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

更新时间:2021-08-03 来源: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心得体会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的文章14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本报讯 (记者 陈曦)11月4日,省政协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晓凯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党组成员和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具有时代性、开创性、战略性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审时度势、站位高远,科学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统揽全局的雄才大略、气度恢弘的国际视野、统筹兼顾的领导艺术。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高度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大举措,思路非常清晰、任务非常明确、措施非常有力,为我们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自觉性,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省政协党组要落实好孙志刚书记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深刻领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刻领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深刻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切实增强系统观念、机遇意识、底线思维,聚焦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言资政,为我省“十三五”各项工作收官、“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的贡献。党组成员和班子成员要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宣讲,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第2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x年,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直属机关党委在县委、政府及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全力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校工作实际,以“争创一流党校,争当优秀党员”作为活动主题,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党校教师队伍为重点,以争做“创新能手、争先能手、和谐能手”及“三争当、五全能”为载体,积极打造“基本组织保障好、基本队伍建设好、基本活动开展好、基本制度完善好、基本保障落实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各项工作也得到省、市委组织部、党校及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学员的广泛好评,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机关党组织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学校被省委组织部确立为“全省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会议参观现场”。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

  1、学习十八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尤其是学校班子成员学习十八大精神,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墙报、宣传橱窗等各种载体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根据县教工委要求,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七个一”活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好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2、学习《新党章》,贯彻《新党章》。通过向每一位党员发放新党章、印制学习资料,同时开设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新党章》基本知识,让党员教师掌握《新党章》内容,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

  3、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即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党支部书记在党员、教师大会上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了解读。

  4、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活动,举行了“我的中国梦”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情系祖国,我的中国梦’班班有歌声”比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日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含义。

  5、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校党支部组织行政干部、教师观看、学习“两会”专题报道。为了加深对“两会”精神的理解,举行了学习“两会”精神辅导报告会。

  6、加强法律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邀请县检察官为师生作法制教育报告,组织教师参加福建省教育厅部署的教育法律考试。通过法制教育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在执教中做到依法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切实做到依法治校,确保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遵纪守法。

  7、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开展“满意在教育”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11种职业道德行为将被处罚》等,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决治理教师队伍中违反师德的行为,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书育人环境。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节慰问信,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校领导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

  以主题月教育活动为抓手,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学雷锋月、道德宣传月、法制安全教育月、理想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廉洁教育月、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形势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打造“三型”支部,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

  1、努力打造“三型”支部。围绕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思路,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共产党员先锋岗”、“三亮”、“三诺”“四抓四比”等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全体党员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成为学习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七一”期间评选表彰了五名年度优秀党员。

  3、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优秀教师靠拢党组织,以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本年度发展预备党员3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名。

  4.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今年第三届支部委员会已届满,经上级党委批准,12月3日举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支部委员会。

  5、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三、加强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落实校级干部联系年段、处室、教研组制度,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教师脱颖而出搭设平台。进一步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切实解决教师的生活工作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了“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增强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处室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使领导干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觉遵守纪律的观念,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教育工作风正源清。

  3、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选聘民评代表,公开评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监督方式等,制订《连江启明中学纠风目标责任书》、《连江启明中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公开承诺书》,动员师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民评工作顺利进行。

  4、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举行观看廉政图片展等形式,加强廉政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廉洁自律的良好品质,从而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格。

  5、进一步规范党务、校务公开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继续做好党务、校务公开、重大决策咨询工作,使党务、校务公开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提高了党务、校务公开工作实效。

  6、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做好社情民意的沟通工作,引导社会群众关心、理解、支持学校工作。着力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切实保证公平公正地做好招生等密切关系到社会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3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近日,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关于人才,有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这个优势是我们党加强新时代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中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树牢“三个导向”,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一、树牢发展导向。“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干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有发展目标,树牢发展导向。立足人才强市目标,围绕我市产业战略布局来谋划人才工作,大力实施引才聚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构建更有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推动新时代__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树牢实干导向。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定不移的抓好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部署的落实工作。建立人才工作考核、督办制度,健全统筹协调、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党管人才工作水平。持续推动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

  三、树牢服务导向。人才的竞争取决于环境。我们要想拴住人才的心,关键是要树牢为人才服务的导向,营造温暖的发展环境。要有人才思维,突出人才服务保障,在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开辟为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通过扎实推进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各类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健全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办事“跑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让各类人才工作生活感觉很安心、很舒适。

第4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下面,我汇报一下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几点体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经过抗疫斗争洗礼,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更加团结奋进,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四大类25项主要指标进展顺利。尤其是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生态环境状况出现转折性变化,2015年至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23.1%。“十三五”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明年7月1日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将在明年上半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再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时,规划《建议》表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二、“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汇聚全党全社会智慧的成果

  1.总书记亲自领导、亲力亲为。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2.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相结合。制定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委托60多个单位就“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形成130多份研究报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其中全国人大提供了20多份调研报告,文件起草组都编印刊登《参阅材料》,认真研究吸收。党中央于今年3月和8月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7月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等7场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8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网上留言100多万条。总的看,这次规划《建议》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期的新特征

  规划《建议》对我国发展环境作出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特点之一是,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进入加速演变期,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其中有许多新机遇新挑战。

  另一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这次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有了主动,许多出口订单由海外转到国内,10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11.4%,达到2位数,生动地说明危中有机,克服了危就是机。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

  综合起来看,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我国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四、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3新”

  规划《建议》核心要义体现在3个“新”当中,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要从我国近代以来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100多年历史中加以理解。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旧中国内忧外患,现代化不可能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三步走”战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即将翻开新的篇章,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我们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作了系统论述。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资源消耗不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浪费,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新发展理念,就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3.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1)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的、实践的、逻辑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有力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国际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经济逐步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目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由2007年大约10%下降至2019年1%左右,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由2006年64.5%降至2019年35.7%。同时,内需为主导、国内可循环也是大国经济的共同特征。如美国外贸依存度仅为26.4%,新加坡高达319%,荷兰为154%,但美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影响远远大于新加坡和荷兰。因此,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基本路径。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畅通国际循环。

  (3)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它“是什么”、“不是什么”,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第二点,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第三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

  五、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

  1.关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建议》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描绘,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有元素,8次使用了“基本”二字,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这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在实现程度上明显不同。

  2.关于“十四五”规划目标。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6个新”,每一条都有丰富内涵。

  3.规划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蕴含定量要求。中央规划《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大战略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没有明确量化目标,但在起草文件过程中做了大量测算,心中是有数的。比如2035年远景目标,今后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年均需要增长4.73%,略低于潜在增长率,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致相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5-6%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在规划《建议》中暗含着关于经济增速的表述,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等。

  4.规划《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仍然使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但内容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他3个“全面”不变。

  规划《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5条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其中,坚持系统观念表述是首次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布局、新方略,其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十四五”时期要运用好这些经验。

  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议》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了全面系统部署,有许多创新思想和重大举措。

  1.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实践表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大国,科技如果不能自立自强,永远不会成为强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

  规划《建议》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中前3个“面向”,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就讲过的,第4个“面向”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新增加的,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形成的新思想。

  规划《建议》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企业在创新中挑大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规划《建议》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最近我们陆续组建了首批国家实验室,要充分发挥这些科技创新“航母”的作用。规划《建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这是整个创新链的源头和前端。我国科技资源规模巨大,关键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2.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议》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宏观的资源配置结构上,要处理好金融、房地产与实体产业的关系,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规划《建议》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现在芯片等行业出现盲目投资和“烂尾”项目,造成重大损失;平台经济出现垄断、泄露个人隐私等问题,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

  规划《建议》提出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我国制造业比重2006年达到32.45%的峰值,随后出现波动下降,2019年降至27.17%。我们要吸取美国产业空心化教训,借鉴德国、日本等国重视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努力做大做强中国的制造业,因为这是实体经济的本和根。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这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我国5G技术和应用世界领先,要巩固和扩大5G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一起,富有远见卓识。

  3.关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市场需求是全球稀缺资源。我国商品零售额今年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规划《建议》要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当前,一些城市对汽车、住房等都有限购、摇号等做法,将来要按照规划《建议》精神完善政策、促进消费。

  在拓展投资空间方面,规划《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扩大投资的领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以及一些重大工程。如川藏铁路,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但我国已有青藏铁路建设等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建成川藏铁路,创造铁路建设新的世界奇迹。

  4.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是明确后续帮扶机制,在政策上、资金上、机制上等继续给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支持,巩固脱贫成果,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全面振兴。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个问题很关键,一个是“良种”,这是农业的“芯片”;一个是要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粮化”“非农化”。

  5.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这些都制定了规划和政策措施,关键是要落地落细落实。

  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等。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重大灾害如洪涝、地震、疫情等的冲击,减轻灾害损失,从灾害中迅速恢复。

  规划《建议》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其中对租赁住房作了强调,比如说坚持租购并举,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这实际上开辟了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的新途径。又如,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市场化和保障性的住房租赁市场都搞好。

  6.关于建成文化强国。规划《建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了规划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第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第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7.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建议》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规划《建议》对碳排放达峰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即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今后相当时期内,我国既要持续推进工业化,又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很高也很迫切。

  规划《建议》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一点是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近年来,我国PM2.5浓度明显下降了,但臭氧含量上升了,二者之间似乎具有跷跷板效应,其机理和治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七、深化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

  关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规划《建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又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133家全球500强企业,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其中国有企业95家、民营企业38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自己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开放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贷款规模较大,近年来少量个别项目风险暴露。今后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谁投资、谁负责。同时,要加强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互动协作,积极引入第三方国家企业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规划《建议》提出要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存在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有大量逆差。如,去年货物贸易顺差为5002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逆差为2594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明确提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发挥好这些高水平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功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提升服务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明确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调要“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二是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四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议》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规划《建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提出了许多创新性举措,包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就会有更好的保障。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早点提出方案,给人们一个适应过渡期。《建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即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短板,要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更可持续。

  规划《建议》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深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提出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的重大任务,包括:改革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指挥调度、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物资保障体系,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规划《建议》首次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国未富先老、少子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建议》提出,一是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二是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采取适当方式让他们发挥余热。三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规划《建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安排,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

  规划《建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并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

  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团结奋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形势越是复杂严峻,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规划《建议》在这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规划《建议》在这一部分还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要求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等等。除此之外,规划《建议》中还有多个段落涉及法治建设,如内外贸、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境外投资、国家安全、特别行政区、国际法等,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规划《建议》提出了250多项重大举措,13项专门“行动”,包括:科技强国行动、技能提升行动、质量提升行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粮食节约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城市更新行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污染防治行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家节水行动、健康中国行动等,目前已经形成任务分工方案,将尽快出台实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第5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深悟透抓紧抓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在“怎么看”上统一思想,在“干什么”上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精准发力,把每一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个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就一定能够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危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学深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从风险挑战中增强危机感、从抗“疫”战果中增强自信心、从政策利好中抢抓新机遇,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深刻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增强必胜信心。

  “一以贯之、一鼓作气”,抓实五中全会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如果不理出一个头绪、抓不住重点,就很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疲于奔命”的迷魂阵。

  我们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从经济层面、工具层面和政治层面,紧抓“中国发展”“五年规划”“现代化路径”等关键词,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生态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改作风、树新风”,落实五中全会要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毛泽东同志也曾对泥菩萨式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抓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

  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戒官气、祛邪气、树正气,要树牢大局意识改作风、增强责任担当改作风、净化政治生态改作风,以优良作风汇聚起真抓实干、跨越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第6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全党全国人民谱写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序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建议》集中了全党全社会共识和行动智慧,汇聚民心民智,为今后五年乃至更加长远的发展做出谋划,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建议》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关心在民、发展在民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让全体人民更好地围绕在我们党的周围,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画卷”在下一个五年中徐徐展开,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民、血脉在民。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为的就是让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这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牺牲和代价如何巨大都不会改变的初心使命。从国内看,“十三五”期间,我们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向世世代代无法消除的贫穷“开战”,打响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这些耀眼的数据背后是党中央的精心谋划、精准部署,是一位位优秀的共产党战士的甘于平凡、艰苦付出,是每一名人民群众吃苦耐劳、不断奋斗。正是每一个中国人长期的不懈努力,绝对贫困这个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难题即将破解,“贫困”这个长期围绕中华民族的词语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变成现实。从国际上看,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与世界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战略走实走深,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文件,中欧班列持续健康运营,累计开列2.9万列,中国先后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签署了RECP协议构建起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这些成绩体现的是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举措,中国正在从全球化贸易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跨越,为新世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建议》对我国下一步发展环境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自觉站在“两个大局”下谋划个人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与民同呼吸、与国共命运,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深对全会精神和《建议》的学习掌握,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切实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建议》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开拓者;要持续深化学习,提高青年干部急需改进的“七种能力”,解决思想和行动上的不足,克服本领恐慌,锻造过硬能力,勇挑责任重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国家建设高质量发展献策献礼,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建设者。

  强国伟业呼唤青春担当,青春光芒照耀时代荣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家需要广大青年干部锐意进取、勇攀高峰,而青年干部也将肩负起国家强生、民族兴旺,去书写新时代的精彩人生。

第7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生活品质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改善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

  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

  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

第8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下面,我汇报一下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几点体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经过抗疫斗争洗礼,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更加团结奋进,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四大类25项主要指标进展顺利。尤其是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生态环境状况出现转折性变化,2015年至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23.1%。“十三五”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明年7月1日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将在明年上半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再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时,规划《建议》表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二、“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汇聚全党全社会智慧的成果
  1.总书记亲自领导、亲力亲为。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2.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相结合。制定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委托60多个单位就“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形成130多份研究报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其中全国人大提供了20多份调研报告,文件起草组都编印刊登《参阅材料》,认真研究吸收。党中央于今年3月和8月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7月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等7场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8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网上留言100多万条。总的看,这次规划《建议》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期的新特征
  规划《建议》对我国发展环境作出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特点之一是,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进入加速演变期,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其中有许多新机遇新挑战。
  另一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这次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有了主动,许多出口订单由海外转到国内,10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11.4%,达到2位数,生动地说明危中有机,克服了危就是机。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
  综合起来看,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我国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四、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3新”
  规划《建议》核心要义体现在3个“新”当中,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要从我国近代以来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100多年历史中加以理解。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旧中国内忧外患,现代化不可能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三步走”战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即将翻开新的篇章,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我们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作了系统论述。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资源消耗不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浪费,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新发展理念,就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3.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1)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的、实践的、逻辑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有力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国际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经济逐步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目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由2007年大约10%下降至2019年1%左右,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由2006年64.5%降至2019年35.7%。同时,内需为主导、国内可循环也是大国经济的共同特征。如美国外贸依存度仅为26.4%,新加坡高达319%,荷兰为154%,但美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影响远远大于新加坡和荷兰。因此,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基本路径。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畅通国际循环。
  (3)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它“是什么”、“不是什么”,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第二点,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第三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
  五、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
  1.关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建议》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描绘,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有元素,8次使用了“基本”二字,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这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在实现程度上明显不同。
  2.关于“十四五”规划目标。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6个新”,每一条都有丰富内涵。
  3.规划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蕴含定量要求。中央规划《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大战略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没有明确量化目标,但在起草文件过程中做了大量测算,心中是有数的。比如2035年远景目标,今后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年均需要增长4.73%,略低于潜在增长率,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致相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5-6%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在规划《建议》中暗含着关于经济增速的表述,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等。
  4.规划《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仍然使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但内容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他3个“全面”不变。
  规划《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5条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其中,坚持系统观念表述是首次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布局、新方略,其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十四五”时期要运用好这些经验。
  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议》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了全面系统部署,有许多创新思想和重大举措。
  1.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实践表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大国,科技如果不能自立自强,永远不会成为强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
  规划《建议》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中前3个“面向”,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就讲过的,第4个“面向”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新增加的,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形成的新思想。
  规划《建议》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企业在创新中挑大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规划《建议》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最近我们陆续组建了首批国家实验室,要充分发挥这些科技创新“航母”的作用。规划《建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这是整个创新链的源头和前端。我国科技资源规模巨大,关键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2.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议》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宏观的资源配置结构上,要处理好金融、房地产与实体产业的关系,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规划《建议》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现在芯片等行业出现盲目投资和“烂尾”项目,造成重大损失;平台经济出现垄断、泄露个人隐私等问题,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
  规划《建议》提出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我国制造业比重2006年达到32.45%的峰值,随后出现波动下降,2019年降至27.17%。我们要吸取美国产业空心化教训,借鉴德国、日本等国重视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努力做大做强中国的制造业,因为这是实体经济的本和根。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这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我国5G技术和应用世界领先,要巩固和扩大5G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一起,富有远见卓识。
  3.关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市场需求是全球稀缺资源。我国商品零售额今年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规划《建议》要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当前,一些城市对汽车、住房等都有限购、摇号等做法,将来要按照规划《建议》精神完善政策、促进消费。
  在拓展投资空间方面,规划《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扩大投资的领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以及一些重大工程。如川藏铁路,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但我国已有青藏铁路建设等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建成川藏铁路,创造铁路建设新的世界奇迹。
  4.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是明确后续帮扶机制,在政策上、资金上、机制上等继续给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支持,巩固脱贫成果,不能就此止步,还要全面振兴。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个问题很关键,一个是“良种”,这是农业的“芯片”;一个是要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粮化”“非农化”。
  5.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这些都制定了规划和政策措施,关键是要落地落细落实。
  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等。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重大灾害如洪涝、地震、疫情等的冲击,减轻灾害损失,从灾害中迅速恢复。
  规划《建议》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其中对租赁住房作了强调,比如说坚持租购并举,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这实际上开辟了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的新途径。又如,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市场化和保障性的住房租赁市场都搞好。
  6.关于建成文化强国。规划《建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了规划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第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第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7.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建议》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规划《建议》对碳排放达峰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即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今后相当时期内,我国既要持续推进工业化,又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很高也很迫切。
  规划《建议》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一点是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近年来,我国PM2.5浓度明显下降了,但臭氧含量上升了,二者之间似乎具有跷跷板效应,其机理和治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七、深化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
  关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规划《建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又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133家全球500强企业,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其中国有企业95家、民营企业38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自己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开放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贷款规模较大,近年来少量个别项目风险暴露。今后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谁投资、谁负责。同时,要加强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互动协作,积极引入第三方国家企业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规划《建议》提出要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存在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有大量逆差。如,去年货物贸易顺差为5002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逆差为2594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明确提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发挥好这些高水平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功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提升服务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明确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调要“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二是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四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议》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规划《建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提出了许多创新性举措,包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就会有更好的保障。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早点提出方案,给人们一个适应过渡期。《建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即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短板,要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更可持续。
  规划《建议》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深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提出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的重大任务,包括:改革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指挥调度、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物资保障体系,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规划《建议》首次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国未富先老、少子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建议》提出,一是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二是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采取适当方式让他们发挥余热。三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规划《建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安排,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
  规划《建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并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
  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团结奋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形势越是复杂严峻,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规划《建议》在这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规划《建议》在这一部分还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要求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等等。除此之外,规划《建议》中还有多个段落涉及法治建设,如内外贸、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境外投资、国家安全、特别行政区、国际法等,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规划《建议》提出了250多项重大举措,13项专门“行动”,包括:科技强国行动、技能提升行动、质量提升行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粮食节约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城市更新行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污染防治行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家节水行动、健康中国行动等,目前已经形成任务分工方案,将尽快出台实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第9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我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指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全会精神融入在血液里,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进绛县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实践、见到实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综合办公室作为开发区中枢部门,将在“领会精神”上统一思想,在“学用结合”上凝聚共识,在“落实精神”上精准发力,把每一件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把每一项措施落细落小落具体:

  一是在学习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站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在经济开发区依然并将长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的大环境下,综合办公室作为绛县经济开发区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将牢固树立“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在学习方法上,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在学习形式上,牢记不仅是一名党员而且是支部书记,不仅自己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且要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一起领会会议精神,采取集体学习,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研讨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铭记于心,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

  二是学思践悟,做好学用结合全会精神。今年以来,党工委管委会抓总、领导班子带头、各部门定人定责,对企业和项目单位实行全方位入企帮扶,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困难克服在一线,1-9月份,落地项目35个,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增速48.2%,规上增加值增速13.1%,转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96.7%,实际利用外资增速32.6%,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五,全市第二,创造了绛县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全市排名的成绩。乘势而上开启建设新征程,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绛县经济开发区实际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加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要精准方向谋未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即将修订完善的绛县经济开发区“十四五”规划为指引,把“十四五”规划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第一抓手,作为推动综合办公室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全力以赴开新局。将创新融入实际工作中,用创新思维考虑问题,以创新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办事能力。坚持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践行系统理念,坚持“项目为王”,以“自信自强、创新创业、开放开发、实干实效”精神为指引,谋划一批带动性强、支柱作用明显、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综合办公室作为绛县经济开发区的枢纽机构,将坚持政治引领有力、统筹协调有方、服务大局有为、决策参谋有道、督办落实有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理念、新要求、新特点,融会贯通、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综合办公室在办文、办会、办事等方面发挥好综合服务作用,要树立服务他人的精神,增强服务针对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定位,主动服务、精致服务、创新服务、超前服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开发区的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事业,以内部潜力的充分挖掘和外部的开放开发相结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整体工作争一流、上水平。

  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践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来不得花拳绣腿,容不得敷衍塞责,我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强化“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在党工委提出的“全闭环、快节奏、常更新、勤学习、善总结、能预见、多沟通、大格局、有作为”二十七字工作方针指导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干出成效,在绛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征程中贡献综合办力量!

第10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此次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我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置。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

  踏上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征程,中国青年迎来了建功立业的难得历史机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11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会议精神,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法院干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全力推进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依法加强涉农审判和生态环境司法,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新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第12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尤其在新媒体传播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紧跟国家部署,以创新意识谋划和推进工作,充分调动和组织新媒体平台发挥自身优势,传递五中全会精神。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接指导下,快手科技迅速响应,并联合三大央媒,共同推出“快手状元”第二季直播答题活动,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颖形式,以更强的参与感、互动性和获得感,带动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和关注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和社会价值。

  此次活动将连续推出三场直播答题,每场全部题目正确作答的通关用户将可以与该场次所有通关用户一起平分100万答题奖金。

  其中,11月16日21:00开启的首场直播答题活动,题目将全部出自五中全会公报,直播将通过选择题形式,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帮助大众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断、重大举措。

  首场直播答题活动,将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旗下官方快手号“精彩短视频,礼赞新中国”、新华社官方快手号及“快手直播”官方账号同步直播,打开快手搜索“快手状元”即可参与,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有机会瓜分百万现金红包。

  当下,直播答题已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传达重要政策信息、回顾国家大事件的新形式。今年1月初,快手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机构,推出“快手状元”第一季大型直播答题活动,活动所有题目均出自2019年的重要新闻事件和正能量人物。

  1月27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署指导下,快手联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司、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与宣传司推出“疫情防控”专场,近千万人在直播间参与疫情防控知识答题,向数亿用户及时传递了疫情的准确信息。

  本次第二季“快手状元”大型直播答题活动启动,既是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第13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引航向、擘画蓝图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以大历史观充分理解其历史意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这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新发展阶段下领导干部的必修之课。

  要充分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三五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本就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站在了十三五和十四五两个时期的交汇点上,更是站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个重要节点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这些思想是分析历史演变机理、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我国现实情况提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具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深刻意义。

  要充分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全局意义。所谓全局意义,要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统筹国内与国外。从时代背景看,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而言的,世界在变、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不变的,这是纵向视角;从内外联动看,是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而言的,我们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横向视角。一方面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畅通国内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关键是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发展是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发展,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型发展;安全是发展的保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既要防范内部风险、又要防范外部风险,既要创新社会治理、又要参与全球治理,要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三是统筹全面与重点。全会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原则,并且从始至终贯彻了新发展理念,指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再一次强调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政治建设上强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经济建设上强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在社会建设上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上强调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绿色发展理念,为制定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强调在国土空间规划上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要充分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意义。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于世界来看,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大变局表面看是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深层看是全球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权力重心等的深刻变化。于我国来看,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凸显。一方面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增强战略定力。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增强战略谋划。要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器作用的战略意义,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要强化重点领域发展谋划,以战略眼光聚焦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扩大内需等重点领域,更加注重整体面牵引。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共建共享“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加注重主动型建设。

第14篇: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即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全局性、历史性的意义。

  作为党员教师,要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当前,特别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狠下功夫,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坚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力争上游,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教师先锋示范、模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员教师一定要继续深入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找准自身的教学科研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苦干加巧干,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朝着目标,砥砺前行!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党员教师要善于学习、敢于挑战,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坚定不移,攻坚克难,在改革创新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时俱进,模范引领,为教育事业这项党和国家的百年之计,贡献绵薄之力!

为您推荐

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通用7篇)

实训,即“实习(践)”加“培训”;本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引入到“营销管理”和“商务管理”专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通用7篇),欢迎品鉴!

2024-02-29 16:45:23   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3000字   万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开展作风整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展作风整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2-29 16:45:17  

公安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安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2-29 16:45:08   公安机关禁酒令心得体会范文   公安局禁酒令心得体会  

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心得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政治灵魂。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强

2024-02-22 14:01:09  

作风建设不够扎实深入原因心得

  作风(拼音:zuòfēng),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互信范文网

2024-02-22 13: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