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更新时间:2021-12-21 来源:论文写作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论文写作】

  形势政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之一。2010年考研政治课改后,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起考察。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学者作为知识的重要创造者在高层次人才群体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启动,社会各界愈发地意识到一流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是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本文以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文件,以及北京、南京共四所高校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政策,探讨目前这些相关政策内容中核心激励要素有哪些,并提出相应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才激励政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2.3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主要资源,人才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核心。我国于2010年发布首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随后,各省市先后在重点领域及地方产业体系颁布人才发展规划。2015年,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启动,社会各界愈发地意识到高层次人才是践行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高校纷纷出台各项人才激励政策,将获取高层次人才视作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基础。因此,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吸、引、留高层次人才团队,是高校迈向一流大学发展的基础。

   高校高层次人才有多重划分,本研究重点关注当前高校之间引进高层次人才竞争比例最高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且该类学者激励政策数量较多,通过收集二手数据,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政府及高校人才激励政策,目前相关政策内容中核心激励要素有哪些,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和建议。

   1概念界定

   有关“高层次人才”的理解较为多样,百度词典表明,他们是杰出留学人才和国外科技专家的总称,其确切身份需由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或其授权的部门明确确定。根据相关政策文件進行归纳分析,高校高层次人才主要划分为四类,见表1。人才激励政策主要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为引、用、育、留人才为主要目的激励措施,其外在表现为纲领性文件,包括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水平等不同维度的内容。

   2理论视角概述

   本研究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马氏理论主要依据需求和动机进行分析,赫氏理论的基础旨在满足这些需求的目标和缘由。1958年,在马氏理论提出15年后,马斯洛曾发表文章《Z理论》,在原有五个需求层次之上,增添第六需求层次即自我超越的需求,构成“X理论”“Y理论”“Z理论”。两个理论间的联系,见表2。

   3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本文以归纳法为研究方式,采用多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策略。根据殷,罗伯特K[1]的观点,案例研究更适合研究“是什么”和“如何”的问题。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政策内容中核心激励要素有哪些”及“发生哪些转变”,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法。选择多案例研究策略,通过对比,更好地探索、分析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

   3.2案例选择

   本文选择四所高校同属理工科院校,且在两地具有相应的代表性,北京A高校和南京C高校同为“985”工程全国重点高校,北京B高校虽为“211”工程院校,但在群校芸集的首都北京并不占据较大优势,南京D高校虽仅为省属重点院校,在江苏省享有一定知名度,案例高校介绍,见表3。

   3.3数据收集

   3.3.1总体性政策文本

   目前,根据已有资料收集,结合本文所关注的高校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没有系统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在相应的中央、省市政府颁布的《人才发展纲要》中部分章节有所体现。同时教育部自98年开始实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期间至2019年共出台四版文件,在相应章节直接反映长江学者的激励模式,见表4、表5。

   3.3.2案例高校人才政策文本

   目前,各高校也较少存在系统性的人才激励政策,均是在中央、省市政府人才政策指引下出台的人才引进文件或人才招聘通知。根据北京、南京高校的性质,选取四所理工类高校,从学校官方网站或学校人才资源部网站中搜集近五年相关文本,文本情况简述,见表6。

   3.4数据分析

   对于本文所收集的数据,采用Locke[2]基于扎根理论的连续比较法,具体是借助编码和连续比较并行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一是编码是对本文所收集的关于高校高层次人才学者激励政策的相关文本资料进行类属的归类;二是连续比较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将收集到的中央、地方人才发展战略,四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所案例高校人才引进文件各自进行文本比较,用于探索,以此挖掘共同类属;其次将类属与人才激励相关理论进行对话,提炼观点。

   3.4.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的第一步,以开放式的态度,将本文所重点分析的5593字的政策文本,进行逐句分析,提取直接反映“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此类高层次学者激励模式的关键词,见表7。

   将11份政策文本中提取的关键词,意思重复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同类项合并,最终合并成22个核心关键词,见表8。

   3.4.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即概念形成范畴的过程,将开放性编码所提取的关于直接反映“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激励模式较为零散的22个核心概念进一步归纳,提取更为抽象的概念,是由质性资料提炼理论的中间环节。基于本文的研究,试图探究政策内容中的核心激励要素,因此需要构建概念与“人才激励”之间的联系并做归纳。在主轴编码阶段共得到6个范畴,见表9。

   3.4.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将核心范畴运用激励理论进行联系,将主轴编码形成的六个范畴分别归纳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需要层次中,并依据双因素理论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见表10。

   4研究发现 4.1国家和地方人才战略分析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当前我国最完整的宏观人才政策文件,北京市、江苏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均是以国家人才发展纲要为基础,结合本省市人才战略特色形成的。

   通过筛选政策文件中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激励政策内容进行分析,激励层次较为全面,内容涵盖从“生理需要”至“自我实现需要”的维度。三份人才纲要的激励核心要素几乎相同,唯一有所区别的北京市和江苏省的人才纲要融入了本省市的人才战略和地方特色。同时,涉及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激励因素很少,只涉及一条,更多停留在外在激励,即保健因素上。

   4.2“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演变分析

   此计划是我国出台时间较早的高端人才计划。教育部设立此项计划的初衷源于1998年7月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此后平均时间间隔6至7年,分别于2004、2011年以及2018年进行三次调整。

   自1998年7月以来,四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均在战略目标、岗位设定、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申请高校条件、岗位职责、招聘条件、薪酬、考核等九方面进行阐释。随着时间的更迭,相关内容逐渐细化,逐步贴合现今国家总体人才战略方向。

   本文着重对最直接反映长江学者激励模式的薪酬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四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涵盖基本生活保障、生活福利、科研资源、家庭关系、价值实现五个范畴,涉及从“生理需要”至“尊重需要”四个维度。文件中关于此部分的标题,由“待遇”过渡到“支持方式”再到“关心支持”,表明长江学者有关薪酬待遇政策,从物质条件为主过渡到物质、精神奖励并重,同时淡化物质激励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从1998年第一版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至2018年第四版文件,间隔近2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薪酬方面仅从1998年、2004年的10万津贴/年,上升至2011年、2018年的20万奖金/年,逐渐淡化直接的物质激励。关于薪酬政策,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配套福利的增添。在1998版的文件中,仅提出为受聘的特聘教授配备助手,并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但并没有对此做出详尽说明。在2004版的文件中,添加特聘教授配套科研经费数量及发放的说明,同时根据自然或人文等文理学科属性,提供数量不一的科研经费。最为直接的物质激励是通过“产权收益”方式激励特聘教授研究高新技术并转化科技成果,同时对特聘教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予以大力支持,并重点扶持优秀创新团队。从辨证角度分析,高额且直接的物质激励有利于地方政府和各高校出台更为具体的“长江学者”人才引进计划,对申请重大科研项目,组建创新团队起到明显的催化作用。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属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短缺,且较无明显的学科优势,在此政策中丧失主动权。因此,在2011版的文件中将直接的物质激励内容改为“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着重扶持由长江学者组建的学术队伍”和“建立长江学者扶持计划”等较为淡化的物质支持方式。2018版的文件中,着重增添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提供人文关怀的政策,例如“定期组织国情研修,开展座谈、咨询、慰问”,举办“论坛或研讨会”“定期组织体检,提供良好医疗保健服务”等关怀政策。

   4.3案例高校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四所高校相关人才激励政策内容,均是从薪酬、住房条件、科研支持、生活等其余福利四方面提及,文件中所呈现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内容均为保健因素,且均属于层次较低级的需要,仅涉及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四所高校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此类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内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薪酬激励差异较大。

   从同一省市横向对比分析,两所高校提供的薪酬价格仍不尽相同,仅从薪酬绝对数量进行比较,更多反映出由于高校自身的实力优劣造成价格的差异,综合实力较弱的高校更希望通过高薪酬激励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本文尝试使用薪酬的相对数量进行比较,从四所高校的人才引进文件中,选取青年长江学者的薪酬数量与之进行倍数对比,“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与青年长江学者同属高层次人才范畴,但前者可称为现有综合实力更强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南京高校相比北京高校明显对优质高层次人才获取欲望更高,对此针对此类学者给予的薪酬价格相较于其他更突出,资源倾向性较明显。

   为了进一步对高校高层次学者薪酬数量进行比较,本文选取2019年北京市、南京市薪酬调查报告数据中的两地平均工资值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薪酬值进行倍数对比。虽然,教育部2018版文件中明確要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要给本科生开设一门核心课程,但如今高校高层次学者从事一线教学较少,但其本职身份仍是高校教师,本文同时选取2019年两地教师行业薪资平均值与之进行倍数对比,南京高校提供此类高层次学者薪酬价格优渥程度远高于北京高校。现如今,高层次学者选择地区就业时,高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其选择的重要因素。相对于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就业,对于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南京市相比于首都北京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次之,因此该地区高校若想获得更优质的高层次人才,对此类学者的薪资资源倾向性显著突出,远高于地区薪资及该行业地区薪资平均值,见表11。

   5启示和建议

   5.1树立正确的高校用人理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愈发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尺码,众多人才激励政策相应涌出,相关学者对高校高层次人才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高校用人观念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建华[3]认为在当前背景下,“有头衔的人才”竞争基于高校学术市场的不健全愈发激烈。众多高校急于求成试图通过高薪政策等高强度物质激励手段获取人才,违背了大学教师对学术的忠诚度。黄海刚,连洁等[4]提出过分以学者头衔制定等级价格的方式,将高校和学者贴上“功利”的标签,违背了高层次人才发展及学术研究的规律,十分不利于建立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 基于高校激励高层次人才过程中过分秉承“头衔定价”用人原则,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各高校应瞄准正确靶向,在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政策中应增添职业化理念,对其品德、工作职责予以准确说明,不能片面只覆盖物质激励元素,注重树立正确的高校用人理念。

   5.2注重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发展

   通过分析人才激励政策,清晰地分析出对于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更多停留在物质层面,仅局限于较为低级的需求层面,对于学者自身的科研学术发展激励政策较少,不能较好的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可能由于此部分相较于物质激励较难用量化方式衡量,范围较宽泛,在纸质高层次人才引进文件中较少体现。

   以“长江学者”为例,目前人才激励政策制定需要更好的结合高层次人才特质,现有激励政策的内容更多对其基本的工作条件保障趋于完善。黄海刚[5]提到高层次人才除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外,更看重与科研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在激励因素,如与杰出学者或团队合作,工作已有的学术声望、国际联系和合作网络,以期待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在98版和04版关于长江学者激励政策中明确提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主要职责是讲授本专业核心课程,对于高校高层次学者的首要核心身份仍是教书育人的教师。但目前对于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的趋势越来越偏向物质等外在条件,缺乏对其学术发展的关注。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应逐渐转型为单纯学术研究和学科核心课程发展角度,更多基于学术本身。

   5.3完善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励政策并不呈现系统性,各高校均基于自身获取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对于各项激励因素均无较为明显的上限和标准。

   针对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及策略。丹聆[6]提出教育部门有责任引导高校建立诚信体系,提倡高校间建立“乡规民约”机制,就同一地区之间人才的最高工资标准达成一致。崔劲松[7]基于组织愿景激励角度分析,提出当人们同与之工作的组织基于相同的价值观时,极大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黄海刚、白华等[8]提出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是高端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校则是主要接受地,作为高端人才的主要聚集场所,需要中央、地方和高校联动,建立持久有效的激励机制。

   归结根本原因,应着重找出根源问题,各高校应出台系统完整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此系统性不仅仅体现在增添学术发展机会、个人职业成长等激励元素,例如:作为高校出台的人才激励文件,唯一可量化衡量的即为薪酬待遇,相同的地区再细分至相同类型的高层次人才可设定同等的薪酬区间,各高校仅能在相应的薪酬区间中浮动,会立即减少大范围的不公平现象。针对此问题,南京D高校校长,倡导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的人才水平规定待遇范畴,增添高层次人才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1] 殷,罗伯特K.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2]Locke,K.GroundedTheoryinManagementResearch.London[M].SAGEPublications:2001.

   [3] 王建华.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的反思[J].江苏高教,2018(2):1-5.

   [4] 黄海刚,连洁,曲越.高校“人才争夺”:谁是受益者?—基于“长江学者”获得者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5):39-51.

   [5] 黄海刚.从人才流失到人才环流:国际高水平人才流动的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18(1):90-104.

   [6]丹聆.高校人才诚信体系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7(5):4-6.

   [7]崔劲松.基于组织愿景塑造的人才激励方式[J].中国商论,2017(11):163-164.

   [8]黄海刚,曲越,白华.中国高端人才的地理流动空间布局与组织集聚[J].科学研究,2018(12):2191-2204.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 要:在对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8年间河北省颁布的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河北省科技产出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科技金融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实证检验河北省出台的科技金融政策对提升科技产出的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整合出进一步推动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构建创新性的科技金融公共政策体系。

   关键词:河北省 科技金融政策 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1(a)-0236-04

   作为金融体系的一种机制创新,科技金融在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完善创新机制的内在要求。为了进一步增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提升科技金融应有的功能,河北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意见》《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河北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系列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和法规。因此,对河北省的科技金融政策进行梳理,通过文本量化构建有效分析框架,探寻科技产出与科技金融政策投入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提升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效率并由此整合构建创新性的科技金融公共政策体系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颁布的总体情况

   本文运用《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北大法宝)将河北省及各地级市相关机构单独或共同颁布的科技金融政策文件作为选择范围,通过对“科技金融”“科技贷款”“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11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了2006年至2018年出台的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提取到336份河北省科技金融相关的政策文本。依据紧密相关原则,通过对这些政策文本的严格筛选与整理,最终选取了235份有效文本作为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样本。

   2006年以来,从年度科技金融政策颁布数量的角度来看,河北省平均每年颁布的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约18项,在此期间出现了两个高峰,如图1所示,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政策出台数量达28项,2016年又创新高,达到了44项,这两年出台的政策数占政策文本总数的30.38%。

   从年度科技金融政策关键词的角度来看,如表1所示,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科技企业分列前三位,出现频率非常高,分别占比33.19%、27.23%和15.74%;资本市场、科技贷款、专利质押、孵化器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低。通过整理发现,科技贷款、孵化器等相关关键词从2010年之后开始逐渐出现,河北省在2010年之前政策侧重点主要集中于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2010年之后开始侧重于科技贷款、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数据来源为笔者整理所得)。

   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产出关系分析

   2.1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指标的选取

   为了让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得到更准确的表达,本文通过从科技金融政策的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3个维度编制出科技金融政策量化标准手册[1],并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对2006—2018年河北省出台的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进行量化打分。具体量化标准如表2所示。

   2.2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方法、结果及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如下公式计算出科技金融政策的年度综合得分:

   式中,Zi表示第i年的科技金融政策综合得分。i表示政策的发布年份,n表示第i年颁布的政策项数,j表示第i年的第j项政策,Gj表示第j项政策的政策目标得分;Mj表示第j项政策的政策措施得分;Pj表示第j项政策的政策力度得分。

   根据科技金融政策量化标准手册,在对纳入研究样本的235项科技金融政策的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分别量化算出得分后,再利用以上公式对2006—2018年每一年度的各项指标得分进行累加,计算出科技金融政策的单一年度得分如表3所示。

   2.3科技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产出一般指的是有关科技的投入及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本文通过从科技直接产出和科技间接产出两方面构建科技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对科技产出水平进行评价。科技直接产出主要体现为科技论文、专利以及研究开发项目等;科技间接产出主要体现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本文选取的代表科技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的指标如下:在科技直接产出中,选取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和高技术产业R&D项目数来反映直接的科技创新情况;在科技间接产出中,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以及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反映科技成果市場的发展情况。其中,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科技论文的数量、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和高技术产业R&D项目数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技术市场成交额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河北省2006-2016年的科技产出具体指标数据如表4所示。 3 基于政策量化的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效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产出指标体系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来评价河北省的科技金融政策效率。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序列。设参考序列为Y(i)(i=1,2,…,11),比较序列为Xj(t)(j=1,2,…,6;t=1,2,…,11),其中,Yi代表参考序列;Xj(t)代表比较序列。本文参考序列为科技金融政策量化值序列,比较序列为科技产出指标值序列。

   (2)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中各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都不完全相同,所以需对各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运用总和标准化的方法分别对科技金融政策量化值和科技产出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3)求差序列的绝对值。计算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差序列的绝对差值,记为Δit=|Y(i)-Xj(t)|,并确定出所有绝对差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记为Mi和Ni,由具体结果数据可确定Mi=0.11501,Ni=0.00045:

   (4)计算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用来反映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关联程度,可将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在评价期的关联系数记为,(j=1,2,…,6;k=1,2,…,11),其中,ρ为分辨系数,0<ρ<1。若ρ越小,关联系数间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越强,在实际运算中一般取0.5。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5)计算关联序。对各比较序列分别计算其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的均值,以反映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关系,并称其为关联序,用符号γj表示,则。

   一般情况下,当分辨系数ρ=0.5,γj>0.6时,分析结果是比较理想的,表明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较强,并且灰色关联度取值越大,表明二者关联度越强。通过测算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产出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6。

   由结果可知,关联度取值排名为发明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科技论文数>高技术产业R&D项目数,说明河北省的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产出在2006—2016年期间整体上具有关联性,科技金融政策整体有效,并且灰色关联度的取值范圍为(0.6288,0.7423),以灰色关联度取值0.6为判断标准,则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均影响显著,科技金融政策有效性最强作用于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有效性最弱作用于高技术产业R&D项目数,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间接产出指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科技直接产出的影响程度,未来可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直接产出指标的影响。

   4 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本部分将根据前一章分析得出的河北省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的有效性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由此整合出进一步推动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构建创新性的科技金融公共政策体系。

   4.1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公共政策体系总体思路

   科技金融政策效率的提高是一个涉及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企业等多个主体的过程,因此首先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政策环境,扫清科技金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并不断加大科技金融政策的落实力度与监督强度;其次,就河北省地方政府而言,要结合本省实际,充分考虑当前科技金融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科技创新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并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地,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出台相关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的传导机制,充分满足科技型创新企业的现实需求,以提高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产出成果,应根据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形成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四方联动,让科技金融供给方开展全面的合作,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服务。

   4.2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对策

   通过对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的量化分析可发现针对科技贷款、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出台的相关政策均较少,且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间接产出指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科技直接产出的影响程度,科技直接产出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融资影响,因此在总体思路的指引下构建科技金融公共政策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处于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及融资渠道,围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及税收优惠方式、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优化科技金融环境这五个方面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1)在政策制定上应注意创新财政投入及税收优惠方式。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方面,可通过运用股权类财政投入的形式出台相关科技投入政策,对基础性和理论性相关研究,可以采取无偿补助方式,而对应用性相关研究,要引入市场手段,减少财政投入,降低政府的支出。同时要优化税收优惠方式,可通过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法规并向企业举办宣讲会的方式来提高税收优惠政策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的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体系来评估财政科技投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效,提升政策效率。

   (2)在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方面,政府可通过提供补助、跟进投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及鼓励科技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等方面加大对科技银行的扶持力度,以提高科技银行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政府还可以通过规范金融租赁和民间金融机构的运行,促进金融租赁和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从而使金融租赁和民间金融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又一有力来源和渠道。

   (3)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能够有效保障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有助于多层次科技金融资本体系的构建。政府可通过设立政策性风险投资机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并通过出台宽松的政策,鼓励多种类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投资,从而形成多元化的风险资金来源,同时也应该不断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和渠道,不断优化本地的外部环境,吸引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才,建立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机制。

   (4)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方面,要不断加强中低层次的基础性科技资本市场建设,由于企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可以通过主板市场进行上市融资,而河北省的科技型企业一般以中小企业居多,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新三板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等中低层次的基础性资本市场发展。目前,河北省已经建立了河北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后续工作中,应继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并通过不断地创新融资手段和融资产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科技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推动科技企业发展。

   (5)在优化河北省总体的科技金融环境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已有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新政策来健全河北省科技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应尽快多出台一些专门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环境。在国家大环境的指引下,可以围绕科技金融、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孵化器等方面不断增加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河北省科技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琴,刘金金,熊坤,等.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当代经济,2018(19):58-61.

   [2]程翔,鲍新中.科技金融政策效率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3):116-124.

   [3]武志伟,陈莹,薄燕琳.江苏省科技金融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9):35-40.

   [4]唐五湘,饶彩霞,程桂枝.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56-61.

   [5]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9):25-36.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集团财务政策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受到我国相关政策和相关技术的影响,不同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的企业集团财务政策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当前的企业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革新企业生产经营制度,优化企业文化经济政策,不断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政策;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273-01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企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满足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发展方向,还关系到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发展,财务报表的自身准确性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相关决策,同时还能作为企业某个时间段发展的考核准则。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的外贸经济发展效果越来越好,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良好的财务政策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

   二、研析企业集团财务政策

   1.企业集团应该采取集约化方案,完成产业聚焦任务

   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不难发现,我国的优惠政策逐渐向产业方面靠拢。企业集团的政策体系设计主要以产业为中心展开,通过采取科学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主导产业的聚集,从而推动我国园区的转型工作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研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企业集团发展基金的创建力度,不断完善其风险制度,大力支持企业集团发展资金中贷款风险的补偿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集团相关企业的融资操作方案,采取科学的投资政策推动我国企业项目发展,及时核实企业内部金融服务管理工作,增加金融方面的管理控制力度。企业不同部门的项目费用数据应该如实记录下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成本费用使用记录标准。特别是针对企业各项人工费用、材料、维修费用等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不同部门应该结合预算需求进行日清月结。

   2.应该认真落实好企业集团运行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制定良好的企业集团运行管理方案,市场策划和市场目标得到明确之后,还应该积极了解同行业其他产品的优势,结合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及对企业利润需求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目标,并按照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方式来进一步了解企业集团的产品成本管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标准,创建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不断优化企业集团的费用管理方式,把目标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创建科学合理的市场销售网上平台,进一步确定好企业集团中的费用标准,尽量把企业集团费用控制爱合理范围内。此外,还需要借助科学的成本管理方式完善企业集团目标成本规划,结合目标导向型成本管理方式的需求,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产品目标成本。产品目标成本的计算具体如下所示:产品市场价格-企业集团目标利润=产品目标成本。只有明确了企业集团目标成本,就能够进一步确保相关目标的认真落实,如果无法再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目标成本,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惩处,进一步实现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取得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好企业集团运行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经营性预算管理,这种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销售现状、企业员工的报酬以及企业的采购工作等来展开的,这些都离不开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持,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其进行预算管理。第二是企业的专项预算管理,这类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专项工作采取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企业的投资方案、资金运行等专项工作都需要合理的预算管理,专项预算更加重视企业的需求预算管理,应该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这种类型的预算管理主要是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工作,应该及时了解不同企业的资金使用现状,以及企业的经济收益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预算,这些工作大都是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当然还应该结合财务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

   再次,我们应该进一步境地企业集团的成本标准,制定科学的落实方案。企业集团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成本管理标准,然后在成本规划会议上提出新的成本管理方案,并进一步明确不同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进一步划分成本管理总目标,确保成本管理任务的顺利落实。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落实离不开财务单位的成本管理分析支持,应该及时了解不同部门的成本管理现状,并进一步研究企业集团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不同的成本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完善对策,特别是人事部门应该结合相关考核准则完成成本管理效果的考核工作,针对一些成本管理效果较好的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人们的工作潜能。

   第三,认真落实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工作。企业集团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财务问题的困扰,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好企业集团的菜控制工作,深人的研究企业集团的财务今年发展情况,并且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展望。同时管理人员也应该密切的关注国际发展动态,与时俱进,找准自身定位,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还有,企業应该提高自身财务政策的编制质量,以数据真实可靠、计算准确无误、内容完整全面、报送及时迅速、手续完备齐全为编制宗旨,降低财务管理的错误。

   参考文献

   [1]高萍.论析企业集团财务政策中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8(9):135-136.

   [2]熊小刚.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81,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