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范文(通用13篇)

更新时间:2021-07-22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不忘初衷,牢记使命要求,始终坚定在人民群众中的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不忘初衷、牢记使命的价值源泉和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人民立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篇1】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按照机关安排,在七一前夕,我跟大家讲次党课,一方面,交流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大家集体交心谈心。今天,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要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也没有经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对党的历史认识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建立99年了,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从中更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从党的奋斗史回顾初心使命

  大家都知道,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建立共产党?又是怎样建立共产党的?据考证,1899年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是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一个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一个名叫蔡尔康的人写的《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讲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中文译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三个字是一模一样。中国人见到马克思形象的画像是在8年以后,也就是在1907年,世界社出版了一本人物画册《世界名人六十人》,那里边有马克思大胡子的画像。这就是中国人最初对马克思的了解。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70多年后,才被中国人所接受呢?这是基于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也就是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所需要,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运动中,6月5日后,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了(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或其他什么党能取得胜利?还是要回到我们党的性质上来,我们党的是什么样的党。现行党章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其实70多年前《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讲的就很具体、很生动。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社论,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共产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如果依照教条或狭隘经验,站在人民头上,强迫人民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解放斗争,那怕这种主观愿望、这种动机是为人民的,结果是办不通的,人民是不要这种自称为共产党员的人的。但是,如果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学生与勤务员,虚心向人民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站在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那末,人民就非要这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1.党的一大。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3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位一大代表最后人生的结局也大相径庭:有三个成了汉奸,完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反面,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公博、周佛海脱党后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高官、汉奸;1927年包惠僧脱党,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87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潜江人,一大就在他哥哥的住所召开)脱党,这两个人因为不满陈独秀的霸道作风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建国后又申请入党;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个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这些脱党的、被开除党籍的、甚至成为叛徒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树立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更不容易,同一个起点,截然不同的归宿!真是英雄辈出,大浪淘沙!

  2.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

【篇2】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按照机关安排,在七一前夕,我跟大家讲次党课,一方面,交流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大家集体交心谈心。今天,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要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也没有经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对党的历史认识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建立99年了,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从中更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从党的奋斗史回顾初心使命
  大家都知道,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建立共产党?又是怎样建立共产党的?据考证,1899年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是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一个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一个名叫蔡尔康的人写的《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讲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中文译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三个字是一模一样。中国人见到马克思形象的画像是在8年以后,也就是在1907年,世界社出版了一本人物画册《世界名人六十人》,那里边有马克思大胡子的画像。这就是中国人最初对马克思的了解。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70多年后,才被中国人所接受呢?这是基于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也就是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所需要,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运动中,6月5日后,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了(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或其他什么党能取得胜利?还是要回到我们党的性质上来,我们党的是什么样的党。现行党章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其实70多年前《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讲的就很具体、很生动。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社论,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共产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如果依照教条或狭隘经验,站在人民头上,强迫人民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解放斗争,那怕这种主观愿望、这种动机是为人民的,结果是办不通的,人民是不要这种自称为共产党员的人的。但是,如果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学生与勤务员,虚心向人民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站在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那末,人民就非要这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1.党的一大。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3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位一大代表最后人生的结局也大相径庭:有三个成了汉奸,完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反面,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公博、周佛海脱党后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高官、汉奸;1927年包惠僧脱党,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87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潜江人,一大就在他哥哥的住所召开)脱党,这两个人因为不满陈独秀的霸道作风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建国后又申请入党;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个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这些脱党的、被开除党籍的、甚至成为叛徒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树立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更不容易,同一个起点,截然不同的归宿!真是英雄辈出,大浪淘沙!
  2.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9日大会最后一天,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共有委员、候补委员10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年代,干革命就是拿命在干。大家前些时都看过话剧《王荷波》,知道了这位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反动派抓捕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当过国民党中央党委和代理组织部长,属于“高官”,蒋介石几次派人劝说,他将蒋介石写的劝降信撕碎,蒋介石打电话到监狱,他一听到就摔掉电话,后也被秘密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有8人先后牺牲,无一变节,无一叛变,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样描述:“为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起见,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并首次将“政治纪律”概念引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自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党内监督机构先后出现过监察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等名称变化,党内监督机构具体职责也随着党面临的形势任务而调整、充实、完善,但竖起监督执纪旗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初心初衷一脉相承、始终不渝。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署名“钟纪轩”的文章指出,“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初心初衷就是加强党风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3.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4.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在军事上、组织上"左"倾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延安“窑洞对”。1945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以个人名义应邀访问延安,开启了一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的讨论。在讨论中黄炎培坦率地说:“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的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给我们警示。
  6.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4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4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当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虽然很弱小,但我们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延安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4.西柏坡精神。西柏坡地处太行山麓东路与华北平原交界的河北省平山县丘陵地带。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办公,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西柏坡精神”,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会后十天,中共中央启程前往北平。惜别送行的父老乡亲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我们在座各位要认真学习领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第二,要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我们要自觉按照习总书记“五个过硬”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
  (一)创新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性强,有的同志可能觉得学好业务就行了,政治理论枯燥、用不上,可学可不学。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首要任务就是讲政治,你连政治理论都不懂,怎么落实政治机关的要求?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一要全面系统学。一方面要固本培元,稳固理论根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我们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无论他人如何跳梁,我自岿然不动,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锻炼出坚定的思想定力,从而有效抵御各种杂音的干扰。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经济、金融、科技、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维度、广度、深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二要结合实际学。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学以致用,学思践悟。古人说:尽读书不如不读书。学习如果不跟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做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结合实际?我的体会,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力争成为多面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身子扑下去、心沉下去,了解基层状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思多学多悟,特别是年轻同志,要自我加压,多动笔,把悟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提供给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三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个性,有主见,单纯地说教或者念念文件、翻一翻、看一看,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必须创新学习形式,让大家爱上学习、自觉学习。如何创新形式、增强学习实效,我看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宣部推出手机APP“学习强国”,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学习形式的有益探索。我认为,可以发挥业务优势,利用审理谈话、观摩庭审、案件剖析等机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请专家教授讲解等,打造“开放课堂”;利用微信群、QQ群,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大家也可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把我们的理论学习搞得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实践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潜力无限,手中掌握着学历和知识的杠杆。这就有如垂钓,一竿在手,希望无穷。但在成长初期“滚石上山”的阶段,找准“支点”才能顶住压力、蓄势蓄能。这个支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的锤炼和打磨。从我分管的情况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都很不错,特别是**、**,春节、五一没有休一天假,连续奋战,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习总书记曾说,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习总书记还指出,“一事一时带好头不难,难的是事事时时作表率。”大家要坚持和发扬好的传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承担重任,通过吃苦受累的实践磨炼,涵养自己强大的自信从容、胸怀气度,在遇到更高层次挑战时,自然而然就成为发力的新支点。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的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始终坚持做到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改变自己要从点滴做起,改变一定会有痛苦,但成果是辉煌的,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
  (三)守住廉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律”、防止“灯下黑”。习总书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现在,想发财有正路,去经商就是了,那是光荣发家,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最后钱怎么拿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只是当了个保管员”。“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从我们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绝大部分都是从贪图蝇头小利、收人礼金“红包”开始,致使贪欲膨胀,发展到收受巨额钱物,滑向犯罪深渊的。因此,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和原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条件和要求,守住廉洁底线,努力做到“有一念之非即遏之,有一动之妄即改之”,在金钱物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看谁?看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部队,应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方方面面作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道德情操上,要自觉向标准看齐。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这些年,社会上“关系学”很盛行,有的人为了扩大“关系网”、达到个人目的,想出种种办法接受领导、攀附权势,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手握“重权”,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大家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力有理有节,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不搞“关系学”那一套,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大家平时工作就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不要成天忙于应酬,搞灯红酒绿。要多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对家人负责、尽了孝心责任心,也是避免被“围猎”,慎始、慎微。大家要经常对照党规党纪的要求检视反省,严格遵照执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快乐,也有失落失意。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正确的态度是,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炼,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上进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忠诚为民”的品质,学习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坚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荣誉和尊严,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3】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近代的中国战争频仍、积弱积贫、内忧外患,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历史,记录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回顾党史新中国史,能够凝聚起我们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能够帮助我们汲取奋斗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培养历史思维,在继往开来中坚定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求找到一条民族独立之路。在这条艰辛曲折的道路上,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运动,掀起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解体,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封建阶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但由于不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这场自救运动也失败了。中国资本主义诞生之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运动,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但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局限等多种原因影响,这些运动先后失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最终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抗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而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汲取历史经验,在艰苦奋斗中弘扬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修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发挥群众力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有效解决党内矛盾。正是源于在艰苦奋斗中长期弘扬这些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信任与支持,为中国革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稳固的基石。
  强化历史担当,在砥砺奋进中创造新的业绩。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毅然决然把历史和人民托付的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担挑到双肩之上,排除万难,一往无前作出巨大牺牲。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革命力量遭受巨大削减,共产党人坚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
  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正是一幕无数红军用鲜血和生命、用担当和奋斗镌刻的人间奇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内交外困、百废待兴的极度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站在我们党成立98年、新中国成立70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历史担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前正值“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发展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

【篇4】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呈现在眼前的这组水碧山清、风光旖旎的画卷给人无限的心旷神怡、无穷的惬意满怀,展示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昌盛,折射出的却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更。习总书记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结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高频词,党员干部如何不忘初心,怎样担负使命,我认为初心是灵魂、是根基,准确把握初心的三个层次,方能凝具使命,砥砺前行。

  第一个层次:立正初心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常言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中国助人为乐好人程绍光、程祖全父子,矢志不渝,甘当烈士守墓人,他们的愿望是守护好为黔江解放英勇献身的英灵,一个普通党员用平凡的举动践行如初的心愿,这一干就是69年,一干就是二代人或三代人。陈敏尔书记这样批示:这份坚守看似平凡、实则不易,甘于奉献,不记得失,值得宣传。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耶鲁大学文科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扎根湖南省衡山县贺家山村,做一名普通的村官,他的志向是为村民做好服务,带领群众创业创新,精准脱贫,并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国家级贫困村庄开展产业扶贫,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不偏不倚的前行,最终赢得了荣誉。正是千千万万个程绍光、秦玥飞拥有的一颗简单愿望汇聚成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

  第二个层次:修正初心大家还记得2014年春晚《扶不扶》里面的一句精典台词吗?“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漫漫人生几十载,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犹如一艘破浪航行的巨轮,舵手要不断调整船舵才能平安到岸,中国共产党和各级党组织就是这掌舵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在领导干部中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初心和使命在心灵深处烙下永不泯灭的印记。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社会,党员干部要擦亮双眼,洗清灵魂,善于摒弃政治杂音,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生在红旗下,成长在蓝天,扎根在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

  第三个层次:执正初心习总书记寄予每一个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有的人把它挂在嘴边,有的人把它扛在肩上。刚刚过去的5月14日,川航航班在近万米高空飞行中前挡风玻璃全部破碎,刘传建机长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临危不乱,凭借过人的胆识,将飞机成功备降,堪称史诗级奇迹,被誉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和英雄机长,面对荣誉他坦言:紧急关头,必须让飞机成功备降是我唯一的信念,刘传建用初心背后的执着与担当,谱写了中国民航界的历史华章。虽然普通的我们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丰功伟绩的事业,也许用尽毕生的精力都没有完成使命,实现梦想,也要甘为后来的接力者铺垫好继续前进的基石,担当起岗位职责赋予的使命,深入农家开展脱贫帮扶是担当,办好每一件群众实事是担当,宣传党的政策理论,传播正能量也是一种担当。正是一个个普通岗位的担当,实现了全区脱贫摘帽的使命,成功跃入国家卫生城区,正向全国文明城区大步迸发,黔江——一座品质之城正在崛起。党员同志们:初心已具,使命在肩,倘若每一位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干在实处,哪怕付出一点点绵薄之力,必将聚合成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到那时,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篇5】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回顾历史,既是尊重历史,更是启迪智慧。我们党有着97年的光辉历史,整部党史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我们青春成长路上最丰厚的养料,是新时代每一个党员的“圣贤经典”、精神食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马上又到党的生日了,我们有理由重温党的历史,歌颂党的历史,赞美党的历史。因此,今天我想倡议大家一起学党史。

  一、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一)党史是理想信念的“粘合剂”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斗争的历史。2017年,湖北云梦县组工干部聂鑫的微党课——《做最优秀的自己》红遍网络和各大主流媒体,其中一组素材深深触动了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的各地代表共13人,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上海小组的李达(1923年脱党)、李汉俊(1924年脱党),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1943年牺牲),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1935年牺牲),济南小组的王尽美(1925年病逝)、邓恩铭(1931年牺牲),北京小组的张国焘(1938年叛党)、刘仁静(1930年被党开除),广州小组的陈公博(1922年脱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1924年脱党)。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1927年脱党,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易经》说:始生之难。如果你了解党的这些历史,就知道我们党创立之初有多艰难。在一段伟大的奋斗历史之初,许多参与者,有的出身名门,有的智力超群,有的是名校高材生,有的资历老、背景深,但他们终究只是过客,在血与火的锤炼中鲜有成功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张国焘,他在学校的时候常常号称老子天下第一,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但他个人野心膨胀,1936年另立“中央”(伪中央),一步一步,最后叛党,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目睹这样的开头,恐怕很多人现在看来依旧不敢相信我们党会走出如此宽广的大道。但只要理想信念之星火不灭,总可成燎原之势。仅仅28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夺取了政权,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当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2个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卓越的斗争精神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这与其说是革命的胜利,不如说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胜利;与其说是毛泽东、董必武的胜利,不如说是那些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者的胜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总有一天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党史是志存高远之明镜“志之所趋,无远弗界,穷山拒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功崇唯志,业广唯勤”,我们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功”“业”,凭的就是志向高远,勤恳奋斗。习总书记也曾多次谈到个人和民族的志向问题,学习党的历史,就像与许多志存高远的人作师作友,结伴而行,时刻对镜比照,未必能成伟人,但足以“广其志”。我们党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期曾赋诗——“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表达了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锻炼的志向;青年时期更表现出与众不同,志向高远。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他曾写下《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字里行间透露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高远志气,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奋斗青年。阅读许多革命先辈的一生,志存高远是很不容易的,志向往往与磨难相伴随,志存高远还需要志向坚定。毛主席选择革命道路以后,为了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阅读毛主席风雨沉浮五十年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因为党内斗争备受打击和磨难而不动摇志向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田会议时,前敌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因为与毛主席意见不和,故意选掉了毛主席的前委书记,后来朱老总写信请毛主席复出,毛主席给朱老总的回信写道:“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做不到,(党指挥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绝不回来。”也正是因为这一坚持才有了我们党今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建军思想“党指挥枪”。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对照党史之明镜,是否可以看到一个意志坚定,志向远大,胸怀天下,一心为了黎明百姓的英雄形象?(三)党史是宗旨意识之源泉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明末清初有一位思想家曾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形成很早,但是真正提出来是1944年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从此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政府门前,也刻在党员干部心里。在后来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实践和运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阅读党的历史,对比几千年来的封建历史,“人本”思想自古以来就有,但有的是“以人民为资本”,比如蜀汉昭烈皇帝刘备——能取得短暂的胜利;而我们党是“以人民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是被历史证明的正确而伟大的理论和实践。在党的历史中我们曾多次回答党的“宗旨意识”问题。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接见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时候,黄炎培曾问毛主席:“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引用自《左传》),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那么这条路找到了吗?毛主席当时很肯定的回答他“找到了”。毛主席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二、怎样学党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也没有专业的历史知识,但是我热爱历史,尤其爱读党史。所以,我想浅谈一下学党史的体会。

  (一)多体裁学习大多数人对党史的学习和了解可能至今仍然只停留在中学或者大学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学习党史的体裁很多:党史专题研究系列理论水平较高,回忆录、纪录片系列真实性较好,人物传记、电影电视系列感情丰富,红色旅游切身体会深刻……多体裁学习能提升学习党史的趣味性,避免单调枯燥而不能长期坚持。

  (二)认真审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客观评价。在党的历史中,我们曾遭受过“左倾路线”“右倾路线”“机会主义”“冒险主义”“逃跑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甚至给我们党造成过严重损失,但是这些挫折看上去是包袱,实际是经验和财富,对我们党的快速成长有重要意义,至今时刻警醒着我们。

  (三)深层次挖掘成功的历史背后一定有许多隐藏的规律,这些规律需要深度挖掘才能呈现出来。在观看电视剧《粟裕大将》的时候,我曾写过几句观后感:在时代大势,社会进程面前,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更要顺势而为。仔细对比国共双方高级将领,他们或为同学,或为校友,其个人才能或许并无多大区别,但其精神和气质完全不同,这背后反应的是两者的依靠不同,是理想和信念不同,理想和信念反过来造就了外在的精神和气质。

  (四)与实际相结合党史凝聚了革命先辈的智慧,他们的革命精神、斗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经过实践磨练出来的。如“担架上的谋略”对团结、统战工作极具指导意义,“三湾改编”对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极具指导意义。单纯的为了学习党史而学习党史,只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和枯燥。我们讲究“知行合一”,将所学所悟点点滴滴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对党史的最好赞美。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让我们重温党史,敬畏党史,歌颂党史,赞美党史,从党史中学习智慧,寻得初心,用党史光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

【篇6】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同志们:

  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要求支部书记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今天,我讲的党课题目是《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新思想是指路明灯,必须矢志不渝。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初心”和“使命”不是新概念,但由于共产党人的使用而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有着不同的表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怀着感情倾听群众呼声,带着责任维护群众权益,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那么,用行动去践行初心使命前,我们首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初心、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什么要坚守初心?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新时期对国有企业党建的工作要求是什么?”等几个问题。

  什么是初心、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在词典中,初心的定义是:最初的原因或初衷。它是易变的,不是固定的,因此,才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入党誓词中有一句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习总书记为我们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什么要坚守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论述是强调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等,这些论述都是强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我们一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旨在回答中国共产党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四个迫切需要”,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要宣示。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需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立场、宗旨和使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信念、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用新思想武装全党,就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一要不忘党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二要不忘党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独特优势,三要不忘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四要不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只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守住初心。

  新时期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建的工作要求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两个“一以贯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论断和明确要求,为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要落实好主题教育,必须把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作为我们烟草行业一切工作的“根”和“魂”去落实好,必须在为国家财政增收、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发挥好应有的重要作用,因为,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

  二、新担当是时代需要,必须不断锤炼。

  正如李大钊所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浴血奋战,实现了国家独立;又以极大的勇气拨乱反正,聚力发展,带领中国迈入世界强国之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阔步前进。人民生活、社会面貌、军队建设这些方面的事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些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这些铁骨铮铮的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拿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方能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首先要“爱岗敬业,担当使命”。每名同志都有自己的岗位,这个个岗位就是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的“大舞台”,也是在新时代中建功立业的“主阵地”。无论理想多么远大,只有立足岗位,从眼前着手,从小事做起,才能积跬步、至千里。近一段时间,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扬,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当我首次了解到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时,除了敬佩,脑海里还浮现出了很多广为人知的名字,有两次进藏的孔繁森,有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有无私奉献的焦裕禄,还有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他们与黄文秀生长于不同的时代,但都做出了一个同样的选择,那就是心系人民、无私奉献,成为用实干坚守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

  其次要“勤于磨砺,精通技能”。在自然资源厅,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振聋发聩:“形式主义害死人!现在,有的同志学习做样子、走过场,搞虚把式,有的甚至从网上购买现成的手抄本、学习日记,拿来后一复印就成了自己的心得。”“学习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每次都有一些新进步,每次都有一些心得体会,每次都有一些领悟,日积月累,效果就出来了,领悟就越来越深。”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提高理论水平与提升思想觉悟相统一,既要悟大道、明大德、识大局,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也要点滴不漏,从严、从细、从小处锤炼自己,守规矩、炼党性、升境界,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以致用,不要学用脱节,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是永远的进行时。说一千道一万,精通本职是关键。古人说:“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云层很厚,下的雨必然大,弓拉的很饱满,箭肯定射得远。也是说明只有基础牢固,才能技艺过人。

  还有要“实干为要,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在知行合一,要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需要用行动去践行,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不能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指导期间多次予以强调。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到家乡挑起脱贫攻坚重任的黄文秀;奉献自我,收养孤儿,接济百姓的孔繁森;忍受剧烈肝痛,扎根重灾县的焦裕禄;深藏功与名,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等人,他们奔走在祖国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行动才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好的践行。

  最后要“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古语云:“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情,最可贵的在于持之以恒,只要我们立足本职、信念坚定,也一定能创造平凡岗位上的辉煌!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孔繁森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最终总结出了整治兰考县三害“内涝、风沙、盐碱”的有效治理办法;张富清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他们从来都不会把为了人民挂在嘴边,只是埋头苦干,用实际行动去谋取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回馈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以黄文秀等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习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本色,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扎根基层的无私奉献。更要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身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用实干坚守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三、新作为是践行新使命,必须知行合一。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买实的成效关键是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方法步骤: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那么,具体到我们党员干部,具体到我们基层实际,如何用行动践行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我们要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牢牢把握“学与做结合”的原则。

  一是学什么?就是通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党章》,学党史、新中国史,学党规党纪,学先进典型,学行业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怎么学?就是要聚焦主题主线开展学习,围绕主题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集中学习研讨;以党支部为单位,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进行;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学到什么程度?就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我们学习理论,坚定的是信念,启发的是思维,推动的是工作,受益的是自己。现实中,我们很多同志,一说学习就有抵触情绪,一让发言就有口难张,一让写文章就拔不开笔,受党教育十几、几十年,没有多大进步,老同志文化不高还情有可原,年轻同志也是这样,什么原因?这样的学习,怎么能够触及灵魂?怎么能够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的?这种现象必须在这次主题教育中认真反思剖析,并加以解决。

  二是既然学做结合,那么我们要做什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定位,以党员的身份而言,就是做一名政治坚定、理想牢固、作风优良、对党忠诚、廉洁干净、干事担当的合格共产党员;以员工的身份而言,就是做一名遵纪守法、遵规守距、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优秀职员;以具体职责而言,就是要做到知责思为、明责促为、尽责作为;以具体岗位而言,就是要领导班子做到组织有力、谋划细致、管理到位,中层干部做到执行有力、监督到位、落实到位,普通员工做到各司其职、及时高效完成既定工作。

  三是怎么做?一要坚定初心,作不忘本源的坚持者。时刻牢记自己的入党初心,永远铭记在党旗下的承诺,不做背叛者,不做两面人;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初心,强化党员意识,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二要牢记使命,作有志拼搏的践行者。“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路线图,为全党全国人民清晰指明了时代使命。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刻苦锤炼新本领,坚持“滴水穿石”的坚守精神,要敢于吃苦、敢于挑战、敢于在挫折困难中砥砺前行。三要屹立潮头,作勇于担当的搏击者。党员干部都应敢于担当,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追求,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理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就是要端正工作态度,学习典型,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增长本领,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就是要对标我们的具体任务,紧盯工作目标,强作风、勤务实,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为实现原平烟草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拼搏。

  牢牢把握“查与改贯通”的原则。

  一是查什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政治建设方面要清除“两面人”、思想建设方面要解决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组织建设方面要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与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作风和纪律建设方面要持续整治“四风”、形式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国家局张建民局长指出: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

【篇7】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日前,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动员和部署,为全党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行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党史这本熠熠生辉的“教科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史”磨砺坚定意志、以“史”铸就信念之魂、以“史”强化责任之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以“史”磨砺坚定意志,担当时代重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党带领人民在“小米加步枪”“雪山草地”……等一系列艰苦条件和恶劣环境中,毅然实现了从“救中国”“建中国”到“富中国”“梦中国”的伟大胜利。这些伟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坚强的意志、始终如一的情怀。翻开党史这本“教科书”,红色印记熠熠生辉。爱国精神、无畏精神、长征精神等体现得淋漓尽致,英雄事迹不胜枚举,革命精神传承至今,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党史丰富的精神养料,做好红色精神的传承人,当好时代发展的领路人,做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表率。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既充分利用既有的条件,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各种复杂环境历练,淬炼面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以争取最好的结果、赢得最大的胜利。
  以“史”铸就信念之魂,点亮忠诚坐标。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翻开党史中忠诚卫士的英雄图谱,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书写了伟大史诗。忠诚卫士的丰碑上,有的是皮鞭抽身、坚不吐实,铁血剑气铸忠诚;
  有的是被困山林、致死奋战,挥汗洒血见忠诚;
  有的是不惧困难、砥砺前行,披肝沥胆淬忠诚……伟大的英雄们放下生死,却从没有放下使命,忠诚总与春常在。对党忠诚是绝对的,也是具体的,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的全部感情和信仰,化作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担当、奋力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锻造忠诚品质,站稳政治立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行者,用自身的实践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史”强化责任之心,焕发拼搏劲头。打开党史这本无数先辈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奋斗史诗,不仅利于我们提升自身素质、丰富理论知识,更有利于指导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展望中国的未来,从现实的角度总览辉煌的成就。党员干部要汲取党史丰富的养料,多多温习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不断增加正能量。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不努力拼搏,怎么能成大事。拼搏本身是幸福的,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不惧怕困难,不忘奋斗,持久攻关,永不懈怠,只要坚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就一定会书写气势磅礴的人生篇章。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四五”蓝图已擘画,党员干部要拿出干事激情,奋勇前行,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累在一起,奋力书写新征程新篇章。前景美好,使命光荣,用奋斗开启新征程,干出精彩,拼出未来,永葆奋斗姿态,不负韶华,付出甘之如饴,中国精神的光芒更加闪耀。

【篇8】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根据主题教育整体安排,利用今天的机会,由我给大家上一次党课,主要围绕“坚守初心,践行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个专题来展开,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上讲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个人认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是在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的行动。具体来说,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应处处以身作则,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走在群众的前面,处处给群众做出表率,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而共同奋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共产党员带了头,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群众就会对党员产生一种信任感、向心力。这样,党员就能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带头人。

  二是骨干作用。共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应当成为群众的核心和中坚分子。对于群众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要主动热情地帮助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正确地给以解释和回答;当群众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挺身而出,保护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表现出对党的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表现出坚定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把广大群众吸引和团结到党的周围,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三是桥梁作用。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中介,要成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纽带。一方面,要经常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使群众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做法以及同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从而自觉地为实现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群众的情绪,及时地、如实地向党组织反映群众对中心各项工作的意见,以便党组织能够经常听到群众的呼声,更好地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自己的决策能正确地代表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员要以自己的模范的工作把党的指示和精神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把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转化为党的政策和决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军新征程,作为市场中心的一名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体现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为中心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认为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党员,这是党员修养的根本,也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根本。

  二是提高道德品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有尊敬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办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特别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公民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践行的准则。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一项基础性的精神和道德工程,十分的重要。所以共产党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的政治自觉性积极行动起来,在学习践行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做好平常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抚顺的一个部队出了一个雷锋,这就是一个在平常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典范。纵观雷锋的一生,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都是一些细小的事,但雷锋日记和"雷锋精神"却激励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我要把有限的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做的都是一些普通人都可能做到的事,然而正是这些事,折射出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向雷锋学习什么?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每件事。

  四是甘于默默奉献。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不大喜欢那种斤斤计较、吃不得一点亏的人,而轮到自己吃亏的时候,又很是不舒服。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无私奉献是党性的要求,是党员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吃得亏,受得苦,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做无原则之事,不恋身外之财物,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言苦、不言累、不言悔;在物质利益和各种好处面前,不捞、不争、不抢。

  最后关键时刻挺身。战争年代,每当战斗进行了紧要关头,往往会一批党员主动站出去承担最危险的任务。那么在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紧急关头、非常时期、特殊情况,比如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发生后,共产党员要能够挺身而出。这种时刻,一个党员如果缩手缩脚、畏首害怕,甚至拔腿后撤,那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无从谈起,还会有辱党员的称号。我相信我们的党员个个都是好样,到了关键时刻也一定能够站得出来。

  作为共产党员,要切实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初心,践行宗旨”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同志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

【篇9】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以下是达达文档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专题党课讲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想要获取更多文章,敬请关注达达文档网,谢谢大家!

  按照机关安排,在七一前夕,我跟大家讲次党课,一方面,交流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大家集体交心谈心。今天,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要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也没有经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对党的历史认识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建立99年了,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从中更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从党的奋斗史回顾初心使命

  大家都知道,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建立共产党?又是怎样建立共产党的?据考证,1899年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是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一个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一个名叫蔡尔康的人写的《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讲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中文译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三个字是一模一样。中国人见到马克思形象的画像是在8年以后,也就是在1907年,世界社出版了一本人物画册《世界名人六十人》,那里边有马克思大胡子的画像。

  这就是中国人最初对马克思的了解。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70多年后,才被中国人所接受呢?这是基于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也就是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所需要,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运动中,6月5日后,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了(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或其他什么党能取得胜利?还是要回到我们党的性质上来,我们党的是什么样的党。现行党章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其实70多年前《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讲的就很具体、很生动。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社论,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共产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

  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如果依照教条或狭隘经验,站在人民头上,强迫人民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解放斗争,那怕这种主观愿望、这种动机是为人民的,结果是办不通的,人民是不要这种自称为共产党员的人的。但是,如果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学生与勤务员,虚心向人民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站在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那末,人民就非要这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1.党的一大。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3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位一大代表最后人生的结局也大相径庭:有三个成了汉奸,完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反面,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公博、周佛海脱党后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高官、汉奸;1927年包惠僧脱党,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87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潜江人,一大就在他哥哥的住所召开)脱党,这两个人因为不满陈独秀的霸道作风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建国后又申请入党;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个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这些脱党的、被开除党籍的、甚至成为叛徒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树立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更不容易,同一个起点,截然不同的归宿!真是英雄辈出,大浪淘沙!

  2.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9日大会最后一天,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共有委员、候补委员10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年代,干革命就是拿命在干。大家前些时都看过话剧《王荷波》,知道了这位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反动派抓捕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当过国民党中央党委和代理组织部长,属于“高官”,蒋介石几次派人劝说,他将蒋介石写的劝降信撕碎,蒋介石打电话到监狱,他一听到就摔掉电话,后也被秘密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有8人先后牺牲,无一变节,无一叛变,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样描述:“为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起见,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并首次将“政治纪律”概念引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自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党内监督机构先后出现过监察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等名称变化,党内监督机构具体职责也随着党面临的形势任务而调整、充实、完善,但竖起监督执纪旗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初心初衷一脉相承、始终不渝。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署名“钟纪轩”的文章指出,“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初心初衷就是加强党风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3.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4.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在军事上、组织上"左"倾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延安“窑洞对”。1945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以个人名义应邀访问延安,开启了一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的讨论。在讨论中黄炎培坦率地说:“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的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给我们警示。

  6.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4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4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当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虽然很弱小,但我们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延安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4.西柏坡精神。西柏坡地处太行山麓东路与华北平原交界的河北省平山县丘陵地带。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办公,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西柏坡精神”,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会后十天,中共中央启程前往北平。惜别送行的父老乡亲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我们在座各位要认真学习领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第二,要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我们要自觉按照习总书记记“五个过硬”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

  (一)创新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性强,有的同志可能觉得学好业务就行了,政治理论枯燥、用不上,可学可不学。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首要任务就是讲政治,你连政治理论都不懂,怎么落实政治机关的要求?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一要全面系统学。一方面要固本培元,稳固理论根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我们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无论他人如何跳梁,我自岿然不动,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锻炼出坚定的思想定力,从而有效抵御各种杂音的干扰。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经济、金融、科技、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维度、广度、深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

  二要结合实际学。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学以致用,学思践悟。古人说:尽读书不如不读书。学习如果不跟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做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结合实际?我的体会,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力争成为多面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身子扑下去、心沉下去,了解基层状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思多学多悟,特别是年轻同志,要自我加压,多动笔,把悟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提供给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

  三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个性,有主见,单纯地说教或者念念文件、翻一翻、看一看,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必须创新学习形式,让大家爱上学习、自觉学习。如何创新形式、增强学习实效,我看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宣部推出手机APP“学习强国”,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学习形式的有益探索。我认为,可以发挥业务优势,利用审理谈话、观摩庭审、案件剖析等机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请专家教授讲解等,打造“开放课堂”;利用微信群、QQ群,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记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大家也可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把我们的理论学习搞得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实践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潜力无限,手中掌握着学历和知识的杠杆。这就有如垂钓,一竿在手,希望无穷。但在成长初期“滚石上山”的阶段,找准“支点”才能顶住压力、蓄势蓄能。这个支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的锤炼和打磨。从我分管的情况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都很不错,特别是xx、xx,春节、五一没有休一天假,连续奋战,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习总书记记曾说,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

  习总书记记还指出,“一事一时带好头不难,难的是事事时时作表率。”大家要坚持和发扬好的传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承担重任,通过吃苦受累的实践磨炼,涵养自己强大的自信从容、胸怀气度,在遇到更高层次挑战时,自然而然就成为发力的新支点。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的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始终坚持做到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改变自己要从点滴做起,改变一定会有痛苦,但成果是辉煌的,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

  (三)守住廉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记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律”、防止“灯下黑”。习总书记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现在,想发财有正路,去经商就是了,那是光荣发家,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最后钱怎么拿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只是当了个保管员”。“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从我们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绝大部分都是从贪图蝇头小利、收人礼金“红包”开始,致使贪欲膨胀,发展到收受巨额钱物,滑向犯罪深渊的。因此,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和原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条件和要求,守住廉洁底线,努力做到“有一念之非即遏之,有一动之妄即改之”,在金钱物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看谁?看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部队,应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方方面面作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道德情操上,要自觉向标准看齐。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这些年,社会上“关系学”很盛行,有的人为了扩大“关系网”、达到个人目的,想出种种办法接受领导、攀附权势,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手握“重权”,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

  大家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力有理有节,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不搞“关系学”那一套,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大家平时工作就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不要成天忙于应酬,搞灯红酒绿。要多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对家人负责、尽了孝心责任心,也是避免被“围猎”,慎始、慎微。

  大家要经常对照党规党纪的要求检视反省,严格遵照执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快乐,也有失落失意。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正确的态度是,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炼,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

  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上进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忠诚为民”的品质,学习习总书记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坚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荣誉和尊严,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10】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2月1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这件大事。几天后,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总书记再次作出部署——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部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更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奋勇向前、越挫越勇的民族气魄。我们要在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通过对党史的学习研究,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学习党史中坚守初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立场与群众观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党历经挫折磨难,却能够从失败和曲折中振奋崛起,就是因为我们党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学习党史中牢记使命。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可爱的中国”顽强奋斗,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无数中华儿女,一身正气,报效国家,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韧劲和毅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成为推动新中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40多年的全面改革开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践行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学习党史中树牢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持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打扫思想灰尘,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切实融入为人民服务当中,担当责任,奉献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篇11】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按照机关安排,在七一前夕,我跟大家讲次党课,一方面,交流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大家集体交心谈心。今天,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要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也没有经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对党的历史认识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建立99年了,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从中更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从党的奋斗史回顾初心使命

  大家都知道,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建立共产党?又是怎样建立共产党的?据考证,1899年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是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一个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一个名叫蔡尔康的人写的《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讲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中文译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三个字是一模一样。中国人见到马克思形象的画像是在8年以后,也就是在1907年,世界社出版了一本人物画册《世界名人六十人》,那里边有马克思大胡子的画像。这就是中国人最初对马克思的了解。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70多年后,才被中国人所接受呢?这是基于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也就是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所需要,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运动中,6月5日后,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了(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或其他什么党能取得胜利?还是要回到我们党的性质上来,我们党的是什么样的党。现行党章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其实70多年前《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讲的就很具体、很生动。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社论,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共产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如果依照教条或狭隘经验,站在人民头上,强迫人民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解放斗争,那怕这种主观愿望、这种动机是为人民的,结果是办不通的,人民是不要这种自称为共产党员的人的。但是,如果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学生与勤务员,虚心向人民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站在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那末,人民就非要这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1.党的一大。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3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位一大代表最后人生的结局也大相径庭:有三个成了汉奸,完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反面,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公博、周佛海脱党后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高官、汉奸;1927年包惠僧脱党,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87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潜江人,一大就在他哥哥的住所召开)脱党,这两个人因为不满陈独秀的霸道作风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建国后又申请入党;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个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这些脱党的、被开除党籍的、甚至成为叛徒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树立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更不容易,同一个起点,截然不同的归宿!真是英雄辈出,大浪淘沙!

  2.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9日大会最后一天,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共有委员、候补委员10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年代,干革命就是拿命在干。大家前些时都看过话剧《王荷波》,知道了这位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反动派抓捕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当过国民党中央党委和代理组织部长,属于“高官”,蒋介石几次派人劝说,他将蒋介石写的劝降信撕碎,蒋介石打电话到监狱,他一听到就摔掉电话,后也被秘密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有8人先后牺牲,无一变节,无一叛变,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样描述:“为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起见,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并首次将“政治纪律”概念引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自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党内监督机构先后出现过监察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等名称变化,党内监督机构具体职责也随着党面临的形势任务而调整、充实、完善,但竖起监督执纪旗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初心初衷一脉相承、始终不渝。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署名“钟纪轩”的文章指出,“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初心初衷就是加强党风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3.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4.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在军事上、组织上"左"倾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延安“窑洞对”。1945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以个人名义应邀访问延安,开启了一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的讨论。在讨论中黄炎培坦率地说:“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的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给我们警示。

  6.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4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4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当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虽然很弱小,但我们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延安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4.西柏坡精神。西柏坡地处太行山麓东路与华北平原交界的河北省平山县丘陵地带。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办公,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西柏坡精神”,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会后十天,中共中央启程前往北平。惜别送行的父老乡亲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我们在座各位要认真学习领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第二,要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我们要自觉按照习总书记“五个过硬”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

  (一)创新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性强,有的同志可能觉得学好业务就行了,政治理论枯燥、用不上,可学可不学。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首要任务就是讲政治,你连政治理论都不懂,怎么落实政治机关的要求?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一要全面系统学。一方面要固本培元,稳固理论根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我们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无论他人如何跳梁,我自岿然不动,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锻炼出坚定的思想定力,从而有效抵御各种杂音的干扰。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经济、金融、科技、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维度、广度、深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二要结合实际学。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学以致用,学思践悟。古人说:尽读书不如不读书。学习如果不跟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做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结合实际?我的体会,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力争成为多面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身子扑下去、心沉下去,了解基层状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思多学多悟,特别是年轻同志,要自我加压,多动笔,把悟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提供给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三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个性,有主见,单纯地说教或者念念文件、翻一翻、看一看,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必须创新学习形式,让大家爱上学习、自觉学习。如何创新形式、增强学习实效,我看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宣部推出手机APP“学习强国”,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学习形式的有益探索。我认为,可以发挥业务优势,利用审理谈话、观摩庭审、案件剖析等机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请专家教授讲解等,打造“开放课堂”;利用微信群、QQ群,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大家也可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把我们的理论学习搞得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实践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潜力无限,手中掌握着学历和知识的杠杆。这就有如垂钓,一竿在手,希望无穷。但在成长初期“滚石上山”的阶段,找准“支点”才能顶住压力、蓄势蓄能。这个支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的锤炼和打磨。从我分管的情况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都很不错,特别是**、**,春节、五一没有休一天假,连续奋战,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习总书记曾说,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习总书记还指出,“一事一时带好头不难,难的是事事时时作表率。”大家要坚持和发扬好的传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承担重任,通过吃苦受累的实践磨炼,涵养自己强大的自信从容、胸怀气度,在遇到更高层次挑战时,自然而然就成为发力的新支点。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的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始终坚持做到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改变自己要从点滴做起,改变一定会有痛苦,但成果是辉煌的,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

  (三)守住廉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律”、防止“灯下黑”。习总书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现在,想发财有正路,去经商就是了,那是光荣发家,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最后钱怎么拿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只是当了个保管员”。“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从我们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绝大部分都是从贪图蝇头小利、收人礼金“红包”开始,致使贪欲膨胀,发展到收受巨额钱物,滑向犯罪深渊的。因此,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和原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条件和要求,守住廉洁底线,努力做到“有一念之非即遏之,有一动之妄即改之”,在金钱物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看谁?看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部队,应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方方面面作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道德情操上,要自觉向标准看齐。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这些年,社会上“关系学”很盛行,有的人为了扩大“关系网”、达到个人目的,想出种种办法接受领导、攀附权势,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手握“重权”,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大家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力有理有节,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不搞“关系学”那一套,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大家平时工作就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不要成天忙于应酬,搞灯红酒绿。要多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对家人负责、尽了孝心责任心,也是避免被“围猎”,慎始、慎微。大家要经常对照党规党纪的要求检视反省,严格遵照执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快乐,也有失落失意。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正确的态度是,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炼,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上进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忠诚为民”的品质,学习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坚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荣誉和尊严,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12】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以下是达达文档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专题党课讲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想要获取更多文章,敬请关注达达文档网,谢谢大家!

  按照机关安排,在七一前夕,我跟大家讲次党课,一方面,交流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大家集体交心谈心。今天,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要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也没有经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对党的历史认识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建立99年了,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从中更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从党的奋斗史回顾初心使命

  大家都知道,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建立共产党?又是怎样建立共产党的?据考证,1899年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是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一个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一个名叫蔡尔康的人写的《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讲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中文译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三个字是一模一样。中国人见到马克思形象的画像是在8年以后,也就是在1907年,世界社出版了一本人物画册《世界名人六十人》,那里边有马克思大胡子的画像。

  这就是中国人最初对马克思的了解。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70多年后,才被中国人所接受呢?这是基于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也就是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所需要,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运动中,6月5日后,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了(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或其他什么党能取得胜利?还是要回到我们党的性质上来,我们党的是什么样的党。现行党章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其实70多年前《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讲的就很具体、很生动。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社论,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共产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

  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如果依照教条或狭隘经验,站在人民头上,强迫人民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解放斗争,那怕这种主观愿望、这种动机是为人民的,结果是办不通的,人民是不要这种自称为共产党员的人的。但是,如果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学生与勤务员,虚心向人民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站在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那末,人民就非要这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1.党的一大。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3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位一大代表最后人生的结局也大相径庭:有三个成了汉奸,完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反面,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公博、周佛海脱党后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高官、汉奸;1927年包惠僧脱党,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87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潜江人,一大就在他哥哥的住所召开)脱党,这两个人因为不满陈独秀的霸道作风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建国后又申请入党;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个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这些脱党的、被开除党籍的、甚至成为叛徒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树立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更不容易,同一个起点,截然不同的归宿!真是英雄辈出,大浪淘沙!

  2.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9日大会最后一天,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共有委员、候补委员10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年代,干革命就是拿命在干。大家前些时都看过话剧《王荷波》,知道了这位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反动派抓捕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当过国民党中央党委和代理组织部长,属于“高官”,蒋介石几次派人劝说,他将蒋介石写的劝降信撕碎,蒋介石打电话到监狱,他一听到就摔掉电话,后也被秘密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有8人先后牺牲,无一变节,无一叛变,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样描述:“为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起见,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并首次将“政治纪律”概念引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自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党内监督机构先后出现过监察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等名称变化,党内监督机构具体职责也随着党面临的形势任务而调整、充实、完善,但竖起监督执纪旗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初心初衷一脉相承、始终不渝。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署名“钟纪轩”的文章指出,“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初心初衷就是加强党风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3.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4.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在军事上、组织上"左"倾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延安“窑洞对”。1945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以个人名义应邀访问延安,开启了一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的讨论。在讨论中黄炎培坦率地说:“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的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给我们警示。

  6.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4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4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当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虽然很弱小,但我们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延安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4.西柏坡精神。西柏坡地处太行山麓东路与华北平原交界的河北省平山县丘陵地带。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办公,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西柏坡精神”,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会后十天,中共中央启程前往北平。惜别送行的父老乡亲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我们在座各位要认真学习领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第二,要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我们要自觉按照习总书记记“五个过硬”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

  (一)创新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性强,有的同志可能觉得学好业务就行了,政治理论枯燥、用不上,可学可不学。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首要任务就是讲政治,你连政治理论都不懂,怎么落实政治机关的要求?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一要全面系统学。一方面要固本培元,稳固理论根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我们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无论他人如何跳梁,我自岿然不动,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锻炼出坚定的思想定力,从而有效抵御各种杂音的干扰。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经济、金融、科技、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维度、广度、深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

  二要结合实际学。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学以致用,学思践悟。古人说:尽读书不如不读书。学习如果不跟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做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结合实际?我的体会,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力争成为多面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身子扑下去、心沉下去,了解基层状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思多学多悟,特别是年轻同志,要自我加压,多动笔,把悟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提供给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

  三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个性,有主见,单纯地说教或者念念文件、翻一翻、看一看,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必须创新学习形式,让大家爱上学习、自觉学习。如何创新形式、增强学习实效,我看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宣部推出手机APP“学习强国”,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学习形式的有益探索。我认为,可以发挥业务优势,利用审理谈话、观摩庭审、案件剖析等机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请专家教授讲解等,打造“开放课堂”;利用微信群、QQ群,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记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大家也可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把我们的理论学习搞得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实践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潜力无限,手中掌握着学历和知识的杠杆。这就有如垂钓,一竿在手,希望无穷。但在成长初期“滚石上山”的阶段,找准“支点”才能顶住压力、蓄势蓄能。这个支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的锤炼和打磨。从我分管的情况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都很不错,特别是xx、xx,春节、五一没有休一天假,连续奋战,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习总书记记曾说,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

  习总书记记还指出,“一事一时带好头不难,难的是事事时时作表率。”大家要坚持和发扬好的传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承担重任,通过吃苦受累的实践磨炼,涵养自己强大的自信从容、胸怀气度,在遇到更高层次挑战时,自然而然就成为发力的新支点。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的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始终坚持做到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改变自己要从点滴做起,改变一定会有痛苦,但成果是辉煌的,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

  (三)守住廉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记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律”、防止“灯下黑”。习总书记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现在,想发财有正路,去经商就是了,那是光荣发家,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最后钱怎么拿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只是当了个保管员”。“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从我们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绝大部分都是从贪图蝇头小利、收人礼金“红包”开始,致使贪欲膨胀,发展到收受巨额钱物,滑向犯罪深渊的。因此,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和原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条件和要求,守住廉洁底线,努力做到“有一念之非即遏之,有一动之妄即改之”,在金钱物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看谁?看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部队,应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方方面面作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道德情操上,要自觉向标准看齐。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这些年,社会上“关系学”很盛行,有的人为了扩大“关系网”、达到个人目的,想出种种办法接受领导、攀附权势,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手握“重权”,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

  大家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力有理有节,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不搞“关系学”那一套,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大家平时工作就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不要成天忙于应酬,搞灯红酒绿。要多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对家人负责、尽了孝心责任心,也是避免被“围猎”,慎始、慎微。

  大家要经常对照党规党纪的要求检视反省,严格遵照执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快乐,也有失落失意。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正确的态度是,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炼,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

  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上进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忠诚为民”的品质,学习习总书记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坚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荣誉和尊严,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13】党课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按照机关安排,在七一前夕,我跟大家讲次党课,一方面,交流近期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大家集体交心谈心。今天,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是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一,要从学习党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也没有经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对党的历史认识理解不深不透,对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建立99年了,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从中更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从党的奋斗史回顾初心使命

  大家都知道,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会建立共产党?又是怎样建立共产党的?据考证,1899年在中文报刊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是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一个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翻译了一个名叫蔡尔康的人写的《大同学》的文章,里面讲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中文译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三个字是一模一样。中国人见到马克思形象的画像是在8年以后,也就是在1907年,世界社出版了一本人物画册《世界名人六十人》,那里边有马克思大胡子的画像。这就是中国人最初对马克思的了解。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70多年后,才被中国人所接受呢?这是基于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也就是说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中国社会所需要,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运动中,6月5日后,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了(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或其他什么党能取得胜利?还是要回到我们党的性质上来,我们党的是什么样的党。现行党章中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其实70多年前《解放日报》社论的一段话讲的就很具体、很生动。1945年6月11日,党的七大闭幕后,6月14日,党中央主办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社论,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做一个共产党员,对于人民,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共产党员,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人民是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如果依照教条或狭隘经验,站在人民头上,强迫人民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进行解放斗争,那怕这种主观愿望、这种动机是为人民的,结果是办不通的,人民是不要这种自称为共产党员的人的。但是,如果共产党员做人民的学生与勤务员,虚心向人民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人民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站在之中,做人民的模范,与人民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那末,人民就非要这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可,因为如果没有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党作为领导者,人民的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1.党的一大。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3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包括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个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3位一大代表最后人生的结局也大相径庭:有三个成了汉奸,完全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反面,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陈公博、周佛海脱党后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高官、汉奸;1927年包惠僧脱党,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87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潜江人,一大就在他哥哥的住所召开)脱党,这两个人因为不满陈独秀的霸道作风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建国后又申请入党;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4个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这些脱党的、被开除党籍的、甚至成为叛徒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树立初心不容易,坚守初心更不容易,同一个起点,截然不同的归宿!真是英雄辈出,大浪淘沙!

  2.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9日大会最后一天,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共有委员、候补委员10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年代,干革命就是拿命在干。大家前些时都看过话剧《王荷波》,知道了这位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反动派抓捕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当过国民党中央党委和代理组织部长,属于“高官”,蒋介石几次派人劝说,他将蒋介石写的劝降信撕碎,蒋介石打电话到监狱,他一听到就摔掉电话,后也被秘密杀害。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委员,有8人先后牺牲,无一变节,无一叛变,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样描述:“为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起见,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并首次将“政治纪律”概念引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自1927年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党内监督机构先后出现过监察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等名称变化,党内监督机构具体职责也随着党面临的形势任务而调整、充实、完善,但竖起监督执纪旗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初心初衷一脉相承、始终不渝。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署名“钟纪轩”的文章指出,“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初心初衷就是加强党风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3.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4.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在军事上、组织上"左"倾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延安“窑洞对”。1945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以个人名义应邀访问延安,开启了一场著名的“历史周期率”的讨论。在讨论中黄炎培坦率地说:“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的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给我们警示。

  6.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4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48年的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当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虽然很弱小,但我们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延安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

  4.西柏坡精神。西柏坡地处太行山麓东路与华北平原交界的河北省平山县丘陵地带。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办公,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西柏坡精神”,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会后十天,中共中央启程前往北平。惜别送行的父老乡亲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我们在座各位要认真学习领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第二,要从自我修炼中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我们要自觉按照习总书记“五个过硬”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

  (一)创新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性强,有的同志可能觉得学好业务就行了,政治理论枯燥、用不上,可学可不学。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首要任务就是讲政治,你连政治理论都不懂,怎么落实政治机关的要求?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一要全面系统学。一方面要固本培元,稳固理论根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我们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无论他人如何跳梁,我自岿然不动,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锻炼出坚定的思想定力,从而有效抵御各种杂音的干扰。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经济、金融、科技、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维度、广度、深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二要结合实际学。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学以致用,学思践悟。古人说:尽读书不如不读书。学习如果不跟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做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结合实际?我的体会,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力争成为多面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身子扑下去、心沉下去,了解基层状况,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思多学多悟,特别是年轻同志,要自我加压,多动笔,把悟到的东西形成文字,提供给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政策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三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个性,有主见,单纯地说教或者念念文件、翻一翻、看一看,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必须创新学习形式,让大家爱上学习、自觉学习。如何创新形式、增强学习实效,我看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宣部推出手机APP“学习强国”,就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学习形式的有益探索。我认为,可以发挥业务优势,利用审理谈话、观摩庭审、案件剖析等机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请专家教授讲解等,打造“开放课堂”;利用微信群、QQ群,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大家也可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把我们的理论学习搞得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实践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潜力无限,手中掌握着学历和知识的杠杆。这就有如垂钓,一竿在手,希望无穷。但在成长初期“滚石上山”的阶段,找准“支点”才能顶住压力、蓄势蓄能。这个支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的锤炼和打磨。从我分管的情况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都很不错,特别是**、**,春节、五一没有休一天假,连续奋战,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习总书记曾说,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习总书记还指出,“一事一时带好头不难,难的是事事时时作表率。”大家要坚持和发扬好的传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承担重任,通过吃苦受累的实践磨炼,涵养自己强大的自信从容、胸怀气度,在遇到更高层次挑战时,自然而然就成为发力的新支点。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的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始终坚持做到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改变自己要从点滴做起,改变一定会有痛苦,但成果是辉煌的,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

  (三)守住廉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律”、防止“灯下黑”。习总书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现在,想发财有正路,去经商就是了,那是光荣发家,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最后钱怎么拿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只是当了个保管员”。“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从我们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绝大部分都是从贪图蝇头小利、收人礼金“红包”开始,致使贪欲膨胀,发展到收受巨额钱物,滑向犯罪深渊的。因此,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和原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否符合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条件和要求,守住廉洁底线,努力做到“有一念之非即遏之,有一动之妄即改之”,在金钱物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看谁?看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部队,应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方方面面作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道德情操上,要自觉向标准看齐。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这些年,社会上“关系学”很盛行,有的人为了扩大“关系网”、达到个人目的,想出种种办法接受领导、攀附权势,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手握“重权”,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大家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力有理有节,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不搞“关系学”那一套,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大家平时工作就很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不要成天忙于应酬,搞灯红酒绿。要多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对家人负责、尽了孝心责任心,也是避免被“围猎”,慎始、慎微。大家要经常对照党规党纪的要求检视反省,严格遵照执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快乐,也有失落失意。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正确的态度是,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炼,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上进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忠诚为民”的品质,学习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坚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队伍的荣誉和尊严,做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