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象方面评价三篇

更新时间:2021-11-08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社会组织形象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精神面貌、行为特征、产品和服务等产生的印象、感情和认知等的综合体现。社会组织形象通过其内在精神、外在行为和外显事物表现出来。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社会形象方面评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形象方面评价一篇

  古往今来,人们有关形象的认识总局限于“绣花枕头”、肤浅不可靠的圈子里。其实不然,形象在呼吁诚信提倡文明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形象就是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你可以用温文的语言塑造你良师的风范。你可以用精致的套装美化你白领的形象,假如没有形象的诠释与展现,你怎么释放你内在的魅力呢?有这样一部电影,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家饮料厂历经风雨的经营故事:由于厂长观念陈旧,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迟迟不肯改换落后的玻璃包装,致使产品销路不旺,濒临倒闭之际,厂长的儿子建议父亲重新包装,结果该厂以其原有的品质保证和新包装的“护驾”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同样是高质量的商品,改换了包装就有如此大的转机,这难道不是这种商品的外在形象展示了内在的品质吗?毕竟形象是给人最直接最明了的讯号,能够唤起人们的信赖,可见有形象总比没形象好。

  形象有了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当然不是,形象也有美丑之分。2001年的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各国领导人身着设计师精心设计两年才新鲜出炉的唐装,给世界人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这种美的形象也传达了与各国之间平等合作同舟共济的友好关系,又不失时机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新形象,使以前东亚病夫和贫弱民族的形象全然不见了。这种成功的形象同时也渗透着全新的理念——中国的,世界的!与之相反,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坐高级轿车的官员出入在一些不适当的场所,恣意挥霍公款,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把国家公仆的形象毁之殆尽。一个人的丑陋形象影响了国家的利益,这种丑恶的形象难道不应该人人见而唾之吗?改弃丑陋的形象,树立美好的形象,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形象对我们太重要了。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轻视形象问题,我们要在提高本身素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树立国家的、企业的、个人的形象,让人们可以透过良好的形象洞悉我们优秀的内在本质。而当前仍有人不顾集体形象,就像上述官吏所为,实在令人痛心。

  树立形象、树立好的形象,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社会形象方面评价二篇

  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这些关键词,实际上都是社会组织形象的内容,社会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换一句话说,社会组织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显示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它包括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

  

   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中对现实环境诸因素发生或改变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值指向以及社会公德水平,包括服务态度、待人处事的基本行为准则、二次服务水平,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道德水准等等。它是社会组织的“软件”。

  

   社会组织外观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实现工作目标时所显示的能力识别标记,如产品的质量、美观度及市场价格与市场占有率,社会组织的名称、标志、商标、广告,社会组织的建筑式样、代表色和组织的建筑、设施、场所状况,组织的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等。它是社会组织的“硬件”。

  

   社会组织内在气质与外观形象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组织的形象。社会组织形象是组织经营活动中最为宝贵的无形资源。社会组织形象的好坏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社会组织要树立良好的的形象,那对社会组织的发展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每一个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时候,都是努力的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这是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

  

   社会组织形象可以具体表现为:产品形象、人员形象、建筑物形象、自我期望形象、虚假的社会形象、实际的社会形象、公众关系形象等。

  

   社会组织形象的评价标准,可以用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三个方面来概括。所谓的认知度是指社会组织被公众认识、知晓的程度,你这个社会组织,你的产品,你的服务,社会公众知道不知道,因此又称为知名度,它包括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美誉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评价的舆论倾向指标。注意,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重叠,这是这个社会组织形象最好的标志。知名度、美誉度越重叠,社会组织形象越美好。当然最好。的公共关系是达到和谐度,和谐度是指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社会组织应在提高和谐度的基础上,争取更高层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社会组织形象定位,是指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确定自身形象的特定的位置。我自己给我的社会组织定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让公众怎么来评价我?社会组织要根据自身特点、同类组织的情况、目标公众的情况三个基本要素来确定自身形象的特定位置。社会组织形象准确定位,有利于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和改善。定位过高达不到,定位过低没有奋斗的动力,这一点所有的同学要注意,人际交往个人定位也是如此。

  

   第(1)主客观两重性。社会组织形象作为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必然受到公众的评价倾向的影响,由于公众广泛而又众多,又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育背景,在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价也就是社会组织形象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公众自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一个社会组织形象在不同的公众心目中有不同的程度的差异,社会组织形象有较强的主观性。但是,从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来看,社会组织形象又有客观性。社会组织形象是公众在对社会组织各方面有了具体的感知和认识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印象,是社会组织各方面活动和所有外在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再者,根据统计学上的“大数定律”,评价的人多了,主观偏见就会减少,从而可以得出比较客观、比较真实的评价。

  

   第(2)个特点:多维性。社会组织形象是立体的、多维的,从形象构成的要素来看,从时间上、空间上、人员素质、设备配备上,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上,都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组织的形象,也都会影响到社会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要从多方面入手,改变不好的社会组织形象,树立良好的社会组织形象,使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形象塑造更加有效。

  

   第(3)相对性。社会组织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是与一定的“参照物”相比较而显现的,不仅社会组织自身会有发展变化,而且“参照物”也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沉船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树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则亏,坐吃山空;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白手起家,后来居上;等等,这些中国民间的一些传说,一些故事,一些格言,都反映了人的形象的变化,和社会组织的形象一直处在变化之中。那么我们说社会组织形象的好、坏,美、丑,它本身是会变化的。默默无闻的,会变得家喻户晓;老牌的、名牌的,也会“倒”牌子啊;也会威信扫地的,也会重新“昂立”,重新崛起。这就要求公共关系在塑造、改善社会组织形象方面,永远不能懈怠,永远不要气馁,永远没有止境。没有一个万年不倒的牌子,真正做下去也没有一个社会组织永远会默默无闻。

  

   (4)相对稳定性。社会组织形象由于一些原因的影响,不断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但是社会组织形象是社会组织综合行为的结果,组织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会在一定公众中形成概念化的心理定势,不会是不可捉摸、或者瞬间即逝的。因此,名牌、老字号,会成为无形的资产。这也是开展公关工作,塑造和改善组织形象的意义之所在。

  社会形象方面评价三篇

  社会组织形象通过其内在精神、外在行为和外显事物表现出来。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社会形象方面的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形象方面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20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并且民办高校也开始出现,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从11007年3174362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23317929人,在短短的13年间大学生的数量增长了6倍多。这也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化为大众教育模式,并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等教育会普及到每一个青年。但是近年来,我们通过大众传媒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大学生形象的负面报道,比如为人们所熟知马加爵事件硫酸泼熊事件校园直升飞机等新闻,都让人们重新观察和评价大学生,发现在人们身边同样存在着很多不合格的大学生。 一、大学生社会形象的主要构成

   大学生的社会形象不只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以及国家的未来。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一目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一目的也指明了大学生社会。

  

 

   形象的构成。 1.道德形象

   道德形象是人最基本的形象,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道德形象是大学生形象的支柱。爱因斯坦说过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大学生的道德形象不只是思想道德修养,还包括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政治素养。从社会的角度看,尽管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从精英到大众的变化,但是大学生在我国人口中的比例还比较低,同时社会公众心理还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仍然是人才的代名词,社会依然要求大学生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2.知识形象

   没有道德的人是危险品,而没有知识的人是废品。知识素质是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古今中外,人们都把知识看做是良好社会形象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知识形象是由专业知识、普通知识以及社会要求的一些特定知识构成的。大学是启迪人们智慧的殿堂,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可支配的时间较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很多专业以外的东西,这也为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知识也是大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中立足最根本的技能,是大学生长时间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礼仪形象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形象展现的是人的人格与品质。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

  

  

  

   礼仪形象主要是指人的仪态和礼节。其中仪态是大学生展现在公众面前最直接的形象,包括先天形象、服饰穿着和行为等。先天形象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只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形象;服饰穿着体现着一个群体的文化修养、审美价值等,也体现着个体的个性和爱好等;大学生的服饰穿着要符合常规、区分场合;日常动作行为是对大学生有更高的要求,社会在与大学生接触时,大学生的动作行为是长时间形成的直接体现。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学生需要掌握日常礼节、家庭礼节、社交礼节、公务礼节和商务礼节等,除此之外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大学生还要掌握一些民俗礼节。 4.心理形象

   心理形象是大学生社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的心理支撑。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这使得80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甚至在家族的溺爱下成长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时的表现,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形象而且还影响着人的生命。 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是由良好的道德形象、良好的知识形象、良好的礼仪形象、良好的心理形象共同决定的,但是不良的社会形象只需要其中一项缺失就可以。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形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各方面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