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更新时间:2021-12-28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德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故事

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1

  一位先生要雇用一位勤杂工。五十多人来应聘,最后挑中了一位男孩。他的朋友问:“你为何喜欢这位男孩,他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呀?”

  先生说:“他在门口蹭掉了脚下的泥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心细。当看到老人,他立即让坐,表明他心地善良。进办公室先脱下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捡起了那本书,并放回桌上。我与他交谈,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这不是最特别的地方吗?我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2

  肖琴五年级时,妹妹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妈妈拿着两根稻草对姐妹俩说: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人读书了。抽吧,拿到长的一根稻草的,就继续读书。就这样,肖琴成了家中的劳力。因为父亲在妹妹还未出生时便去世了。时隔多年,妹妹考起了吉首大学,而姐姐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一根稻草,就这样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3

  有两棵桃树,一棵在园内,一棵在园外。春天来了,它们都开满了粉红的花;夏天来了都结上了黄红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的硕果累累,园内的稀疏几枚。原来,园内的枝密而果疏,园外的`有人攀摘,枝疏而果密。

  两位学画的同窗,一位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一位流浪城乡写生。流浪者食取果腹,衣取蔽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四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后来,二人的作品同在文化宫展出。专职的画家的画,竟无人问津,而流浪画家的画却被抢购一空。

  在这个世界上,简单而执着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

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4

  南方某化工厂招聘一名仓库总管。

  韩林来到招聘现场,院里黑压压一片。他心想,看来无望了。这时,他看到地上扔满了一张张废纸,全是空白的复印纸。多好的纸啊,韩林想到了自己读书时用的草稿纸,写得不能再写了才丢。老家还不知道有多少小学生正用不上草稿纸呢。于是他把这些纸检起来,脏了的拍干净。不一会就捡了一大沓。韩林正在搜寻着地上的纸,忽然有位胖老头拍了拍他的肩头,说:“你也是来应聘的吗?”韩林说是。“你跟我来。”老人牵着韩林的手,来到招聘桌前说:“我已经决定录用这位先生了。”原来这位老人是这家工厂的总经理。“请大家往脚下看,那是一张张洁白的纸,可是有谁弯下腰去捡了呢?只有这位先生捡了。对一张张洁白的纸视若罔闻的人,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仓库总管吗?”人们沉默了一会,忽然爆发出如潮般的掌声。

  德育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的陶行知;痴心不改圆南梦,兰畹清风欲何求的魏书生;用爱谱写生命赞歌的殷雪梅、孟二冬;他们无一不是用“爱”耕种着希望,品尝着收获。

   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看见身边的老师像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

   说到这儿时,便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回忆中,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我曾经教过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天真,有的活泼,有的张扬,有的沉稳,有的机灵,有的憨厚。他们曾让我快乐,曾让我生气,曾让我欣慰,曾让我失望,而现在,脑海里的满满的是――爱。

   徐志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每天脸上都挂着纯纯的笑。可是,他好动,做事不专心,上课时易走神,课后不会自觉完成作业,从小家里人都缺少对他的教育,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曾多次与之沟通,但他们总是口头表示会多加关心教育,过后却不见行动。故此,他经常不交作业,或是马虎应付,成绩总是处于落后状态。

   如何能让徐志伟的厌学情绪有所改善,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我很费一翻思量。尤其是在多次努力后仍不见成效时,我也曾经气馁沮丧,曾经烦燥不耐,甚至闪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每当他开心地跟我聊着双休日爸爸带他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时,我心中的希望之光,总会不断闪现。因为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天真和澄清。这样的一双眼睛告诉我,他仍是一张白纸,仍能着上希望的七色彩虹。于是,我不断翻阅有关的书报刊物,每天针对他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制定长效而周详的计划,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言谈”鼓励,激发自信

   徐志伟本是个开朗的孩子,喜欢跟人聊天,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但因为各种原因以致朋友不多,让他日渐沉默。另外,从我的细心观察所得,徐志伟还是个极易满足的人,比如一次小小的表扬,他会开心良久,一次开心的活动,他会反复回味。记得有次他跟我说起他在读小学时一次受表扬的事,虽事隔几年,可他仍说得眉飞色舞,宛如昨天经历。哪节的什么课上,他们做了哪些有趣的游戏,他都会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想到这些,下课时,我会多留在教室几分钟,陪他聊天,目的是为了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引诱”他们加入到我们的谈话当中,让他有更多机会跟同学们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感情。果然,孩子们的向师性,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闲聊当中来。同学跟他相处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朋友的相伴从来都最能给予人力量,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性格日渐开朗。同时,我也深深明白到: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于是,我抓住每一次可以表扬他的机会:一次认真的值日,一次作业书写的工整,都成了表扬他的契机,这种最能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方法,我当然不会错过。而语言,是滋润人心最直接的渠道,徐中意从我这里一次次获得了感官上的话语表扬,他的精神需求也一次次得到了满足。同时,课间看到他跟同学开心说笑的情景也更多了。几个星期下来,徐中意明显变得开朗和自信。

   二、“文字”交流,教会勇气

   如果说语言是滋润人心最直接的渠道,那么文字就是滋润人心最有效的“魔杖”。在他越来越开朗和自信之时,我利用这“魔杖”,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给他进步的勇气和力量。日记、作业都是我“施法”之地,在他工整地做完作业时,我会给他写上几句真心的赞扬,在他只写一两行字的日记上,我则婉转地指出他的待改之处。我还不时地给他一张“便利贴”,有时会写上几句勉励的话,有时会告诉他这段时间哪些方面他还有进步的空间,有时则什么也不写,就画个红红的心,代表我对他的关怀,让他贴在我送给他的收藏本上,目的是让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给他直面自己缺点的勇气。我还要求他给我“回信”,实在没什么要跟我说,画画也行,旨在增加我们之间的交流,令他对我更信任,这样我对他的教育才能立竿见影。在一次次考试中,只要他考出的分数较前一次有进步,我都在班上大力地表扬,甚至让学生干部打电话给家长报喜。一段时间过后,“魔法”渐见成效,对于简单的作业,他基本能认真完成。这让我看到了越来越耀眼的希望之光不断闪烁。

   三、另设作业,因材施教

   徐志伟的学习能力是怎样,水平怎样,我心中还是有数的,知道有些作业对他来说的确很难完成,就算做了,质量也不高,甚至未达要求。为此,我跟其他任课老师商量好,减少徐志伟的作业量,为他另设一些简单的作业,扎实基础,提升学习信心。给他设定一个个易于实现的目标,鼓励他勇敢地去攻克。因为只有触手可及的成果,才能给人伸手去摘取的信心和冲劲。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作适当的辅导,发挥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进行“一帮一”学习,全方位地帮助他跟上别人的步伐。

   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化措施,徐志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并将之内化成一定程度的自觉行为,欠交作业的情况大大改善,与同学的相处密切了,人也变得开朗和自信。其他科任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有所提升。家庭教育方面,徐中意父母对徐中意的教育方法比以前更科学,教育意识也增强了,我想要的成效得到了初步体现。

   在我对徐志伟的一系列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难处。正如我前面所述,这是长期的计划和工作,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首先,他性格中的懒散很难根除,有时因为一时工作的繁忙而疏于跟进,他就会故态复萌。其次,生活和学习上总会有层出不穷的挑战打击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因为学习不认真而跟不上的知识,让他学起来越显吃力,放假期间父母因工作原因没有督促则不会自觉学习,电视、电脑等多种娱乐媒介分散了他学习的精力等,均让转化的步伐停滞不前。但同时,在这转化过程中,我又深深体会到老师的耐心、恒心与爱心对学生的重要。做为一名班主任,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教在无形的影响着学生,有的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以说,教师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人。面对一提起学习就一脸茫然的学困生,我们把爱,化作一声声呼唤,唤醒他们心中的真与善、自觉与自强!

  德育故事

德育故事大全精选1:负重快乐如樵夫

  一早上山晨练,下山时碰上一个樵夫。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背着一大捆柴,步履蹒跚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看后影,肯定是超过了半百的年龄。我紧赶两步,搭讪了几句话,就伸手接他肩上的柴。我想,他一定很累了,能帮的话就帮他背一程。没想到,他毅然拒绝了我,挥一挥布满老茧的手,呵呵笑着说:“谢了!谢了!你不要夺走我这会儿的快乐。”

  我的心深深地被这句话撞击了一下,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听着他渐行渐远的山调,我开始思索这充满意味的话语。

  本来,背着重重的一捆柴下山是一种痛苦之事,至少是一种负担,然而,在樵夫看来却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想想吧,上山之始他就期待着这种快乐,他一根一根将枯柴砍下并收集起来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收集快乐的过程?当满满的一捆快乐放在肩上时,他已经与最大的快乐紧密接触了。扛着最大的快乐回家,哪里还有“沉重”、“负担”、“痛苦”等感受的踪影?

  原来,快乐是可以这样理解的。生活中我们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不都是积累快乐的过程吗?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时,办结一件事情时,上床准备休息时,结束一段历程时,不都是最大快乐集中的时候吗?而事实上我们往往不这样理解。干工作,我们总恨不能少干一点是一点,干完了就如释重负。办事情,想的是“为什么偏偏让我摊上这些事儿”,能躲则躲,实在躲不开就硬着头皮去应付。办完了总不忘深深地叹口气:“哎,累啊!”一天结束或者一段时间结束,收获的也常常是疲劳和无奈。你可能会说,我经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根本不值得我快乐。如果许许多多的小事情不值得快乐的话,那么生活中又有多少大事情值得快乐呢?像结婚、生子、获奖、中彩这样的大事,人生能有几次?如果小事情没有快乐的习惯,说不定结婚、生子给你带来的是忧愁,获奖、中彩带来的是负担呢!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与一群小孩子尽情玩耍之后,仍意犹未尽,手舞足蹈。其学生不解,问老师:“为什么这样的小事情您也值得如此高兴?”大师意味深长地说:“人的一生能够遇到多少快乐的大事呢?”

  一个善于生活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捕捉快乐、收集快乐、享受快乐的人。如樵夫,负重并快乐着。

德育故事大全精选2:捕捉机会的“羊”

  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

  一狼大喜。“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另一狼不解地问。

  “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你去干什么?”那只不解的狼问。

  “我得设法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给羊。”飞奔的狼回答说。

  机会,就像隐藏在“草”背后的“羊”,一些人只看得见眼前的“草”,却看不见“草”背后的“羊”,所以一次次与机会的“羊”擦肩而过;而有的人却能透过“草”看见“羊”,所以也就一次次成功地捕获了机会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