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汇大数据感受开放步伐财经眼·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经济脉动②范文三篇

更新时间:2021-07-10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经济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一切物质和精神物质的总称。微观概念是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个动态的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目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外汇大数据感受开放步伐财经眼·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经济脉动②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从外汇大数据感受开放步伐财经眼·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经济脉动②

  ——编 者“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都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累积沉淀下来,形成了一座座数据“宝藏”。目前,许多部门和行业都在建设大数据中心。如何获得、整理、开发、利用数据?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哪些新亮点、新趋势?怎样深入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将其作为生产要素进一步参与生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版带您走进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大数据中心,一探究竟。 

  早晨通过地铁闸机时,打开手机APP,轻轻一刷顺利进站;傍晚在商场购物付款时,只需刷卡、刷码或刷脸……便捷的支付体验,离不开机构后台对交易数据的处理。这些数据是如何汇集的?从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消费趋势?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挖掘利用数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进了位于上海的中国银联。

  做“信息收发员”,提高消费支付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为89.54亿张;2020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3454.26亿笔,其中消费业务1776.05亿笔。为了“解码”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我们来到了中国银联。

  一迈入中国银联信息总中心的总控大厅,记者就被前方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所吸引。“信息总中心是银联的‘大脑’,每天为金融机构、合作方提供从运营服务、业务支持到入网测试、应用支持等各类服务,保障用户交易的实时畅通。这块大屏幕上呈现出的数据能反映出当前银联网络交易的相关情况。”中国银联信息总中心数据分析师陈旭欣说。

  数字在跳动!就在陈旭欣说话的工夫,大屏幕上的交易总金额、交易总笔数和每秒交易笔数三项数据就刷新了好多次。“每时每刻都在变。前两项数据是截至咱们交流的这个时点,当日银联网络交易的总金额和总笔数。最后一项数据是当前实时发生的银行卡交易笔数。你看,现在1秒内大约有5000笔银行卡交易正在进行。”陈旭欣说,数据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半夜转账、消费的人少了,很多数值会走低;节假日消费火爆,数值就会升高。

  大屏幕上有一张中国地图,图上各省份的颜色深浅不一。“这呈现了各省份当日银联网络交易的总金额。”陈旭欣说,相关省份的颜色越深,说明其交易总金额越高,反之则越低。“从当前地图的颜色来看,上海、广东和北京等地的交易总金额处于全国前列。”

  消费数据是如何“汇集”的?

  “银联网络通过转接功能,来实现银行卡跨行跨地区联网通用。”陈旭欣举例说,消费者在商场使用工商银行信用卡刷卡购买一件商品,这笔交易的信息会首先传送到银联网络转接系统,系统识别信息后,会向工商银行下达扣款指令,接到工商银行扣款成功的通知后,系统再将这一信息传回商场。完成这样一笔交易,时间是毫秒级的,速度之快让消费者几乎感受不到。

  “屏幕上那个‘100%’的数字,就是银联网络转接系统的成功率。”陈旭欣说,平时人们刷卡购物、进站乘车的流畅体验,与这个系统的成功运行息息相关。确保这个“信息收发员”高效工作,维护用户支付安全,是银联信息总中心的重要工作。

  做“经济瞭望塔”,洞察消费新趋势

  个人交易数据在这里汇聚,搭起一座“瞭望塔”,帮助我们观察消费趋势,捕捉消费亮点。

  “分析今年以来银联网络交易的数据,尤其是消费的相关数据,我们总结出两个关键词:增长和优化。”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涂晓军说。

  看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GDP同比增长18.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4%,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这一点在银联数据中得到了印证。涂晓军介绍,一季度,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0%,长三角地区同比增幅超过40%;3月份和清明节假期前一周,航空售票的消费笔数同比增幅分别为70%和90%;“五一”假期期间,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到1.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

  看优化——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看点、新趋势也表现在银联网络交易数据的变化中。”涂晓军说。

  ——线上经济拉动线上支付增长。疫情防控期间,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线上经济增长较快。银联交易数据显示,线上交易占比较以前增长两倍以上,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

  ——服务消费受欢迎程度明显增加。近年来,我国居民在休闲娱乐、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银联交易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休闲娱乐行业消费金额占比较2019年同期增长20%,较2018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旅游市场尤其火爆。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餐饮、住宿等消费分别同比增长30%、18.2%。

  ——新型消费发展不断加快。“通过银联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近期一些销售智能产品的商户交易金额较快增长,部分无人超市的销售额也有所增加,这些变化都说明我国消费出现了年轻化、品牌化、智能化的趋势,新型消费发展不断加快。”涂晓军说。

  “银联网络交易数据呈现出的,是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结构不断优化的特点。这说明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同时通过这些数据,也能分析、研判出未来进一步扩大消费的发力点。”涂晓军说。

  做“发展加速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为了让记者对数据变化的规律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陈旭欣把记者拉到一台电脑前。“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居民购买火车票的情况。”她指着屏幕上一个明显的数据波峰说,由于4月中旬开始预售“五一”假期的火车票,用户使用银行卡付款购买车票后,银联网络的相关交易金额就会明显增加。

  “如果能进一步呈现每天购票人数,并且开放这一数据,就可以更好地提醒大家避峰出行,指导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做出预案、提高经营效益。”记者感叹。

  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价值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涂晓军介绍,近年来银联积极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构建“支付清算+信息科技”双轮驱动的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比如,为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小微企业卡,该卡充分利用中国银联整合数据的功能,通过追踪、分析小微企业消费数据,服务小微企业综合授信、融资增信,为银行识别客户、管理风险、融资信贷等提供支撑。

  涂晓军说,为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目前银联正在加快谋篇布局,打通“消费—生产”数据链条,生成更多数据分析产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做“安全守护者”,强化消费者信息保护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平衡好数据应用和安全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要确保数据自身的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深入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探索,实现交易处理与风险防控等服务深度结合,为数据的处理与安全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要维护好消费者数据权益。

  “今年,有一家商业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较粗放、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业属于数据密集型和科技驱动型行业,在逐步挖掘、释放数据经济价值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必须做守法的企业公民,担当社会责任,平衡好数据应用和安全保护的问题,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

  近日,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入第二次审议。“在处理个人信息方面,草案的二审稿与今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所关注的内容比较相似,均着眼于保护个人等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坚持‘最小’‘适当’等原则,避免‘一次授权、无穷采集、无限使用’等行为。”董希淼说,建立健全数据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建设数据标准规则体系,对保护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明确了权责边界,也为企业良性开发、使用金融数据明晰方向和尺度,有利于金融数据更好发挥作用。

【篇二】从外汇大数据感受开放步伐财经眼·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经济脉动②

  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比2019年同期增长21.6%。其中,出口8.04万亿元,同比增长30.1%,比2019年同期增长23.6%;进口6.72万亿元,同比增长25.9%,比2019年同期增长19.2%;贸易顺差1.32万亿元,同比增加56.2%。其中,部分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如铁矿砂、原油和大豆等,天然气进口呈现量增价跌。

  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1%,比2019年同期增长26.8%。其中,出口1.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0.2%,比2019年同期增长29%;进口1.0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6%,比2019年同期增长24.3%;贸易顺差2034.5亿美元,同比增加70.2%。

  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9%,环比下降0.4%,比2019年同期增长20.8%。其中,出口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0.2%,比2019年同期增长19.5%;进口1.42万亿元,同比增长39.5%,环比下降1.1%,比2019年同期增长22.3%;贸易顺差2960亿元,同比减少32.1%。

  按美元计价,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48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4%,环比下降0.6%,比2019年同期增长24.7%。其中,出口26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7.9%,环比基本持平,比2019年同期增长23.4%;进口2183.9亿美元,同比增长51.1%,环比下降1.2%,比2019年同期增长26.4%;贸易顺差455.3亿美元,同比减少26.5%。

  从统计数据来看,前五个月进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12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2%,占我外贸总值的61.8%,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万亿元,增长34.5%;进口4.22万亿元,增长29.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23万亿元,增长16.7%,占21.9%,下滑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2万亿元,增长16.4%;进口1.21万亿元,增长17.1%。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79万亿元,增长29.9%。其中,出口6252.6亿元,增长37.6%;进口1.16万亿元,增长26.1%。

  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前5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2.19万亿元,增长29.2%,占我外贸总值的14.8%。其中,对东盟出口1.21万亿元,增长29.3%;自东盟进口9804亿元,增长29%;对东盟贸易顺差2249.3亿元,增加30.6%。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06万亿元,增长28.7%,占14%。其中,对欧盟出口1.23万亿元,增长27.9%;自欧盟进口8274.4亿元,增长30%;对欧盟贸易顺差4067.5亿元,增加23.8%。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82万亿元,增长41.3%,占12.3%。其中,对美国出口1.34万亿元,增长38.9%;自美国进口4783亿元,增长48.5%;对美贸易顺差8605.1亿元,增加34.1%。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9697.9亿元,增长14.9%,占6.6%。其中,对日本出口4313.6亿元,增长8.9%;自日本进口5384.3亿元,增长20.1%;对日贸易逆差1070.7亿元,增加105.1%。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36万亿元,增长27.4%。其中,出口2.46万亿元,增长29.6%;进口1.9万亿元,增长24.7%。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5个月,民营进出口7.02万亿元,增长38.1%,占我外贸总值的47.6%,比去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53万亿元,增长39.4%,占出口总值的56.3%;进口2.49万亿元,增长35.8%,占进口总值的37.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44万亿元,增长20%,占我外贸总值的36.9%。其中,出口2.83万亿元,增长21.5%;进口2.61万亿元,增长18.4%。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2.23万亿元,增长20.7%,占我外贸总值的15.1%。其中,出口6519.1亿元,增长11.9%;进口1.57万亿元,增长24.8%。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78万亿元,增长31.9%,占出口总值的59.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6122亿元,增长20.4%;手机3548.7亿元,增长28.8%;汽车(包括底盘)756.7亿元,增长95.8%。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42万亿元,增长22.4%,占17.6%。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3680.1亿元,增长37.6%;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3644.8亿元,下降10.3%;塑料制品2401.2亿元,增长38.5%。此外,出口钢材3092.4万吨,增加23.7%;成品油3001.5万吨,增加0.5%。

  铁矿砂、原油和大豆等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天然气进口量增价跌。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4.72亿吨,增加6%,进口均价为每吨1032.8元,上涨62.7%;原油2.21亿吨,增加2.3%,进口均价为每吨2809.2元,上涨9.1%;煤1.11亿吨,减少25.2%,进口均价为每吨493.1元,下跌2.3%;天然气4978.2万吨,增加24.5%,进口均价为每吨2234.1元,下跌15.5%;大豆3823.4万吨,增加12.8%,进口均价为每吨3290.7元,上涨18.7%;初级形状的塑料1474.8万吨,增加0.3%,进口均价为每吨1.1万元,上涨21.6%;成品油1038万吨,减少22%,进口均价为每吨3721.9元,上涨22.1%;钢材609.7万吨,增加11.6%,进口均价为每吨7731.8元,上涨9.8%;未锻轧铜及铜材236.6万吨,增加8.4%,进口均价为每吨5.74万元,上涨35.1%。同期,进口机电产品2.87万亿元,增长21.8%。其中,集成电路2603.5亿个,增加30%,价值1.04万亿元,增长18.2%;汽车(包括底盘)42.9万辆,增加54.2%,价值1497亿元,增长61.2%。

  个人出国、企业进出口、跨境双向投资,都要与外汇打交道从外汇大数据感受开放步伐(财经眼·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经济脉动②)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汇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对个人来说,不管是出国留学还是旅行,都要兑换、使用外币。对企业来说,开展进出口贸易也离不开外汇。那么,一笔外汇数据从采集、分析到应用的过程是怎样的?从外汇数据中,能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变化?如何更好应用外汇数据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了采访。

  采集——

  外汇数据在一次次的涉外经济活动中产生,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外汇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

  一笔外汇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以货物贸易为例,一家机械设备出口企业收到境外汇入的一笔货款,银行核对交易信息,企业货款入账并进行数据申报,这样一笔外汇数据就上传到了外汇管理部门的相关系统。”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货物贸易处副处长鲁峰华告诉记者。

  个人兑换外币、企业收到货款……一笔笔外汇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了辽阔的“数据海洋”。在外汇局的一间会议室,记者被眼前的一块屏幕所吸引,屏幕上所展示的正是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动情况。“通过屏幕上展示的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选择时间、币种、收入、支出、收支差额等维度来观察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动情况,从屏幕上可以看出,内地和香港的资金往来是比较密切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分析预测处处长李玲青说。

  目前,外汇管理部门日常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统计我国涉外经济的相关情况。外汇数据的类别很多,包括结售汇数据、汇率数据、外债数据、储备余额等。一般来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是与个人和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两类数据,也是反映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的两个重要指标。

  先看银行结售汇数据。“个人或企业在银行将手中的外汇换成人民币,就是结汇,反之,就是售汇。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等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李玲青说,市场主体通过银行进行结售汇操作后,银行会将统计数据汇总至外汇管理部门的相关系统,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

  再看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就是俗称的“跨境收支”。例如,企业收到的境外汇入的货款,会被记入银行代客涉外收入中的经常账户下;个人因为出国留学的需要,向境外大学的账户里汇入的学费,则会被记入银行代客涉外支出中的经常账户下。“上述两种跨境收支的情况都与经常账户有关。经常账户是外汇业务中频繁出现的词语,反映的是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对外经济交往情况。”李玲青说。

  应该如何看待外汇数据的意义?“在形势研判方面,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外汇局从时间、地区、贸易方式、贸易伙伴等维度对外汇资金流动现状和未来变动趋势进行整体性和结构性分析。”鲁峰华说,以银行结售汇为例,通过分析衡量市场主体结汇和售汇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整体持汇意愿。

  在业务监管方面,鲁峰华表示,以外贸为例,外汇局以外贸企业作为微观管理的主体,依托相关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并结合企业历史业务情况、行业特征等信息,运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实现对企业非现场动态监测,评估企业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识别异常交易,实现对外汇违法违规主体的精准打击,维护正常的外汇市场秩序。

  分析——

  经常账户更趋平衡、跨境证券双向投资更加活跃,外汇数据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仔细分析经常账户、跨境证券投资等外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经常账户更趋平衡,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结果。

  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由高顺差趋向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由2007年的9.9%降至2020年的1.9%,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经常账户更趋平衡反映我国涉外经济的发展比较均衡。”李玲青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总体来看,我国经常账户演变是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结果。

  ——跨境证券双向投资更加活跃,体现出我国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成效。

  近年来,我国跨境证券双向投资更加活跃,总体呈现顺差格局。一方面,外资持续流入我国证券市场,境外投资者不断增配人民币资产。2020年,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规模达到25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境内投资者积极布局海外证券市场。2020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规模为1673亿美元。

  “近年来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更加便利,境内投资者多元化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也得到了有效满足。跨境证券投资的日益活跃和总体均衡,体现了我国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成效。”李玲青说。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外汇数据与涉外经济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外汇数据,可以更好地摸准我国在更高水平开放中的‘经济脉搏’。”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师何飞说。

  应用——

  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打击地下钱庄等

  沉甸甸的外汇数据“宝藏”能拿来做什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汇管理部门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打击地下钱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创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更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日常工作中我们观察到,一些银行由于无法全面了解外贸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尤其是难以全面掌握其跨境收支等数据,不愿为其提供贷款,出现了一些不敢贷不愿贷的现象。”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监管科技处处长牟传兴说,外汇局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多方共识的特点,通过共享质押物凭证、资金收付、融资等信息,帮助银行有效识别企业的信用风险,为企业增信。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外汇管理部门推出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

  “平台运行以来受到银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欢迎,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效果明显。目前加入平台的法人银行达290多家,约占全部办理外汇业务银行的一半。举例来说,此前重庆平均每笔融资业务需要校验出口信息近60份,最复杂的一笔甚至涉及1138份,银行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后,相关信息的核查时间从1至2个工作日直接缩短至20分钟。”牟传兴说,截至今年4月末,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11.8万笔、金额约900亿美元,服务企业超过70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5%。

  运用全国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提升识别违规主体的智能化水平——

  “数据是我们筛查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最重要的基础。”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机构监测与非现场检查处副处长刘妍说,一般来说,涉嫌违法犯罪的市场主体其经营行为或资金交易情况,会有一些异常特征。通过与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外汇局在全国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中,将包括外汇数据在内的多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市场主体一些行为的商业合理性、逻辑合理性,从而筛查出相关线索。

  刘妍说,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不断推进科技赋能外汇监管,推进外汇线索研判中心建设,引入关系图谱、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识别违规主体的智能化水平。近两年,地下钱庄、虚假欺骗性交易类违规线索成案率不断提高。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跨境收支主体越来越多,一些新型的跨境支付手段开始出现,不断对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利用科技赋能外汇监管,提升监管质效,更好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

  宁波新闻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拉开帷幕宁波4.04万名考生奔赴“战场”

  今天,2021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昨天下午,记者在效实中学考点看到,校门口围墙栅栏上,印有“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考选考科目考试宁波市效实中学考点”的横幅很是显眼。考生三三两两来到考场,提前了解情况,有位家长在拍摄校门口6块为考生加油的蓝色展板。“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说得真好,等会女儿出来了,我给她看看。”这位家长说。

  “我进去大概看了下,找了下教室,这次要考6门课,每场考试的教室都不一样。”一位刚看了考场出来的同学说。这位同学姓陈,来自宁波二中,和好友相约一起来看考场,“其实,我们对效实中学里面的情况挺熟悉的,以前学考选考已经来过好几次了。”两人有说有笑,看起来状态不错。

  今年我市有4.04万名高考生,其中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2.9万余人,高职单独考试报名约1.1万人。全市共设8个考区、41个考点。高考选考于6月7日-10日举行,持续4天。2021年,我省统一高考招生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考试科目为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确定,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

  语文、数学提供1次考试机会,成绩当年有效。和之前不同的是,2021年开始,外语和选考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成绩当年有效,考生自主选用其中1次成绩。2020年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仍可适用于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

  2021年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从2021年起招生录取分段由3段改为2段。新一段线按实考人数的60%划定,新二段线按实考人数的90%划定。另按实考人数的20%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用于强基计划、军校等提前录取或特殊类型招生的招生录取。考生高考成绩发布时一并划定并公布分段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考生位次根据所有考生高考总分由高到低排序确定。

  延伸阅读

  日程安排

  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日上午考技术,下午考外语;9日上午考物理、思想政治,下午考化学;10日上午考历史、生物,下午考地理。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于7日进行,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高考外语含听力考试,开考前15分钟停止进场。

  天气情况

  6月7日,依旧会是晴到多云的好天气,最高气温30℃左右,最低气温17℃上下。对考生来说,午后的闷热感或有所缓解。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早晚的温差不算小,早起体感会有些许凉意。

  6月8日-9日,多云到阴,局部地区可能有小雨,但总体影响不大。最低气温将有所回升,预计为21℃-23℃,早晚温差缩小,体感闷热或会增加几分,大家注意适当调节。

  6月10日,会有一次明显的阵雨或雷雨过程,气温变化不明显。考虑到降水会给出行带来不便,考生记得要提早出门,在路上预留足够的时间。

  刷脸入场

  今年我省首次实行考生人脸识别进场,并进行了模拟演练;考生熟悉考场时也全程开启身份验证识别仪,再次进行设备的模拟演练。

  考生“健康码”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考生不要携带手机进入考点,以免误带入考场造成违规。若将手机、智能手表等通信工具带入考场,不论主观上是否故意、不论使用与否,均将被视为作弊。

  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是今年高考的重点工作之一。各考点均设立由各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机构专业负责人担任的防疫副主考,并建立驻考点临时医疗防治站。同时,全省按标准设置了1027个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中健康异常考生按“先考后测”原则进入备用隔离考场考试。

  对可能出现的隔离治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考生,考试机构已做好送卷上门的考试准备。目前,各地均已备齐备足防疫物资,对考点考试环境进行全面消杀,保证环境卫生和通风良好。考试期间,还将选派省、市、县巡视员驻点督查全省高考安全和防疫工作。

  其他事宜

  考试当天,考生须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可携带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等必要的文具用品,严禁携带任何违规用品进场。

  考生在非考试时段应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

  全省情况

  据统计,今年高考全省共33.3万名考生,比去年略微有所增加。其中统一高考26.9万人,单独考试招生6.4万人。全省共设75个考区,306个考点,1.1万余个考场。

  互联网下半场到来宁波将力争成为领军城市

  雅戈尔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小单快反的新型生产模式。

  6月3日,全市“5G+工业互联网”试点工作推进会暨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专项部署会召开。会上明确了我市在“5G+工业互联网”试点工作下一阶段的五大工作任务,并提出,到2025年,宁波将力争建成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时代变革的核心技术。如今,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到来,错过了互联网上半场的宁波,能否在下半场扳回一城,成为领军城市?

  互联网下半场已经到来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家庭中一员。从此,中国互联网产业迅速成长,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大国。

  20多年来,互联网在众多行业掀起了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技术革新力量。

  互联网企业在消费领域开辟了众多的应用场景,迎来了消费互联网的巨大爆发。

  遗憾的是,在“消费互联网”这场世纪超级盛宴中,宁波并没有产生头部企业,更缺乏互联网人才。为什么宁波没有一流的互联网企业?曾是很多宁波人心头的疑问。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退和消费互联网全面普及,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平稳增长期。互联网技术创新正在向新的领域尤其是制造业挺进,一个以工业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工业互联网不仅连接机器,还要将智能设备、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并以智能的方式利用这些交换的数据。

  中国是全球制造第一大国,宁波是中国制造业十大城市之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了宁波破解“互联网之痛”的机会,也是这个时代摆在宁波面前的历史机遇。

  工业互联网“宁波模式”正形成

  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产业链比较完整,拥有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和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丰富应用场景。

  2019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启动了“5G+工业互联网8+1+1”试点工作。宁波工业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或“未来工厂”应用场景不断产生。

  雅戈尔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一系列数字化“新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效、小单快反的新型生产模式。高级定制生产周期从7天缩短到5天,批量订单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0%,生产效率提升25%。

  在野马电池,搭载着5G“CPE设备”的叉车工作效率提升了近20%。

  在“中国家电制造业基地”余姚,当地政府携手宁波联通和云镝智慧,打造了小家电行业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余姚智能家电云平台”,优化供应链、重塑价值链、孵化品牌链。目前,该平台注册企业数已达232家,搭建数据连接模型226种,IOT协议189种,搭载各类“工业互联网”应用90个,让余姚小家电未来不仅能造得精、卖得好,还能叫得响,赚得多。

  类似这样的应用案例,在宁波全市各地不断产生。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博士介绍,目前“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可以总结为5大类——分别是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订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而宁波在这5大类上均有标杆建树。

  一年多来,我市已经落地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40余个,形成了一批全国性的行业典型场景示范标杆,造就了“5G+工业互联网”的宁波模式。一年多来,广东、河南、黑龙江、山东、宁夏等10多个省市相关政府和企业单位先后来我市进行学习考察,将“宁波模式”复制推广到全国。

  工业互联网的“宁波模式”已成为数字时代宁波制造业的一张金名片。

  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

  根据4月份印发的《2021年度宁波市“5G+工业互联网”试点工作方案》,下一步,宁波将做好五大重点任务——

  实施区域推广拓面行动;实施应用场景提升行动;实施行业试点扩展行动;实施技术产品创新行动;实施发展生态优化行动。

  “到2025年,宁波将力争建成基础设施一流、技术创新突出、应用特色彰显、产业生态繁荣、安全保障有力的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那么宁波能否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后来居上,成为领军城市?

  专家指出,领军城市至少要有三个指标——

  一是普及度指标,包括有多少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建设、成效如何等等;

  二是引领性指标,包括是否有领先的头部企业,包括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领域优秀的开发商、供应商;

  三是创新性指标,包括是否有探索新模式、开发新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形成了新经济等。

  期待宁波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培育出类似BAT的优秀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成为驱动宁波发展的新经济力量。

  上饶新闻

  多渠道可选办税缴费更方便

      按照“网上办、线上办、自助办”的原则,我市进一步拓展网上、掌上、线下、自助办税缴费业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市税务局积极拓展电子税务局功能,加大对电子税务局的使用推广力度,目前已实现纳税人90%以上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税企通”智能服务平台,利用智能咨询、财税课堂、意见建议等功能模块,进一步提高税企沟通服务效率。稳步推进办税服务智能管控平台应用,积极运用管控平台排队叫号、预约服务、智能导税、监控预警、统计分析和决策管理等功能模块,实施纳税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同时,注重导税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导税人员宣传、咨询、预审、分流的作用,进一步减轻窗口压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围绕战疫情、助复工、促发展、优服务等重点工作,共推出5类29项102条便民服务措施。聚焦国家出台的疫情防控等优惠政策,制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让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市场主体。综合运用延缓缴税、加快退税、银税互动等服务措施,帮助纳税人缓解资金压力。

    

  市贸促会:联系实际学深悟透市委全会精神

     为学深悟透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刻理解 “三大五提升”发展举措,市贸促会近日印发了《上饶市贸促会创建“学习型群团组织”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市委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落细。

  在创建“学习型群团组织”过程中,市贸促会采取“六个一”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学习深化,推进成果转化。即:每天坚持一次网上学习,主要包括每天登录学习强国APP完成当天学习任务,每个工作日打卡国家、省贸促、商务网站和邻近兄弟省市贸促网站,序时完成干部网络学院学分;每周摘抄一次读书笔记,结合学原著、学经典,每周至少完成不少于3页的手抄读书笔记;每两月开展一次现场学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位班子成员每两个月率队赴外向型企业或商(协)会,开展现场调研学习,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心得,简要汇报本季度所学的主要内容,对当季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小结,畅谈学习感受和体会;每半年作一次学习分享,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所思所学,结合贸促工作实践,自行选取不同主题,在干部职工会议上作一次学习分享;每年完成一篇调研文章,结合单位和个人的学习、工作情况,撰写一篇调研文章,以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数据要真实可靠,分析要深入透彻,观点要客观鲜明,要切实可行。

【篇三】从外汇大数据感受开放步伐财经眼·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经济脉动②

  2021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2.84亿元,同比增长17.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6.7%——经济“首季报”,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2021年一季度,不仅是今年开局、“十四五”开局,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

  中国经济稳健开局的大背景之下,该如何看成都的季度报?“持续恢复、活力增强、稳定向好”,成为成都一季度经济发展的最佳概括。这个不同寻常的季节,工厂机器轰鸣,商场景区熙来攘往,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拼叠出成都经济的温暖画卷,让人们听见成都的蓬勃脉动。

  产业生态圈

  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月3日,成都电子信息企业极米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牛年成都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也是成都第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去年以来,多家成都先进制造企业陆续在科创板上市: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阵营;苑东生物,走出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纵横自动化,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极米科技,智能家居投影领域的龙头……成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力量,从科创板这块“试金石”可见一斑。

  先进制造业是成都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7.4%,基本恢复至常态化增长水平。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49.5%、32.9%、48.1%。龙头企业生产提速,30户工业龙头企业增加值增长18.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0个百分点,其中7户企业增长超过1倍。

  从数据和现象出发,寻找支撑成都经济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秘密,“产业生态圈”是成都给出的关键词。成都坚持以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建设为牵引,以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通过经济组织方式创新集聚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发展扩量提质。

  极米科技所属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支柱产业,去年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是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元的产业。成都自2019年明确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2020年围绕重点企业、“薄弱缺”环节,更新“两图一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同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正式成立,汇聚政产学研用融各方力量。

  如今,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极米科技、路维光电、LG化学、深天马、中光电、精电国际、TCL等企业聚集,培育壮大“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强大合力。在成都看来,产业功能区是产业生态圈的承载体,产业生态圈的打造需要集合每一个企业的力量,聚点成链。生态圈和功能区通过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推动要素功能集成、产业协作配套、人城境业融合,形成行业竞争优势。

  重大项目

  筑牢经济“压舱石”

  人们习惯于将重大项目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一季度,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5.6%。有效投资继续扩大,建安投资、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35.8%、29.6%,合计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这些项目能否稳稳压住成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舱”?这块“压舱石”又压在哪里?记者梳理看到,今年一季度成都开工、签约的项目中有一大特点颇为亮眼——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统计数据显示,成都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3.1%、29.3%。

  从产业巨头们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成都高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在4月8日举行的第十届TIAA大会暨2021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大会上,总投资6亿元的百度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宣布落地成都高新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四川省首个智能网联示范基地,为区内相关企业提供智能网联测试和应用。一天后,腾讯宣布在成都设立腾讯人工智能科创联合体并联合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科教联盟。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成都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增长39.4%,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3.1%、47.5%。2月18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深入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城市新样本。为此,成都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与“十四五”规划、自身发展定位和全年重大目标相融合,计划实施项目339个,总投资近9000亿元,涉及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

  例如在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中,成都提出2021年将完成35个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高能级新标杆项目100个,努力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幸福之城做强公共服务支撑。其中,2021年工作目标包括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10万个;整合优质资源,择优遴选50个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培育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成都市文化馆新馆、天府艺术公园等天府文化地标10座;推进三级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全市22个智慧场馆建设,建成不少于50处市民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等。

  新场景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成都正聚力打造“两区一城”创新主阵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势能显著增强:坚持“前瞻性布局、创新性发展”,深化推进“双百工程”和梯度培育计划,一季度新增新经济企业注册数2.8万户,同比增长77.7%,1—2月份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9.4%;“双千”发布会发布新场景数150个、新产品数150个,签约投资项目20个、总金额219.2亿元;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连续8个月位列全国第二。

  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的同时,新产品、新场景也正悄然改变着成都市民的生活,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不仅是网上预约购票、二维码验票、景区流量预测,移动支付非接触消费、AR景区讲解、沉浸式互动体验等,都成为今年成都智慧旅游的新潮流。

  由“智慧文旅生态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推出的“金牌解说”是成都本土研发、本土成功应用的代表之一。记者搜索到“金牌解说”公众号,点开后选择四川—成都,进入都江堰景区页面,就可以看到数位导游的照片及语音推介。点开冠军解说富华男的头像,扫二维码支付10元,无论在不在景区,都能听到都江堰36个景点的详细介绍。据介绍,富华男的解说专辑被3万余人购买、销售额30余万元,累计收听量超80余万人次。

  此外,咪咕音乐着力探索“5G+VR+AI云演艺直播新业态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基于移动支付的智慧交通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等都是成都着力将城市场景转换为市场机会的缩影。经过部门与专家共同遴选,去年8月底最终确定了15家,其中包括3家创新应用实验室、12家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前者负责技术研发和源头创新,后者主攻场景应用和市场推广。

  “成都一直在寻找实践场景的路径和载体,政府和企业合作,围绕着生产、生活、生态中的‘痛点’‘难点’,由政府确定不同的场景方向,由企业负责实验推广,共同解决城市运行中的新任务、新课题。”成都市新经济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推出两类实验室的背景与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