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xinfoam.com--论文写作】
党在当代社会指的是以某种政治目的、思想认同而结成有纪律、有组织,并维护该机构或集团的利益的组织。同时,在中国、朝鲜、古巴等国,党特指代表人民的执政党。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的建设论文150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的建设论文1500
党的十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对党的建设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弘扬近一个世纪积淀留存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优秀思想文化,以塑造优秀人才、促进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是各级党务工作者亟需解决和长期面临的课题。而厘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有利于这些工作的开展。
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的繁荣并不会带来文明社会共有价值的自动实现。物质建设的、知识技术的大膨胀、心灵智慧的大缺失、道德信仰的大凌乱、精神家园的大荒芜,像一个毒瘤正在引起社会肌体的大溃败,是当前党情、国情、世情所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新科技、新媒体正在解构传统政治生态,经济社会的刚性与分化加剧,社会关系日益碎片化、原子化。加之民族成分多样、社会环境复杂、敏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2]。
党的建设,即是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党的实践活动,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文化建设,即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引,营造包容与争鸣的人文环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各项文化事业的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建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避免折腾、推动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
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审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无不伴随着理论创新,甚至是理论创新在重要历史关口挽救了党。党的具体实践不仅是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更是检验党的理论实验活动和唯一标准,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无不伴随着具体实践与理论经验的不断冲突调整,从而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过程中,制度创新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新理论、新实践、新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发挥指引和正义功能,不断促使党的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我们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启蒙知识、促进了民族觉醒。在建设新生活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产生了大批优秀文化作品,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建设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大国。在改革开放年代,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从无到有并日趋平常化,意识形态逐渐淡化,许多讨论得以公开讨论,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以从非正常化中摆脱出来[3]。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形成,开放、包容、争鸣的人文环境初步建立,思想文化建设在曲折、折腾中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首先,党的建设为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素材。回顾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党的建设始终引领着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正是党的理论创新深刻地揭示和把握了文化发展的科学规律,正是党的实践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文化创造的基础素材,为正确思想的提出、经典作品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丰富了素材,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前进[4]。
其次,思想文化建设为党的建设培植了社会土壤。任何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独立发生。思想文化是社会环境的核心,没有思想文化的积淀不可能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我们党的孕育诞生、发展壮大,是在中华文明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发生的,从来没有脱离过民族的思想文化肌体。思想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不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基础,更是党的实践创新的文化基因,基础有了、基因活了,党的建设才会有根基、生机和活力。
最后,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水融共行进。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而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果是思想建党的基础,通过学习认识搭起了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桥梁。党的建设离不开优秀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样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所取得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制度价值,深刻的影响着思想文化进程。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的经验理性、内心确信、良知常识、公共精神,构成了党的建设的纠偏机制,避免了党的建设的折腾曲折。党的建设正常开展的时候,也是思想文化建设步入正轨的时候。
承认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并不代表党的建设可以替代思想文化的建设。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为提高执政能力而在党组织内部进行的活动。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塑造民族价值共同体,提高民族生存力,而在民族国家中进行的公共活动。党的建设的高度政治性与思想文化建设的高度独立性有着天然的分歧,刻意强调思想文化建设为政治服务,以官方意识形态压制思想文化活动,其最终结果只能是玉石俱焚。对从事思想文化活动的民众要宽厚,对思想交锋、观点分歧、学术争鸣要宽容,营造一个"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能生存的宽松环境,才能产生更多适合民众精神需求的优秀成果。失去独立性的思想文化建设,只能成为政治的附庸。犬儒主义盛行又谈何创新。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与波折,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掘好这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全面树立历史观念、始终坚持历史眼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以避免误入歧途陷入历史泥淖。任何宏大理想总是要建构在微小的具体的因而是真切的改变之上,用历史的观点去剖析具体的人和事,认真总结过去、正视实际问题,正是这种改变的起点。
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只有以开明的思想、务实的态度培养大批有想法、懂方法的人才,架起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桥梁,才能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5]。人才要有想法,也要懂方法。想法是理论和创新的火花,方法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理论创新如果不能转化为具体实践就毫无意义,而科学方法正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创新需要理论突破,更需要实践奠基。理论和实践是创新的两翼,理论突破推动实践进步,实践反过来印证理论的正确与否,这种循环往复推动着创新发展的不断向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核心要素,离开人才,一切生产要素都不可能发挥最优效用[6]。
有了人才还需要好的制度,否则就会走许多弯路。回顾近代以降的历史,不难发现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背离了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和社会遭受了巨大灾难,通过改革不断纠正和完善,最终探索出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了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可以说,好的制度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制度是为了实现社会善治而对社会主体的行为施以规范的一系列规则,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善治,其根本功能在于指引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惩罚,以维护秩序;公正地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制度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变动不居的制度、背离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只会带来混乱和衰败。
及时总结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推动理论创新持续向前发展,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胜利、新突破、新发展的关键[7]。坚持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活泼、富于创造地开展工作,认真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8]。
总之,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文化建设为党的建设培植了社会土壤,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水融不可分割的,但党的建设不能替代思想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努力,离不开良好制度的支撑,离不开经验教训的总结。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还必须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利益、忠诚于民族复兴,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伟业,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否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金一南.苦难辉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
[3]汪玉凯.公共管理(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
[6]童水林.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思路[J].学习月刊,2009(22).
党的建设论文1500
提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历史性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对待党内腐败是进行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健词:正确对待党内腐败,党的建设,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等领域里的核心地位。这是我国近百年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和提高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迎接各种突如其来的挑战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也有其消极性的一面,其价值则由其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比值决定。我们党的建立和发展,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当然,在实际过程中,党内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这突出表现在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的腐败现象。但我们知道,这极少数的腐败,并没有削弱中国人民对党的信心和党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因为我们党把防止腐败,惩治腐败,打击腐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也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对矛盾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从他的建立之初,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就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领域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纵深拓展,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紧密和频繁的新时期,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的伏法,为我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这一矛盾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
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虽然新中国建立已半个多世纪,但封建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动机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思想残余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以致有些党员干部因迷信金钱万能和权能通神而陷入腐败之中。西方社会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分不清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生活方式的党员干部陷入腐败之中。心理失衡也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但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有的单位对干部选拔任用不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干部的使用管理中不慎、不严,使一些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腐败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其主观上的因素,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就是不断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防止腐败,防止消除客观的影响,加强个人的主观教育,不断发展和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二、反腐败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
党的建设,就是不断提高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党在新时期驾驭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党迎接各种挑战和风险,克服弱点和不足的能力。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党的建设除了组织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建设和作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全党同志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聚和社会精神财富日益丰富的时代面前拒腐防变能力。防止腐败,惩治腐败,打击腐败是新时期全面提升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民族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反腐败,首先要反对思想意识上的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者的基础任务。思想意识,是人的精神境界,是一切动作行为的原动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坚持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我们历来都重视党的思想意识建设。从1926年的《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到1933年《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从1942年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延安到“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讲话,从1952年开始的“”“”运动到新时期的“继续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和“三讲”教育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都是党的建设在思想意识建设上的具体体现。
加强党的思想意识建设,还要加强全党同志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修养。民族传统文化是体现民族个性、展示民族魅力的舞台。是凝聚民族的胶合剂。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频繁。西方一些腐化消极思想观念也随机涌进了国门,这对我们党内的那些盲目崇洋媚外的人巨大冲击,最终成了民族的败类。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真正理解和修养,他们根本不懂得民族文化,以致分不清什么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哪些是民族文化的糟粕。哪些应该科学借鉴、为我所用,哪些该坚决抵制、抛弃。
反腐败,其次要加强党内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党的建设的基本保证。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最终原因。治标还必须治本,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和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对各种腐败给予了沉重打击,取得了反腐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我们也应看到,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当然,反腐败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正如指出的那样“贪污腐化,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可能靠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见效”。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是要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做到“权为民所用”决不能以权谋利、谋益。只有真正做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防止腐败,才能真下做到“防范于未然”。
反腐败,最后要坚决打击、惩治腐败,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强调:“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对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主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必须严历惩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从而取信于民。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消极产物,我们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党内的腐败现象,才不会因党内的腐败而失去对党的信心,才不会失去社会主义信念。打击惩治党内的各种腐败,充分体现了党敢于面对错误,正视自身缺点和不足的伟大勇气。腐败是党内的一颗毒瘤,只有坚决打击惩治腐败,铲除腐败毒瘤,才能保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党在新时期的核心领导地位。打击惩治腐败要注意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党的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适应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提高和完善党抵御各种风险、应对各种变化、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优越性、先进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2、《理论》高校出版社。
3、《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党校出版社。
4、《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党的建设论文1500
新形势下,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受到巨大冲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有必要认真思考,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理念、新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各种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在大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积极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上和学业上不断进步,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创造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核心竞争人才,才能确保高校完成它在传播、发展、创造先进文化方面肩负的重大使命。做好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党的知识教育大学生,用党的事业吸引大学生,用党的号召凝聚大学生,才能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高校思想建设的主旋律,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最强音。
(二)、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未来我国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系于大批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做好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既可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又可为党的事业培育合格接班人,从而为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能有效地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和分布
高校发展的学生党员,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是党员队伍中最为年轻的群体,他们加入党组织后可以为党的事业工作和奋斗四五十年。多发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党员,必将有力地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高校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每年在高校发展一批党员,可以很好地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而且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发展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随着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就改变了各个行业的党员比例和分布状况。此外,大学生充满活力,富有朝气,在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给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输人新鲜血液,增添生机与活力。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个人的问题
经过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之后,走进高校的学生追求各异,相当一部分人只注重文化知识而忽略了政治理论的学习,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党产生了错误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的入党动机。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是与个人的名利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有的入党是为了当干部;有的将入党作为毕业时找工作的增值筹码;有的将入党简单看作增光彩;有的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至于部分同学入党后不履行党员义务,起不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在同学中给党员造成不良影响。
(二)、党的工作的过程问题
工作方式和观念陈旧,对培养现代人才思考不够。党组织应该吸引现代型的优秀人才入党,但部分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对主动适应社会、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报有成见,在入党标准上出现把握尺度不准,他们的所谓“优秀学生”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优秀、听老师话、老实稳重等。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环境新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斗争中受到了挫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暂时低潮。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两种制度文化有机会产生剧烈碰击。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国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这些都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我国高校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判断国内外形势,不能正确分析和看待苏联和东欧巨变的根本原因,面对我国发展中的困难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容易产生对共产主义的怀疑,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感到悲观失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鉴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腐朽落后东西的迷惑。部分大学生,包括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产生了动摇。
(二)、国内环境新形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复杂多样化,在给我国经济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但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可变性增强,但市场经济活动极易诱发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犯罪行为仍然存在,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遭遇到就业难或类似家庭困难这类问题时,他们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加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中反映出的某些社会深层次矛盾,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形成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精华糟粕并存,西方文化通过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高校校园网的开通,给师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对师生员工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有些负面的内容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传播,不仅使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误导,而且也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影响到党员和教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如果管理不好,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就可能乘虚而入,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如何尽快运用好这一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正面宣传的力度,切实有效地防止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亟待开拓的新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是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
(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象自身新变化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普遍是90后的独生子女,对这一社会群体特点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产生了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任性、依赖等缺点,他们的社会阅历、心理稳定性、挫折承受力比较差,对深层次问题理解不透彻,当现实社会与老师上课的教学内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时,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之,部分大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很多学生不愿意入党,或者入党的动机功利性比较强,就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为了考公务员等。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组织上入党和思想上入党不一致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的这些新特点对于接受党的教育,成为党的坚定追随者无疑是一种障碍作用。
四、解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采取相应对策,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活,把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发展工作做深做实。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早抓”
大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只有2—4年,但在人才培养工程中却处于关键阶段,因而不能有丝毫放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更要从新生做起,争取早选苗、早培养、早成熟、早发挥作用,这样可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新生入学后由党总支书记讲系列党课,使学生一入学就接受理想、信仰教育,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激发其积极入党的愿望。组织新生与学生党员座谈,使他们看到身边的榜样并认识到入党并不是高不可攀,通过学生党员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消除新生对党的神秘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认识。组织入党申请大家谈,让新生对“是否提出入党申请”进行讨论。通过座谈,沟通思想、调整认识,使新生尽快加入申请入党人队伍。邀请关工委老同志讲党课。针对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邀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老同志做深层次的分析、讲解,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
(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保证党员质量
分层次加强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随着扩招后学生基数的增加,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由学校统一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已满足不了大学生涌跃参加培训的要求,再者通过上大堂课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党委明确规定具体的培训工作由各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党委组织部对培训对象的条件、培训内容培训的纪律和要求、培训时间和方式作出原则规定,并负责做好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各级党团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七一”讲话、“5、31”讲话和xx大报告等作为党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的重要内容,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及时为人党积极分子订购学习资料,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为保证培训质量,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可实行党的基础知识测试制,定期对接受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测试。测试题范围涵盖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时事政治,测试工作由党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实施,对测试合格的学生颁发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
(三)、加强信息化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高校党建工作要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创造、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党建工作网站, 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师生员工心理要求的主页和栏目,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辐射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方法、新手段,建立各类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掌握党建工作发展趋势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