工人员与企业的用工对接,用好本地劳动力资源,满足企业用工需要。

  2.南通市通州区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问题

  2.1收入来源单一

  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资产出租收入、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服务收入。村集体资产出租、土地征用补偿、服务收入多存在于区域位置比较优越的少数村,多数村特别是纯农业村的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为土地流转。

  2.2发展极不平衡

  2015年全区217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超过700万元,最低的仅20万元,集体收入最高村与最低村的差距超过680万元。

  2.3增长空间狭小

  2015年,全区超过60个村的集体收入同比下降,降幅最高的接近80%。除城关村和镇关村外,绝大多数村集体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

  2.4缺乏制度保障

  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往往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带头人的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3.1加大扶持力度

  用足每年安排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及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各级财政和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各种方式,重点支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建设的经济项目,相关部门要优先办理有关手续。村级集体企业新增税金中,区、镇两级留成部分要按一定的比例奖给村集体。村集体发展效益农业等项目获得的收入,以及村集体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凡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大力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信贷支持,信贷利率和贷款期限按照生产经营周期放宽到最大限度。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制度,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开发、资金扶助等结对形式引导企业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

  3.2盘活各类资源

  支持村集体依法开发和经营土地、水面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治,净增加的有效耕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服从城市建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有关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可以依法自主开发利用集体土地,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实现集体土地收益,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3兴办实体增收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租赁、使用权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独立出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以土地使用权、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村级组织要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注册、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物业管理、宣传推介等,通过有偿服务,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4建立激励机制

  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结合起来,对发展集体经济有成绩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要予以提拔重用,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政府)

  参考文献:

  [1]徐彩霞.山东省青州市村级集体经济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2]周丽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3]冯道杰.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山东经济2010(26)5.

  [4]蔡锡莲.略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J].中国外资,2008,(6).

  [5]赵兴泉.转变发展思路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经营管理,2009,(2).

  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2篇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根据中央及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推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核心,以建立村级增收长效机制为抓手,按照“消除‘空壳村’、扶持薄弱村、壮大富裕村”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增收途径,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守底线,改革创新。巩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守不改变集体产权性质、不损害村集体利益、不损害农民利益的“三条底线”。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走出适应不同经济资源和市场条件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二)市场导向,因地制宜。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持续发展和持久增收。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规划引领、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村为主导,民主决策。党委政府只指导不包办,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班子的主导作用,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运用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发掘农民聪明才智,培养村级班子和广大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集体所有,成果共享。坚持集体资产集体所有,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家庭致富双赢,经济发展与村级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步提升,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成员。

  三、目标任务

  20xx年,重点支持整村推进的18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全面消除贫困村“空壳化”问题,发展壮大其他贫困村集体经济。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组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空壳村”问题全面消除,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0%,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50%,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20%,培育年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5个。建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运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四、发展途径

  (一)政策引领,借势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借助当前“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18年,省财政向每个行政村下达资金25万元,市县财政配套25万元,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累,主要用于发展产业和实体经营项目。整合各类资金,为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可转交村集体持有、管护和作为村集体股权,财政投资形成的资产要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营成员,建立合理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

  (二)找准路子,扶贫联动。组织引导各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按照“一村一策”的办法,找准和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兴办各类产业项目,村集体以牵头组建或直接兴办等方式,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经营性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项目的盈利,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重点在18个扶贫整村推进村中,选准产业,策划项目,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村集体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入股企业、合作社发展产业,也可以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起来,统一出租或把土地作价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参与分红,获取收益,确保贫困户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在脱贫攻坚阶段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之后,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整体划转村集体进行统一经营,收益归村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

  (三)深挖优势,盘活资源。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并整合本村人才、产业、区位、风景、文化等资源,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水面、自然景观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积极开发“农家乐”,生态休闲、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参与“共享农庄”建设,重点开发打造俄贤岭景区、仙居谷景区、火龙果观光采摘园等,鼓励村集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量力而行建设沿街楼、商铺、农贸市场、农家乐经营点、车辆泊位等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支持有资金积累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镇购置物业,通过“飞地模式”获得收入。总结推广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经验,加大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土地补偿费可提留一定比例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持续清理农村集体土地“三过”问题整治,提高农村集体土地收入水平。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血”功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扩张、效率提高,实力增强。

  (四)招商引资,培训能人。鼓励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策划项目,组织招商引资,采取土地入股合作开发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强化带头人能力培训,举办壮大发展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对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赴内地发展集体经济较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学习成功做法和经验,改变村干部观念,提升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产权改革,股份合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开展清产核资,进一步摸清农村资产“家底”,确定集体组织成员身份,按程序组织资产量化股份,然后健全运营机构,不断完善分配机制。同时,还多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盘活各类资源资产,拓展休闲观光、风情采摘、乡村度假等新业态。经过确权和股份权能改革后的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股权可以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乡镇、市华侨经济区主体责任,明确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抓出成效。各村可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活动。同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的批示精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实恢复我市农经队伍,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共建单位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结对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帮扶,选派工作得力干部到村任职、挂职,指导、扶持村盘活集体资产、兴办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每年落实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不少于1个,确保结对村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三)严格“三资”管理。加强村级财务监管,推进市、乡镇、村“三资”管理机构联网管理,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定期开展村级财务督查。严格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村集体不得为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统筹制定村级债务化解计划,分重点、分批次合理有效化解村级债务。

  (四)加强政策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涉及的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征收集体土地时,安排一定比例的预留用地,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农村土地资本化、资产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村级经济发展项目,节余指标经批准可以有偿调剂到城镇使用,其土地增值收益返还村集体所有。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整治新增加的耕地经营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此获得的收入可以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五)强化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对各乡镇(市华侨经济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市对乡镇(市华侨经济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考核,并作为乡镇党委(市华侨经济区工委)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年度述职的一项内容。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帮扶单位、乡镇(市华侨经济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进行批评、问责。对违规支出、私吞乱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依法追究责任。

  (六)营造浓厚氛围。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美丽海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层层动员,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发展的信心。市电视台、政务网等媒体开辟专栏,及时宣传报道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扩大工作影响力,形成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3篇

  【摘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认识不足、基础薄弱、支出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1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状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2012年,全县203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204.71万元,村均20.7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30%。村级集体资产总额3824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00%。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收入结构上看:经营收入214.28万元,占总收入的5.09%;发包上交收入323.91万元,占总收入的7.70%;投资收益64.89万元,占总收入的1.54%;上级补助3315.79万元,占总收入的78.86%;其他收入285.84万元,占总收入的6.80%。从经营性收入(不包括上级补助收入)村数上来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只有8个村,占总村数的3.94%,20万~50万元的11个村,占总村数的5.42%,10万~20万元的17个村,占总村数的8.37%,5万~10万元的24个村,占总村数的11.82%,3万~5万元的23个村,占总村数的11.33%,1万~3万元的55个村,占总村数的27.10%,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占总村数的32.02%。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县,大部分村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匮乏,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巨大难题。

  2.1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

  (1)一些贫困村村干部以资源、资金缺乏,想发展也无能为力为由,对发展集体经济不求进取、束手无策。

  (2)一些村干部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计划,有的村干部不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是为谋取私利削弱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上任后,只考虑本人任职期间的资金需求,一上任就将集体资产拍卖,所得资金本届内花完,不考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长远打算。

  2.2村集体基础薄弱

  2.2.1资金短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调查,全县村级集体经营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几乎无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日常开支只靠到有关单位“乞讨”点援助和上级补助款,这类村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年收入1万~3万元的有55个村,勉强维持村日常开支,要想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只能纸上谈兵。目前全县有186个村举债,债务总额达5873万元,村均举债30多万元。举债的主要内容是:经营性支出举债50万元,占总债务的0.85%;公益性支出举债4168万元,占总债务的70.96%;其他举债1655万元,占总债务的28.18%,沉重的债务已严重影响村级正常运转。

  2.2.2资源缺乏,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期,全县有村级集体茶果园255个,经营面积1963hm2,每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82.4万元;有村级集体林场126个,经营林地8333hm2,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14.27万;全县有村级统管山41440hm2。现在不少村级集体茶园被解散,茶果园60%分包到农户。90年代后期,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网络等公益事业的兴办,村统管山林木已基本砍光,要有收入也要一个30年的周期。据年初调查,全县村级可开发山地面积5483hm2,其中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的213hm2,药材536hm2,毛竹2493hm2,茶叶、干水果1298hm2,用材林149hm2等等,有可开发耕地面积367hm2,有可合作开发资源的村70个。可见,大部分村资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无门路。

  2.2.3固定性经营收入项目少,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全县村办企业有289个,年上交村105.4万元,到目前全县村办企业只有20多家,而大部分都是近年创办的,其中小型水电站9家,约占40%。2012年全县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为79个,占总村数的38.90%,经营性收入603万元,村均2.97万元,且村与村之间不平衡,经营收入少的村是几百元,多的几十万元,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也不稳定,有的村今年一片统管山砍了,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以后几十年也就没有经营收入,全县有固定性收入的村只有33个,占总村数的16%。

  2.3支出不合理,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据统计,2012年度全县村级财务总支出4011万元,村均1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28万元,占总支出的3.19%;农业发展支出592万元,占总支出的14.73%;管理费用支出1478万元,占总支出的36.84%;其他支出1813万元,占总支出的45.20%。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不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物质保证。没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就将成为空话,如通村公路、村内道路、路灯、饮用水、电视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保养都要靠村集体经济支撑。针对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发展内涵和发展形式等方面有一个较大转变,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盘活原有的固定资产,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建立好台账。对村原来会堂、学校、加工企业厂房等要通过租赁、出租、拍卖等形式盘活资产,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要盘活土地资产,下山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建立了新村,要对老村的宅基地通过整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根据环境条件,在集镇和城镇所在地的村,要充分利用人口集聚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集体土地资源,在政策允许下,可以兴建标准厂房、民工适用房、店面房出租。山区村要利用山水资源,在“四荒”地、小水电、旅游开发上做好文章,开发时被征用占用的山、地资源提倡以折价入股形式参与开发。村集体可以与农户合作经营,联合开发,收益分成。

  3.3加强扶持力度,强化造血功能

  各级政府在扶持集体开发的项目上,要足额给予扶持资金,防止留有缺口而迫使村集体举债上项目。对贫困村的扶持要改“输血”为“造血”,以项目为抓手,各级财政要集中一段时间,连续几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乡镇要抓好项目的落实、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对无资源可开发的村,可跨区域联合开发,取得收益,使村级集体经济有长期的固定收入来源,改变以往年年扶持年年贫困的现象。

  3.4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3.4.1健全制度

  各乡镇村要根据本乡镇村的实际,制订切合实际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审批制度、物资财产管理和使用制度,招投标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3.4.2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程序

  各村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财务的审核监督,重大村务实行民主决策。

  3.4.3深化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目的在于能让群众看的明白,接受群众的监督。因此,在公开的内容上要细化,该分类公开的要逐类公开,建设项目按项目公开,“一事一议”事前事后公开,干部误工补贴逐人公开。公开形式要深化,做到逐笔公开。公开范围要扩大,要从原公开在行政村所在地扩大到较大的自然村。公开时间要统一化,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没有发生经济往来的村也要实行“零”公开。

  3.4.4抓好增收节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各级部门及乡镇要杜绝村级请客送礼,干部到村指导工作原则上不能在村里用餐,要在村用餐的,要在农户中与他们同吃,年终由相关单位统一结算。村级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非生产性开支的细则,建立严格控制的长效机制。

  3.4.5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村级债务的化解,坚决遏制村级债务增加和蔓延

  村级债务的化解,

  一是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行自身化解;

  二是各级财政扶持化解,实行化解业绩挂钩的“以奖代补”;

  三是要建立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对村干部每届举债作为审计重点进行专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