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语录摘抄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2-06-17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平易近人(拼音:píngyìjìnré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平语近人语录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精选1篇

  主要内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做实事。

  经典释义: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经典诵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

  治国有常民为本

  主要内容: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政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当中,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有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经典释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经典诵读:

  《老子》节选、《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咏煤炭》·于谦‍

  国无德不兴

  主要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他曾经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本期节目,将围绕“立德”这个主题展开,从崇徳、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经典释义: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经典诵读:

  《爱莲说》节选·周敦颐‍

  国之本在家

  主要内容: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细胞。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

  经典释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

  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文言》

  经典诵读:

  《三字经》节选、《安乐铭》节选·苏洵、《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报得三春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经典诵读: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只留清气满乾坤

  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途径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

  经典诵读:

  《墨梅四首》(其三)·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精选2篇

  第一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展开。——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第二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展开。——治国有常民为本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第三集:围绕"立德"这一主题展开。——国无德不兴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四集:围绕"家风"这一主题展开。——国之本在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爱子,教之以义方"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第五集:围绕"家风"这一主题展开。——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六集:围绕"修身"这一主题展开。——只留清气满乾坤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第七集:围绕"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绝知此事要躬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第八集:围绕"劝学"这一主题展开。——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第九集:围绕"廉政"这一主题展开。——恶竹应须斩万竿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第十集:围绕"人才"这一主题展开。——天下之治在人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第十一集:围绕"信念"这一主题展开。——咬定青山不放松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十二集:围绕"天下"这一主题展开。——天下为公行大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平语近人语录摘抄精选3篇

  伴随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开播,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再度刷屏。

  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探索,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通过原声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五个环节,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古代典籍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深刻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刷屏“金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每集节目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或古语作为切入点,凸显主题思想。第一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引出“初心”这一主题,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诗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为切入点,依次从“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新时代为什么要不忘初心”“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三个层面,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传欣表示,“该节目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名言、典故进行讲述解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构筑了一个诗、史、思三者有机统一的精神空间。典故中的事件可知可感,人物可亲可敬,理念可鉴可用,使观众在学思践悟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金句”与典故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我将无我,超人的思想,超人的境界,为人民服务,更是全国人民的福分”“领袖风采,让我非常感动”“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定将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生动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每集节目都用5到6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来串联起“思想解读”与“经典释义”两个核心环节。在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善莫大于作忠”为开篇,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红其拉甫民警守卫边防的故事、毛泽东主席给习仲勋同志题词的故事、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以及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的故事,回答了“什么是忠诚、忠诚于什么”“为什么要忠诚”以及“新时代怎样做到忠诚”这三个层面的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崔璨说:“节目从用典之义到用典之史最后到用典之行,将理论和诗句变成了一个个丰富灵动的画面和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眼里,记到了脑中。”湖北省来凤县网信办副主任张学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物喻人,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质,让我们对‘忠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互动交流加深对新思想丰富内涵的学思践悟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学思政课教师这一角色元素,他们和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嘉宾群体,以各自经历和故事为线索,构建出一个学习、领会、交流新思想的互动平台。11位青年优秀思政课教师亮相荧屏,聚焦初心、信仰、忠诚、担当、爱国、诚信、创新、绿色、共享、自信、奋斗、梦想的分集主题,以贴近年轻人的视角参与节目讨论。

  在舞台上,节目主持人、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青年思政课教师、特邀嘉宾、现场观众之间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构建起学思践悟新思想的舆论场,把深刻体悟贯穿在新思想中的理论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的同时,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

  青年思政课教师代表张明明在第一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现场分享了自己不忘初心、三访梁家河的经历和体会,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任福义观看节目后表示,“这个节目是每晚必看的精神大餐。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要更加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用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灵”。

  作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的一份崭新答卷,《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以“典”亮新时代的方式,搭建起伟大思想启迪与真挚情感传递的平台,映射出新思想的智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