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论文

更新时间:2022-10-25 来源:论文写作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论文写作】

  职业,即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 = 职能 × 行业。2021年3月18日,人社部发布第四批新职业。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职业素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立足产教融合,职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在未来教育当中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素质的是重要性及培养诉求,确定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及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评价三方面阐述了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生职业素质;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致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质量,深度探究培养学撒谎呢过职业素质的策略。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产融结合,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跨界性。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产教融合下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涵义

  (一)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还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职业素质就是职场人在工作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一种素质。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职业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等[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适应生存能力,也就是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如果高职教育脱离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就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那样学生就会面临难就业的问题,企业也会因为人才招聘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产教融合”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应该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完美契合。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产融结合下的重要性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展开产教融合活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刚好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应该加强现代学徒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为社会培养品学兼备的人才,把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大势所趋。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此,高等职业院校不管是在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都应该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除此之外,不少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不仅突出了技工教育的实用性,还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二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学生职业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是重中之重[2]。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产教融合的模式有很多,一般分为企业协助、校企联合等实体合作等模式。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学校为主导,高职院校应该把专业的实际应用作为背景,把工作需求和市场规律作为向导,通过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不单单是靠学校及老师的努力,还需要企业、行业的技术精英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经济产能发展的重要手段。1.制定目标体系。根据目前形势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密切。这在高职教育阶段是一个普遍寻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已具备的职业素质缺乏坚实的专业根基[3]。企业、学校应该从各行各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专门的岗位机制,依据岗位工作的不同需求、操作流程,建成不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加科学、准确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实用性。根据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目标体系时,应该包括教学培养目标,技能培养目标等。2.制定课程标准。依据各个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这是实操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学习课程的设置往往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特定职业素质的要求,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实践。职业素质和美和课程都有说不尽道不明的关联,把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特定职业素质加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深化学生职业观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产教融合模式之下,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各自的目标要求,制订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以达到深化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1.构建面向岗位的课堂。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之下,学校开设了直接面向岗位的课堂。这些课程的开设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要求为主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学习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整合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4]。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种驱动式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的局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的驱动力,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要加强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逻辑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工作过程中融入实训。产教融合视角之下,学校和企业根据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岗位,搭建真实的操作流程及情景,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快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转化速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岗位需要的技能应用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所学专业技能,在与他人协作过程中,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锻炼了技能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工作岗位上的实习。教学和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离不开工作岗位上一对一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不懂得地方可以及时问下前辈,这直接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对于自己尚未了接的内容及时做下补充,在真实的实习环境当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和感知企业文化以及人文关怀,提高责任意识以及职业素质。

  (三)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彰显学生职业观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要在多样的职业环境、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企业用人要求、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入手,共同建造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把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作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社会应用力作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吸收这也素养的这一内涵,才能清晰、准确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5]。企业要根据具体岗位要求、社会发展趋势,结合每个专业的自身情况,和学校一起展开工作,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要对毕业生定期回访,看学生在实际过程中,遇到哪些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没有涉及到的,及时完善教学内容,健全教学体系。总之,该体系的评判需要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者共同进行。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学生日后的就业生活息息相关。产融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教学方法,它可以解决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琪.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2018(12):49.

  [2]付锐,余建海.工匠精神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7(14):4.

  [3]李卫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J].新商务周刊,2018(4):207-208.

  [4]于华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25):112-113+123.

  [5]舒灵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8(12):208-209.

职业素养论文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匮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加重各个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很难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竞争也越激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就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磨炼意志,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学会团结互助,互相协作,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来改革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教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比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保证学生提高体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将体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力,和对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积极参加,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的适应工作生活。

  (3)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将体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在输赢中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合作项目的小游戏,让不同专业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生活结合起来,那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结论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高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高职院校也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理念,按照学校专业设置的专业岗位和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培养的要求,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便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日后的职场环境。

职业素养论文

  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还存在不同见解。较多学者认为应当从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怎么做三个方面来探寻企业文化的内涵。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行为、制度、价值观和信念,而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文化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增加企业对外竞争力和适应力,对内凝聚力和活力的精神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素质,强调以德为先。于是,存在高职院校人才的“供”与企业的“求”上的脱节现象。因此,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是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从学生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就职意向大多是到企业。基于企业文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必须融入企业文化。高职学生如果只拥有了职业的技能,而缺少作为职业人的基本素养,那么自身的职业道路将不可持续,也难以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先学习企业文化,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与管理,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对于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相当重要的。从企业看,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仅只需要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更应该强调以德为先、务实为本,强调职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认同。这反应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反应了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看,国家对高职院校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从政策上、资金上重点扶持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培养有职业素养的职业人任重而道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应是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产品等。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评价事物或思想意识的用途和积极作用的基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职工的强有力的粘合剂,团结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有相应的认识,使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尽量保持一致。

  (二)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分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就属于具体的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规范和某些具体领域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除了受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外,主要指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的道德原则。企业的道德规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相同之处,都属于社会整体的道德范畴。

  (三)企业精神。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形成的共同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风气,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通常以厂歌、厂训、厂标等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精神是使企业职工内心一致、共同价值追求的外在表达,对企业员工起着凝聚、约束和教育的意义。

  (四)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产品的定义是:“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供人取得使用和消费,并能够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一个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怎样的占有率,以及在该行业中的口碑等,是企业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方面,是通过企业产品了解企业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

  三、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关键点是找到有效的实施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为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做准备。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结构中。对高职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课程,也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把企业文化要求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自觉地培养出适应于企业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二)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主要在于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有机地将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相融合,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的职业人,达到企业的素质要求。

  (三)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多形式开展教学。实地观摩是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产品基地、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环境等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四)案例讲座。

  案例讲座是重要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兰德尔创立了“案例教学法”使美国的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方法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有着同样的借鉴意义。案例讲座是以案例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没有统一答案,尽量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把企业文化贯穿在案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的局面时,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五)模拟活动。

  模拟活动,主要是创建模拟教学活动,就是人为的假设一些工作的场景或条件,让学生以工作者或组织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实践,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所在。

  (六)创业实践。

  目前在面对就业难这一社会现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实践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依托第二课堂,重点是发展非专业素质。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业实践是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市场,通过创业认识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应有的职业素质,学会管理与合作。

  四、结论

  高职院校是企业员工的输出地,有了良好的高素质大学生,才会有高素质的企业员工,才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才会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势在必行,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准备,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举措。因此,如何有效的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其路径还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