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事例三篇

更新时间:2021-11-05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工匠精神事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事例一篇

  王天星,女,1999年12月26日出生,现就读于银川市兴庆区三小三年级(1)班。

  只有9岁多的她,聪明好学、善良朴实、性格开朗并且兴趣爱好广泛:美术、英语、舞蹈、音乐、乒乓球、羽毛球、摄影摄像、益智游戏和旅游均属她涉猎的范围。她用自己的点滴表现赢得了身边亲友和老师、同学的喜爱。

  在她的学习、生活方面,有两件事让人难以忘记……

  一是在她升入小学一年级时,办好入学手续却因发热输液过敏而住进了医院,几乎耽误了两周的课程。出院后,她一面每天按时上课,一面主动地补习落下的课程,不需要家长的催促,完全自觉自愿。旁边的人很奇怪,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为什么把学习看得这么重要。在和她的沟通中得知:她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是别的游戏或是什么不能代替的,学不好,就会难过,就会若有所失。

  第二件事是在20XX年的8月,她患上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她与她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打击,她面对的是同龄人无法想像的磨难。在之后的6个月中,她先后经历了放疗与化疗。放化疗的损害让她失去了一头乌黑的长发,就连头发与睫毛都难逃厄运,这对于一个爱美的小女孩是何等的难以忍受。更难忍受的,是副作用对身体的损害,嘴里烂了不能吃东西,浑身疼痛无法睡觉,但就是躺在病床上,吊着药剂时,她的身边总还是堆满了书本。自己抬起胳膊都困难,就由爸爸妈妈来翻,或者念给她听。别人问她:吊着针还在看书呀?她说:书是我的好朋友!由于治疗而失去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王天星同学自出院回家养疗后决定自行补上,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她戴着口罩、帽子出现在课常里。她开心地学习,高兴地给同学们讲故事,大家告诉她:你回来真好!可是同学们不知道,每天她要得喝下大瓶的苦涩中药,到目前为止已经快5个月了。

  热爱学习的孩子,相对容易地从学习中、书本中获取除知识外的“财富”,那就是知书而达理,遇事先立德。

  王天星同学在年龄很小时,就懂得礼貌而真诚地对待别人,在家中事事为家长着想,力所能及的从不推脱;不论什么时候遇到朋友和同学,她都会热情地主动打招呼;承诺别人的事情,她一定要办到;对于他人的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就会主动去帮助。在全社会为固原市被坏人拐走后又受冻伤的小志强捐款的活动中,她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100元。在网友组织的“20XX红色爱心之旅”为山区小朋友捐自己的课外书活动中,她捐出了最喜欢的课外读物20多本,还有新铅笔盒与油画棒。

  在病痛中的王天星同学,用自己爱学习、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就算是躺在病床上时,也还在鼓励着年纪比她大几十岁的病友:阿姨不要难过,得了病要有好心情配合医生,开心点病就好得快!对朋友和同学以诚相待、在公交车上为老人和抱小孩儿的乘客让座、见到被乱丢的垃圾就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筒里、将零花钱施舍给乞讨者……一件件我们看得到和没看到的小事,都在王天星同学的身上闪烁。

  她对生活的热爱、兴趣爱好的广泛和对未知的渴求,使她在学习节节进步,多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小小年纪的她,似乎在用自己的表现,告诉我们如何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和善待生活。

工匠精神个人事迹材料2

  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我的教书生涯将近二十年,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伟大的职业。”是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成功是我在平凡岗位上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动力。在工作中,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乐于奋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一、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我能够坚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工作之余始终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经验,不断摸索探讨,总结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学、自思、自练、合作交流的最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一条途径。在课堂中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规律性知识,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边学边思的学习方法,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总结规律,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成功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我总是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对于智力开发、锻炼意志品质和培养严谨学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还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结合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我除负责教学工作外,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身先士卒,二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学生时,我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对于后进生,热心对待这些学生,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一个的原则,耐心说服,从不训斥,坚持循循诱导,再加上勤于辅导学生学习,把后进生原先落下的知识补回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有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敢问。积极找每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障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全都用到学习上,并和他们建立浓厚的师生友谊。

  为了对留守学生的情况更加了解,经常和他们的家长电话交流,和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们交流、谈心,让身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放心,让他们时刻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对留守学生时常进行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切实帮助学生及他们的家庭解决困难。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几年来,我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我一直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我最喜欢一句话:“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我要让德育教育渗透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拥有健康体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我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多给别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不给别人添麻烦”和“多给人留方便”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动,班级集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深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始终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工匠精神事例二篇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奸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败的社会价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工匠精神事例三篇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1、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2、心有精诚,手有精艺,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

  3、蒙眼插线,穿插自如,李刚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成就领跑世界的“中国制造”。4、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

  他心怀梦想,心平手稳,焊接飞天神箭。5、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6、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扩展资料现实意义:“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张毅: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琉璃工房创意总监与执行长

  一个人只要愿意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他的工作就是他的人生。

  在一个所谓日本工艺振兴协会所办的展览会里,800多位工艺家的作品集中呈现,陶瓷、漆器、编织、金工、莳绘、景泰蓝、玻璃??我惊讶的不是工艺家之多或者作品之多,而是每位工艺家的工作年资,竟然普遍在30年以上。

  长期沉浸在一项工作里的滋味,想必美好。

  再回头看看那位漆器家的作品,突然开始觉得自卑。因为,他做的,只是一个盘子。我们生活里有没有人为了一只盘子而每天去创作?为什么没有?因为一只盘子不能让人当艺术家?

  听漆器家说:做漆器的人,因为经常用手去抛磨漆器,因此都没有指纹。要指纹做什么?他们的作品就是人类文明的指纹。想到这里,我觉得那一件件圆润的漆器作品背后,充满让人悸动的灵魂。而当那样一件黑亮的漆器盘子,盛装着三只黄色的橘子,是人间罕见的美好印象。

  1.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2.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