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课讲稿

更新时间:2023-11-20 来源:党委党建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党委党建】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课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课讲稿

  通过这一段时期的学习,我对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就我对党性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是阶级性的升华。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党性原则,概括起来主要包括: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2、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3、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4、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5、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6、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其次,党的性质决定了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具备坚强的党性。党性锻炼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员按照党性原则要求。通过学习实践、自我改造使自己掌握科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性锻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党员修养的基础,党员的高度阶级觉悟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自发生成的,而是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起来的,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做好一个合格党员的基础。

  (二)政治修养。党员政治修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常讲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员才能经得起生与死,公与私,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重大政治风浪与复杂局面的考验,才能在任何曲折中都不畏艰难,勇于奋斗。

  (三)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党性的集中、党的性质和使命的充分体现。

  (四)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的文化知识素质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现代化事业的要求。这就是说党员要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一切有助于推进建设事业改革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管理知识及现代技术,否则就难以胜任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

  (五)作风修养与党风互为表里,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显著区别,其它政党的优良作风,理论联系群众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正是这三大作风使人民群众把党看作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自己的党,从而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跟党走。

  (六)组织纪律修养。共产党是一个为着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艰巨性,要求共产党必须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体系,严格组织原则,严肃政治纪律的作风的党。

  党性修养的六个方面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六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工人阶级先锋战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党员成为先进战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着素质方面的保证作用。这六个方面也正是我们解决思想入党问题的着力点。我们要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加强党性修养,做一个合格的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党员。

  再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修养,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来看,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是在开放的复杂环境下,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保持先进分子的基础。

  最后,针对这段时期的实际情况,就我自身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学好理论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把学习理论变成自己的首要任务,根据工程的季节特点和施工实际,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和进度,每周不少于四小时的理论学习时间。积极参加领导班子中心组的学习,遵守学习制度,自觉主动学习,在读原著的前提下,侧重学懂弄通基本观点,坚持记笔记,写好心得体会,积极发言研讨。其次,要改进学习方法。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第三,要全面学习,拓宽知识面。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根据需要,有重点和有选择地学习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党性党风教育,对党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自我剖析,确实看到了在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按党员标准要求的差距。要以这次党性党风教育为契机,增强党性锻炼,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三个代表”的原则。坚持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纪和各项规定,不断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

  3、廉洁勤政,严以律己。

  要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和党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级部门有关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在京赞公路改建工程中,建设廉政工程,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修养,筑牢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征求党支部、党员和基层干部职工对自己的意见,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同时加强对分管部门、分管干部的教育、管理。每月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一次专题分析,日常发现的问题及时教育、解决。

  4、进一步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开拓创新。

  市场和生产过程中情况是复杂多变的,需要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求。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还要进一步用心、动脑,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深入实际、结合实际,探讨新机制、新方法,更好地做好生产管理工作。

  5、转变工作作风,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对自己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诚恳态度,“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正确认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对他人怀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良好意愿,关心和团结同事,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改过的建议,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必须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学习先烈和老一辈的艰苦奋斗、不计名利和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为我党的事业和我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鉴于以上整改措施和办法,我一定要认真的加以实施和落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课讲稿

  同志们: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价值品格,在“六个必须坚持”中一以贯之。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一、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与价值底色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时代表达。人民至上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科学揭示了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科学揭示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科学揭示了人民是价值的主体。可以说,人民至上这一重要论述坚持了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直接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当今中国的时代表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理论升华,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实践展开。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不是“个人的偶然凑合”,而是靠科学理论、性质宗旨、严明纪律凝聚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诠释、雄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由党的这一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性质宗旨,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保证长期执政的根本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让人民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尽管各个领域的使命任务、内外形势与环境条件有着巨大差异,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始终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统一,始终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相统一,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新征程上,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则是人民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一个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价值底色,像一条生命线贯穿于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要义,就要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的立场观点方法。

  二、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类历史进步的时代解答与中国智慧

  在党的百年发展史中把握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历经革命的炮火与烽烟、建设的热情与执着、改革的激荡与突破、新时代的创新与飞跃,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把“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让每个人都享有尊严、幸福和荣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辉煌历程,就是人民至上理念在百年时空坐标中构建、传承、凝练、绽放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的历程。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把握人民至上的精神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出享誉世界的灿烂文化,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精神品格,成为滋养人民至上理念生成、发展的精神沃土。从其生成来看,人民至上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中华文明精神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周易》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在逆境中奋发、在奋斗中自强。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五方之民共天下”,伟大团结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形成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开天辟地的民族,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可以说,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滋养的人民至上理念,既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历史地位的独特思考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貌,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中华民族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赓续传承、创新发展,又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丰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万古长河,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航道,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不朽精神丰碑。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把握人民至上的天下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的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架下关注人类命运,放眼人的解放,思考人民至上,将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天下情怀。世界历史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遵循唯物史观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共同体的架构关注人类命运、人的解放,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应对国际复杂挑战、着眼人类发展前途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饱含着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与独特创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引领划时代变革、解决全球性难题、反映人类普遍性追求的世界意义。

  三、牢牢把握人民至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创新相统一。一切历史都是人民创造的,但人民创造历史绝非盲人摸象、随心所欲,必须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告诉我们,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新征程上,应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创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依靠人民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党的领导。新征程上,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才能切实践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才能实现。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与一切依靠人民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新征程上,应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夯实以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坚持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相统一,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相统一,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不断把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日子的向往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新征程上,应全面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充分释放人民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人民智慧与专家意见相统一,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在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中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将基层实践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的自觉行动,热爱人民、相信人民、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的历史伟业。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课讲稿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变”是时代的主基调,“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今天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难”也成为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开展好主题教育,就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在思想上来一个大解放、来一次大提升。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执着追求,深刻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新飞跃,开辟了新境界。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个结合,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第二个结合,解决的是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把“两个结合”定位为必由之路、最大法宝,特别是对“第二个结合”的强调,我认为有很深的战略考量。

  首先,这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学习贯彻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既观照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又回溯历史,汲取精神力量,最终让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政治上的坚定信仰,成为我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这才是真正学到位了。

  其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改变世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庄严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我们坚信,把两个结合融在一起,互相契合,彼此成就,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创新的、有生机的,将把世界带向更光明的未来。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这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长期探索出来的。自鸦片战争爆发,无数仁人志士艰难求索,从追寻器物,到模仿制度,再到探寻文化,都未能带中国走出困境、走向现代化。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从明确“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构想,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迈向什么样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了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引、战略支撑,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成就、伟大变革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要实现全面转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主义历史上迄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这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更为伟大的创举。

  要搞清楚“中国往何处去”,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理解,党的领导就是本和源,根和魂,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我们在强国复兴伟大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红线,必须紧紧依靠的核心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核就是“人”的现代化,五个重要特征深刻阐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的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由中国式现代化引申而来,我们必须思考,长江水利现代化,是什么样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水利是基础性支撑,长江经济带被赋予了“五新三主”的重大使命。我们从中该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新时代十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那么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长江水利工作该如何推进?大家都应该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中,其中有一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已经为长江水利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江河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家水网的深入推进,流域治理的更高要求,也为长江水利现代化提供了机遇。

  我个人理解,长江水利现代化应包括:水观念的现代化、水设施的现代化、水技术的现代化、水管理的现代化,它应该是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是体系完备的现代化,是创新驱动的现代化,是智慧赋能的现代化。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解决长江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长江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水利支撑、贡献长江力量。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往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光辉历程,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要有大的样子,但大也有大的难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个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回答好、解决好的问题。

  首先,大党的独有难题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数量巨大,有大体量大规模;抱负远大、有大志向大追求;思想宏大、有大智慧大谋略;组织强大、有大团结大统一;精神伟大、有大传承大弘扬;胸怀博大、有大气魄大担当。这样的大党,担负的使命、面对的挑战、碰到的问题,也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这“六个如何始终”深刻阐释了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是什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方位、肩负使命任务、面临复杂环境的清醒认识。

  其次,难题应该如何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把八项规定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到“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从先后部署开展6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到推进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从密集出台党内法规制度,到形成比较成熟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经过对症下药、刮骨疗毒,层层拓展、有序推进,党的建设已经逐步走向制度化、体系化的新阶段。我认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突出政治建设统领,既然是“统”,那就要统揽全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党的建设5+2的总体布局,单兵出击、各自为战肯定不行。既然是“领”,那就是打头的,有牵引力的,通过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我理解,“党的领导”定义更加全面准确,领导范围要实现全覆盖,领导方式要实现制度化体系化,领导力度要实现与党的建设融为一体,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也反映出中央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力度也越来越大,党的领导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要把这个制胜法宝用好,根本在于无私无畏、刀刃向内,坚持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尤其是要把反腐败作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持续推进下去。四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举措。我理解,既要在全面、从严上持续发力,也要在“治”上更加用力,做到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只要坚持不懈推进落实下去,我们党一定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为您推荐

机关党委党建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汇总三篇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机关党委党建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08 16:14:18  

机关党委党建工作总结【4篇】

工作总结是对某一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机关党委党建工作总结【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3-07 18:32:25   机关党委党建工作总结2021   机关党委工作总结和党建工作总结  

2022年党委党建工作总结(合集3篇)

工作总结(Job Summary Work 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党委党建工作总结(合集3篇),

2024-03-07 18:32:05   党委党建工作总结2020   基层党建工作总结2021  

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六篇

党的建设简称党建。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07 18:32:02   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总结2021   乡镇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2022年党委党建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集合5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党委党建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集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07 18:31:57   2022年党委党建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区别   2022年党委党建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