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

更新时间:2022-06-24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社会治理领域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市域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市域社会治理”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市域范围内的落实和体现。与县域社会治理不同,市域社会治理把社会治理的重点从县一级向设区市一级提升,强调了市级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比,市域社会治理不仅体现在统筹级别的提升,而且具有更加鲜明的问题导向、制度导向和效能导向。从这三个导向的内在逻辑出发解析市域社会治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域社会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区别和联系,防止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用“市域社会治理”的“新瓶”装“基层社会治理”的“旧酒”,从而更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是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超过9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84个,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意味着中国已经由一个农业社会转型为城市型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在城市的大量集聚,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社会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域成为经济活跃、社会繁荣的热土,也是利益博弈、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场域,是社会治理的主阵地。

  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在城市的大量集聚,传统的社会关系逐渐瓦解,社会凝聚力下降,社会失范、社会分散化、社会复杂化等挑战不可避免。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中产生的“半城市化”现象会导致社会治安风险显著上升。特别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中,由于市域面积广、治理水平差异大,在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容易形成社会治理的真空期、断裂带、空白点,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着社会整合和风险防范的重大挑战。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市域社会风险具有高度的传导性、外溢性特征。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国际大都市,如米兰、纽约、伦敦,因为人口密集、交通便捷而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和扩散的关键节点。而我国以雷霆之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正是从武汉“封城”开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武汉作出了巨大牺牲。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域是防止风险外溢、扩散、上行的重要关口,将重大矛盾风险化解在市域,可以防止单个风险演变为系统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全局风险。

  因此,市域社会治理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管理和回应市域社会的集聚性、异质性、流动性,以及社会风险的外溢性等特征,探索与城市产业、城市人口、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为此,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加强对市域人口流动、市域社会矛盾、市域社会心理变迁和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城市共同体、社区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做好秩序和活力的“辩证法”,以活力建设支撑社会秩序,在社会分化中实现新的社会整合,形成社会的有机团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是构建统筹协调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社会治理具有两层含义,即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一般来说,治理层级越高,越侧重于体制机制与制度体系建设,治理层级越低,越侧重于具体社会事务的治理。我国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承上启下、统筹地方协调发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出修改,规定所有设区的市均具有立法权,进一步强化了设区的市在辖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的能力。因此,从职责权限出发,市级党委政府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职责重心是制度建设,是在国家治理的制度框架下,构建上下贯通、统筹协调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当前,在社会治理中,市级统筹能力普遍不强。在我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推行的“强县扩权”“省直管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相对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在区域发展格局中,中心城市往往是重要的增长极,发挥着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统筹共享公共资源等作用。然而,以县域行政区划为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块管理,将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得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的统筹、引领和带动作用大为减弱。

  同时,在社会事务治理中,还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不同条线“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情况,部门间横向协调困难,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以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处置为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涉及信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以及环保、住建、卫健、民政等10余个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会涉及相关部门30余个。不可否认,条线力量在社会治理的各自分管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与此同时,强大的条线力量也带来了治理资源、政策、服务的碎片化,加大了基层工作的负担,为此,在市域层面的社会事务治理中必须构建横向协作的整体性政府。例如,近年来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成都市委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嘉兴市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等举措都是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构建整体性政府的改革探索。

  因此,无论是从设区市的职责定位还是当前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现实问题来看,市域社会治理都具有鲜明的制度导向。市域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形成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治理体系,整合各层级、各部门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在体制机制上解决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和“堵点”,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充分发挥市域优势,实现更高的社会治理效能

  数字化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市域具有县域层级难以比拟的科技人才优势,这为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市域具有最优治理半径和最大政策边际效应,是社会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市域人才优势,一些地方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积极探索数字化社会治理,为社会有序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杭州市利用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建设“城市大脑”,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在社会治理中建设全市统一地址库,在重点事件风险防范评估、实有人口管理、关爱独居老人、群租房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宁波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部门数据信息线上共享,基于“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于2020年实现903万人口、110万法人和438万地址数据动态更新,开发出多种分类应用,对一些社会矛盾风险统筹资源力量,实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为常态化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数字化社会治理不仅可以解决社会治理碎片化、低效化的问题,还为健全完善政府与社会其他主体的沟通和互动机制提供了可能。以嘉兴市“微嘉园”平台为例,基于这一社区小程序和配套的积分兑换系统,嘉兴市探索构建“网上熟人社会”,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在社区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反电信诈骗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赋予了设区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地方立法权,为市域社会治理先行先试、自主创新提供了制度供给,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法治保障。因地制宜的市级立法有助于将社会治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并上升为法律,也有助于规范社会治理中各主体的行为,将社会治理各环节纳入法治轨道。同样以嘉兴市为例,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嘉兴市出台《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嘉兴市犬类管理条例》等,从噪音扰民、文明养犬等社会治理细微处入手,制定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法治思维校准社会治理实践、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

  由是观之,市域社会治理具有鲜明的效能导向。市域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重要汇聚节点,政治经济资源相对集中,对基层有着直接且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发挥市域科技、人才、立法等综合优势,把市域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

  问题导向、制度导向和效能导向构成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旨在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和挑战,其内涵是探索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实践中构建秩序与活力良性互动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是制度建设,要从市域的权限、职责、优势和实践需要出发,在国家治理的制度框架下,构建上下贯通、统筹协调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供给;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发挥市域科技、人才、立法等综合优势,把市域社会治理优势转化为更高的社会治理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

  今年以来,我单位能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建设平安陕西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抓好平安创建工作,根据《铜川市王益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20--20-)》的文件精神,组织部高度重视,立足组织部门实际,迅速成立区委组织部平安王益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夯实措施,多点发力,有效维护全区政治社会稳定,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发挥职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推动落实全省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王益区迅速开展1镇、6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员,负责本辖区政法及综治维稳工作,此项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将综治维稳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标准。在干部酝酿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领导干部第一政治品质来要求,将“干净干事”作为干部立身之本、创业之基,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综治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治各项举措落实不力,导致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做到“一票否决”。同时,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的要求,在职级晋升考察环节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的同时核查信访举报,对发现有问题没有查清的,不得晋升职级,有效防止“带病提拔”。三是纳入目标年度考核体系。区考核办已将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评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年度任务两项指标纳入20-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二)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强化保障落实。按照《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社区基础和服务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落实每个社区每年1.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严格执行经费支出审批和标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防止党建工作经费“不乱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网格党小组建设。充分借鉴红旗社区经验,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党小组建设工作的通知》(铜王组发〔20-〕49号),在全区推进“党建网格”建设,以现有社区网格为基础,依托辖区单位、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社会组织等,以单建或共建形式,在每个网格中建立党小组。将20个社区划分为261个责任网格,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并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网格,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20个社区261个网格,单建网格党小组77个,联建53个,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党员和党员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参与社区网格服务。

  三是全面实行“兼职委员”。聚焦破解城市基层党建统筹协调难、资源整合难、工作推进难的问题,在全区推行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制”,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加强组织共建,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等推进活动共联,通过整合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党建共同体,做到组织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变“两家人”为“一家亲”。目前,全区已有48家驻区单位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共同研讨党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重大事项。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一是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发展。紧紧围绕“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任务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社会组织党员队伍。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人士、党员参加各类党建主题活动。坚持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双提升、双融入、双服务”为抓手,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的同时,开展“党建指导员选派”、“党员微课”、“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和“党建引领强堡垒、争当先锋作表率”书记讲堂竞赛等主题活动8次。三是制定社会组织党组织“梯形进阶”动态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进阶”分级管理制度为着力点,按照党组织制度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党员队伍发展、党组织作用发挥、典型培树等重点内容,对每个星级党组织实施梯形动态分级管理,切实抓实抓细党组织各项工作,使每项工作看得见、推进稳、有成效。

  (四)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为保障全区离退休老干部“学有组织、乐有场所、养有保障、为有平台”,区委老干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在云梦堤社区开展“四就近”服务试点工作,成立离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学分校,为离退休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自觉自愿为平安建设献计献策,引导参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村)、周边小区的平安建设义务宣传服务,切实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平安建设参与率、满意率、知晓率。

  二、存在问题

  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障机制落实还不到位。目前,全区20个社区都根据网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网格党小组,但在落实保障党小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方面还不到位。二是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成效不明显。各街道在推进此项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复制、可借鉴的办法不多,党建联席会议质效不高,兼职委员推行不力,共驻共建活动缺乏载体,双向融入互动格局未有效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发挥好网格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织密为民服务网络,延伸党建工作触角,真正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同时,推进智慧化体系建设,切实整合现有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通壁垒,让管理服务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动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针对联建共享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落实好社区“兼职委员”制,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与驻区单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活动共联,着力构建融入式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着眼明年换届,加强社区“两委”班子研判,培养接班人,为提升“红旗经验”提供人才保证。着力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结合示范点打造同步推进讲解员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红旗经验”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是强化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对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扎实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培育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

  年初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平安稳定这条主线,突出群众满意这个目标,优化措施,自我加压,探索创新,全力推进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单位大局持续稳定。

  一、主要成效

  全面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吸毒人员、无越级上访、无群x性事件”的“四无”目标,机关单位平安稳定,干部职工团结和谐,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连续五年获得“全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平安单位”。主要特点是:

  ——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以创建“平安单位”、“平安院落”、“平安家庭”、“文明单位”等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联防联治、楼幢值守、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加强了技防物防人防,倡导了文明新风,营造了“平安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浓厚氛围。二是全面开展了矛盾纠纷排调活动。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三调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了维稳“三级责任捆绑”措施,做到矛盾纠纷排调抓早、抓小、抓苗头。全年无重大群x性事件,无矛盾纠纷激化的“民转刑”案件,实现了矛盾纠纷零发生。三是加强治安防范工作。重点加强春节、元旦、五一、国庆等特殊时期的防范工作,强化了值班值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确保了机关单位平安稳定。

  ——社会管理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规划了“十二五”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3个,制定《社会管理项目推进责任分解》。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7503万元,其中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6196万元,顺利地实施了一批项目,推进了一批项目,竣工了一批项目,极大地改善政法部门的办公条件,有力地推进全州政法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稳定责任机制取得新突破。建立健全了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处置突发性和群x性事件工作机制、信访维稳“三级责任捆绑”机制,确保工作事先有评估、事中有落实、事后有追责。

  ——法治建设工作迈向新台阶。结合推进“六五”普法,加强了普法教育,推行网上无纸化普法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广大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全系统机关干部职工无一人违法违纪。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保障,坚持组织领导到位

  1、健全组织。建立健全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委机关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委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具体分管综治维稳工作,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治办,明确了综治专干,确保工作有人负责、有人抓、有人落实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带头抓工作,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综治工作,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具体落实,形成了“主任管,副主任抓,科室办,办公室督”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实行了全程监督、无缝对接。

  3、完善制度。出台了矛盾纠纷调处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x性事件工作预案等23项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用制度促工作。

  (二)强化奖惩,坚持责任考评到位

  1、明确责任。坚持把综治工作纳入科室目标管理,与所属机构签订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状,并与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做到“责任不脱钩,要求高标准,考核严奖惩”。

  2、严格考核。制度了《州发改委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对县市发改局湘西经开区经济发展局主要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通知》,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重点考核,进行排名排位。

  3、注重运用。按照“月调度、季讲评、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的方式,加强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两个挂钩”,即:与评先评优挂钩,与绩效评估挂钩。

  (三)强化投入,坚持经费保障到位

  按照“工作所需、充分保障”的原则,制定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综治工作经费列入了单位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一方面,加强软件建设。购买普法读本,加大了法制宣传教育;支持网格小区工作,加大了协调联动;完善了综治工作台账,促进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添置了宿舍区安全防范设施,落实了消防安全器材,布置了监控器。强化了扶贫联系点村“五位一体”综治阵地建设,推进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四)强化统筹,坚持社会管理到位

  1、加强人口管理。按季开展了流动人口清理登记,加强了房屋出租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及措施。今年来,全委无流动人口因管理服务措施不落实引起的上访,无出租房屋违规引发的案(事)件。

  2、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突出“预防为主、教育为先”,采取“抓经常、经常抓”工作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禁毒工作深入开展,本系统全面实现了“无吸毒人员、无犯罪发生、无帮教人员”的“三无”目标,确保了一方净土。

  3、加强特殊人群管理。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及社区矫正对象全面排查清理,做到“情况明,底子清”。经排查,我委无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

  4、加强治安管理。围绕提升公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开展了“下基层、联群众、解民忧”大走访活动,走访群众93户,收集建议8条,落实建议6条;抓好民调工作,围绕“领导重视、履行职责、安全防范、机构责任、总体评价”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满意率达到100%,深受群众好评;办公区、宿舍区实行了巡逻,推行了楼幢长制,加强专人值班值守,目前无“两抢一盗”现象发生。

  5、加强交通消防社会化管理。交通方面,积极配合全州文明交通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印发了《全州文明交通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主要内容摘要》,让文明交通安全意识入脑入心。目前,我委无交通违规违章行为发生。消防方面,按照“一月一排查、月底大检查”的方式,在发改系统内开展了大排查活动,整改了隐患点,没有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五)强化实效,坚持创先争优到位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主题,坚持把稳定工作摆在首位,用团结稳定的局面促进发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加大了争资上项力度。牢固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意识,自我加压,在确保完成州政府考核争资目标任务之外,按增长10%的要求将争资任务分解到相关科室并纳入全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严格实行奖罚。截止9月1日,已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7.5亿元,特别在旅游公路、退耕还林二期工程、新型城镇化、湘西机场、黔张常铁路等重点领域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有重大突破。

  2、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推动、面貌靠项目改变”的意识,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建设“三结合三挂钩三问责”机制,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7月,全州2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58%。

  3、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按照向改革要动力、要速度、要质量、要项目、要资金的要求,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我委共取消行政许可事项5项,直接下放县市行政许可事项10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4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项,其他服务事项10项。

  4、加大了决策服务力度。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和重大规划,全面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工作,加强经济运行态势监测,加强重点领域课题调研,为州委、州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总之,我委综治维稳工作得到各部门和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特别得到了州综治委的悉心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平安单位”建设工作。今后,我们把这种支持和关心化成鼓舞和鞭策,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不断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工作,努力把工作推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